导读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丁惟汾(丁惟汾故居在日照哪里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张抗战初期的捐款收据,落款大...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丁惟汾(丁惟汾故居在日照哪里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张抗战初期的捐款收据,落款大名人丁惟汾】

下图一这张收据,是1938年6月武汉日报宜昌分社的捐款。时值抗战初期,国民党中央退居武汉,国难当头,各地纷纷捐款。武汉日报宜昌分社这1000元捐款,数量不少。

收据的落款人丁惟汾(1874年-1954年),山东省沂州府(今临沂市)日照县涛雒镇人,中国同盟会创始人之一,国民党元老,曾与廖仲恺一起被称为孙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中央电视台曾拍过关于他的专题记录片。#收藏# #名人# 今天是最有爱的一天,中国人从来不缺爱!

张作霖死后,张学良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首先是培养人才和广纳人才,录用王以哲就是最好的例子。

王以哲是黑龙江宾县人,1922年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他满怀爱国之志打算投效东北军,可在沈阳奔走多日,却毫无头绪。

不得已之下,王以哲写封自荐信给当时的少帅张学良:“目击日寇纵横,国势危殆,举凡有爱国心的青年,莫不发指。个人身为军人,且系东北人,不忍坐视,故于保定军校八期毕业后,来沈阳投效东北军。经连日奔走,无人受理。似乎偌大的东北军已经人才济济、连一个小小尉官都容纳不下了。然而我看到的是:东北军军纪不整,扰民特甚,为军官者不知其兵,只知吃喝嫖赌;为兵者以老百姓为豕狗。个人固不敢誉为贤者,但在正规军事学校毕业,学有专长,还抱着一颗杀敌报国、整军爱民的决心,回到家乡。自谓当一名下级军官尚可充数其间,不料今竟穷困潦倒于旅途之中,食住皆成问题。望座量力而处之,能用则用,否则请速赐回音,以绝留恋之念,俾别作打算。”

王以哲以为这种批评性的自荐信不会有多大希望,正准备行装投奔他乡。不料当天晚上,张学良即派人来领见。他真没有想到张学良能听逆耳之言,而又如此之快地召见了他。

张学良接见了王以哲之后,当即委其为东北教导总队第一期中尉排长。王以哲上任后尽心端力,其所带之排成绩突出,学术科考试成绩为全队之冠。第二期一开学,王以哲就被提拔为上尉连长。

王以哲被提升如此之快,遭人嫉妒,诬告他“标新立异”,对他的严格要求竟诬之为虐待学生。张学良为了査明真相,亲到教导队视察,举行操场教练、野外演习、实弹射击和刺杀等测验,王以哲连的学生成绩又为全队之冠。

张学良非常高兴,喜得王以哲这样一个干才。在检阅总结大会上,张学良严厉斥责了诬告王以哲的人,并当着大家的面,把诬告信销毁,鼓励王以哲大胆地努力去干。张学良说:“成绩就是你工作一面镜子,诬告信就是对你的表扬书!”

教导队第三期开学,王以哲升为少校营长。时值郭松龄反奉,又以教导总队为基干,编成一个师,把教导总队三个营扩编为三个团,王以哲由少校营长提升为上校团长。

不久,张学良的卫队旅长姜化南在张家口被打死,张学良又提拔王以哲为卫队旅少将旅长。张学良对王以哲的晋升,大都在力排众议的情况下,不到六年即被提升到旅长、将军衔。

1933年,王以哲又被擢升为东北军第六十七军中将军长。以后,王以哲又成为张学良联合红军的最得力助手。

1937年,王以哲被害,张学良闻之失声痛哭,给于学忠的信中写道:“真叫弟不知如何说起,泪不知向何处流。”

九一八事变前,在东北边防长官司令部,张学良任用不少留日的人才,委以秘书职务,在工作上能倾听他们的意见。如1929年,阎宝航、王化一、杜重远、卢乃赓等组织“东北国民外交协会”,以国民的名义对日交涉,张学良在暗中支持。日方总领事小笠原找张,张就推说他们是国民的组织,以不能硬性干涉为由而推脱。

在一次时事报告会上,共产党员杜兰亭正在作告,军、警、宪联合稽查处长雷恒成指挥部下上台逮捕了杜当亭,接着一系列大逮捕,捕去共产党嫌疑犯19人,计有李禄申、王纯一、刘丹岩、赵尚志、郭民任、宋未波、赵子和等人。

审讯之后,国民党政府来电,命张学良把这些共产党嫌疑犯解送南京。这时,幕僚王化一和丁惟汾都向张建议,不能把这些青年解送南京,那样他们都是雨花台上的鬼了。

张学良考虑之后,对王化一说:“我太忙,一时照顾不到,你去通知军法处处长顾文海,传达我的意见,不许用刑,无论如何不能把这批人解走,尽量拖下去。”

因此,这些人终于得以幸免。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的幕僚绝大部分都不甘心做亡国奴,进入关内,组织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张学良在暗中给予许多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支持,同时注意倾听他们的意见。

像高素民、阎宝航、卢乃赓、王化一、杜重远等,张学良都曾和他们思谋过救国大计。有时也与霍郁文、赵雨时、孙一民、韩奠邦、王卓然商讨。有不少重大问题,如对东北义军之支持,重要人事的任免,对国联调查团的接待等等,都与他们探讨过。

1932年,共产党人张德厚(希尧)与黄宇宙,因印发共产党宣传材料被捕,他们都是“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成员。大家向张学良力保,张通知北平宪兵司令邵文凯,关了两天即予以释放。

九一八事变之后,高崇民等人没有固定职业,生活无着落,救亡工作也缺乏活动费,张学良以发放车马费之名义予以解决。1933年,张学良被迫出游西欧之前,对此还专门做了安排,一直延续到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返南京被扣押才停止。由此亦可以看出,张学良对幕僚之重视与关怀。

2020年12月13日,临沂大学鲁教授相邀去山东省日照市看看近现代诗人牟宜之纪念馆,牟宜之纪念馆位于山东省日照市奎山镇牟家小庄村,在村委大院的东南位置。

丁惟汾先生,是日照县四大家族之一丁家的代表人物,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委、中央执委会常委等职务,也就是蒋家天下丁家党的历史故事,更有孙中山先生有“唯丁是赖”的评论;也是牟家小庄绣楼建造者牟家夔的姑表哥;也是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的岳父,当然就是曾经任国务院副总理黄炎培同志的亲家。

牟宜之,就是丁惟汾先生的外甥。牟先生,第一任夫人安茂青,系日照县芦家村人,其父亲是北洋时期山东省地方法院的一名法官,有三个儿子,二个女儿;第二任夫人刘纯,原名刘长珠,有六个儿子,刘纯女士是山东省蒙阴县燕翼堂的后人,据说燕翼堂的梁柱都是楠木的,是乾隆皇帝御笔写的堂号,按照八卦图形与原来布置,能够驻扎一个团,拥有5800亩土地,几千亩山林。

纪念馆主要布置了牟先生的生平简介、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二儿子牟敦康烈士的事迹介绍等;在纪念馆东侧还有图书馆,存放牟先生存书以及他女儿收藏的一些文物等;在日照市银河公园还有牟先生的塑像。

愿你有空闲时去牟先生纪念馆去看看,了解牟氏家族为国为民的事迹,忧国忧民的抱负;亦可阅读《牟宜之诗》了解一位诗人的爱国情怀。

1932年9月17日,韩复榘调集5万大军,向“胶东王”刘珍年的防区发起猛攻。刘珍年急忙给南京的蒋介石、何应钦发去电报,要求制止韩复榘的行动。

刘珍年亲自前往掖城,给所部官兵发了双饷,以激励士气,同时派部队破坏道路、桥梁,以迟滞韩复榘军的行动。

韩复榘也于9月18日向南京发去“先斩后奏”的巧电,诉说了刘珍年的“罪行”。19日,蒋介石、何应钦复电刘珍年,表示已经让韩复榘停止进攻。20日,南京方面正式电令“双方即日停止军事行动,听候查明处理”。但韩复榘不予理会,依然亲自指挥部队进攻胶东。

蒋介石对韩复榘不服从命令的行为十分恼火,于是下令调驻扎在徐州的刘峙部、河北的商震部,分由南北两路救援刘珍年。

可是,当刘峙的黄杰部进抵鲁南郯城时,在北平张学良突然发表声援韩复榘的通电,并派一个炮兵团前去加强韩复榘的攻击力量。蒋介石、张学良的军事介入顿时使韩复榘、刘珍年之战复杂化、全局化。

由于日本当时在山东有不少侨民和资产,南京国民政府的不少人担心韩、刘之战极有可能成为日本侵华的新借口,纷纷要求韩、刘罢兵。山东籍国民党元老丁惟汾接到家乡父老请他出面协助收拾事态的很多电、信,便向蒋介石建议和平解决。

蒋介石在强大的外界压力下,接受了丁惟汾等人的建议,转而采取“调停”的方针,派蒋伯诚、熊斌等人分别去见韩复榘、刘珍年,进行调解。

韩复榘在蒋介石的军事压力下,象征性地撤回一部分军队,实际上仍在伺机进攻。不久,韩复榘趁刘珍年“收拢五指,握拳迎敌”的机会,派兵占领了烟台及其附近地区。刘珍年在韩复榘的军事压迫下,一度只能控制掖县、莱阳、栖霞、牟平4县,蒋介石电告刘珍年:正派员与韩交涉,仍望耐心固守,以免事态扩大。

刘珍年在韩复榘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虽然收缩部队,暂避其锋,但并不完全惧韩,他对部下说:“我知道韩复榘这两下子,韩复榘也知道我这两下子,如果南京让打,第一步打到潍县,第二打到济南。”

为了探听韩复榘的虚实,刘珍年派军医教导队教育长李炳藻以其独立旅旅长张銮基代表的名义,到驻掖城西南22公里沙河镇韩复榘的总司令部,面见韩复榘,表示愿意“弃暗投明”;

韩复榘对李炳藻的诈降信以为真,十分高兴地说:“张旅长若能拉过来,我一定给他编一个甲种师。”

21日,韩军进抵距城10余里处,刘珍年以一个步兵团的兵力进行试探性进攻,未能奏效,便退回掖城,双方接着展开炮战。

25日,韩军展书堂第八十一师进攻莱阳,刘军梁立柱部出击取胜,俘虏了展书堂约3个连的官兵。

10月6日,韩复榘集中3个旅的兵力向莱阳进攻。7日晚,韩部的孙桐萱、曹福林两师在重炮、野山炮、迫击炮等约200门火炮配合下,开始向掖县城发动猛烈进攻;刘珍年指挥部队竭力抵抗,韩军付出很大伤亡,却始终未能破城。

8日,韩军一部由黄县向刘珍年军主力的后方牟平推进。19日,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何应钦分别致电韩复榘、刘珍年提出4项解决办法:1.自即日起,韩军撤回潍河以西原驻地,限26日前撤军;2.刘珍年第二十一师暂驻福山、掖县、莱阳、栖霞、牟平等5县及龙口;3.第二十一师原驻之蓬莱、黄县、招远、海阳、文登、荣成、平度等县暂不驻军,由原团警维持治安;4.各军移防后整饬军纪,听候处置。

韩复榘对这个貌似公允、实际袒护刘珍年的方案极为不满,转而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于21日向蒋介石及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代院长宋子文、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张学良提出要辞去山东省主席职务,以要挟南京方面调刘珍年出山东。

韩复榘此举激起了强烈反响,社会各方特别是一些军政要人,多主张挽韩调刘。这就让刘珍年陷入了被动。

刘珍年起初并未打算离开胶东这方厮杀数年才争夺到手的安身立命之地,但其参谋处长、政治处长等亲信竭力劝他离开胶东,表示:既然与韩复榘交恶,兵刃相见,虽暂时制止,终难长睦久安;待在胶东一隅之地,势难有大的发展,即如杨虎城部原驻沂州一带,实力尚不及我们,而调出山东、回到西北后,得到长足的发展,二三年间,不但有了陕西,且已进窥甘肃。由此可见,不如调出山东,另谋发展。

亲信的这番分析触动了刘珍年的心思,也唤起了他更大的野心。刘珍年考虑再三后,电呈南京要求调走,并指示其代表、参谋长韩洞当面向蒋介石要求调动。

蒋介石有些不信,对韩洞说:“你问问刘师长,真想调防吗?嗯?愿意调到什么地方?”

韩洞去电再次询问,刘珍年回电答复:确愿调防。关于地点,希望调海州、徐州,或者豫东、豫西均可。

起初,蒋介石决定将刘珍年调驻湖北随县、枣阳一带,但遭到湖北地方人士的强烈反对。之后,又准备改调宁波,浙江舆论哗然。

蒋介石召见刘珍年的代表说:“哎呀!你们二十一师名声实在太坏了,到处遭人反对。”最后,刘珍年被迫率部调到了温州。失去胶东这个运营数年的地盘,刘珍年实力大减,这也为他后来被蒋介石派人软禁枪杀,埋下了伏笔。

根据时任东北军炮六旅副连长的高存信回忆:

“九一八”事变前,在东北边防长官司令部,张学良就任用不少留日的人才,委以秘书职务。将军在工作上能倾听他们的意见,如1929年,阎宝航、王化一、杜重远、卢乃赓等组织“东北国民外交协会”,以国民的名义对日交涉,将军在暗中支持。

日方总领事小笠原找他,他就推说他们是国民的组织,以不能硬性干涉为由而推脱。在一次时事报告会上,共产党员杜兰亭正在做报告,军、警、宪联合稽查处长雷恒成指挥部下上台逮捕了杜兰亭,接着一系列大逮捕,捕去“共产党嫌疑犯”19人,计有李禄申、王纯一(心斋)、刘丹岩、赵尚志、郭民任、宋未波、赵子和等人。

审讯之后,国民党政府来电命将军把这些“共产党嫌疑犯”解送南京。这时将军的幕僚王化一和丁惟汾都向他建议,不能把这些青年解送南京,那样他们都是雨花台上的鬼了。

他考虑之后,对王化一说:“我太忙,一时照顾不到,你去通知军法处处长顾文海,传达我的意见,不许用刑,无论如何不能把这批人解走,尽量拖下去。”因此,这些人终于得以幸免。

昨天上午陪同临沂大学鲁教授去日照市安家村,去找寻在山东省日照县革命历史上具有非凡影响力的日照暴动领导人安哲生活过的足迹。

安哲在家兄弟四人中排行老二,父亲让安哲学习医学,1921年春天他却考入省立济南第一中学,后来还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5年在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邓恩铭的指导下,安哲、牟春霆、丁观海、李平章、郑天九等十余名日照籍的进步青年在山东省济南市成立了“少年日照学会”,还经常拜访住在大明湖畔按察司街的中国同盟会创始人日照丁惟汾先生,接受革命的指导。那个时候日照县牟家小庄牟宜之、丁惟汾的侄子丁君羊也就住在丁惟汾的家中。

1928年春天,安哲回到家乡日照,与郑天九、牟春霆等人组建了中共日照县委,安哲任书记,也是第一位中共日照县书记,并且以安家村小学老师的身份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到1932年10月日照暴动前已经发展党员700多人,拥有45个党支部;团员300多人,25个团支部。

日照暴动失败后,安哲辗转到旅顺担任老师,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安哲同志被捕,立场坚定,宁死不屈,但他身患重病而且没有得到救治,1934年冬天牺牲,1960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授为革命烈士。

他的女儿上了大学,后来在山东省德州地区人民医院工作。

安氏家族在日照也是名门望族,如安重,拜日照状元焦竑(日照还有三位状元分别为张行简、邹惟新、徐政)为师,丁未科联捷进士,次子安伈敕封承德郎,鸿胪寺右丞加一级,继妻是陕西道监察御史日照人苏京的女儿,还有安焕进士、安可宽进士、安镔进士等等。

1911年10月,陈果夫从南京到上海去找二叔陈其美,第一次见到了蒋介石。

陈其美向蒋介石介绍:这是我大侄儿果夫,现在在南京陆军第四中学读书,正在南京组织义举活动。你以后可以多多帮助他。

当时的陈果夫,是名进步的革命青年,他响应黄兴等人的号召赶赴武汉参加武汉保卫战,在汉阳保卫战中表现勇猛,得到黄兴赏识,被调入汉阳府军政科协助训练新兵。

不过陈果夫的命运很快和讨袁行动一起陷入低谷。陈其美遇刺后,他连经济都无法自给自足。为了生存,1917年他听从岳父朱五楼的劝告进入钱庄,开始接触金融界。

在此期间,陈果夫通过在上海物品证券交易所的投机大赚了几票,在这个行当里他如鱼得水,生意越做越大起来。

经营交易所还为陈果夫带来另一个收获,他和蒋介石开始深交,两人在饱尝经营中的酸甜苦辣之后成为了知己。

到了1924年,蒋介石筹备黄埔军校时,陈果夫通过人脉帮他解决了几件很棘手的事,蒋介石对他非常赏识,他也就此完全投靠了蒋介石。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内斗更加激烈,蒋介石被迫下野。为东山再起,1927年11月蒋介石授意陈果夫,号召留在上海的人员成立了一个秘密组织“中央俱乐部”,英译为“Central Club”,简称为“CC”,这就是CC派最早的由来。

CC派在成立之初只有三四十人,以戴季陶、丁惟汾、陈果夫为领导人。但戴季陶和丁惟汾只是挂个名字,他们都有自己的事,很少参加活动,陈果夫是CC派的实际领导人。

之后,CC派为蒋介石屡立功勋,帮助他排除异己,大搞政治斗争。1929年3月15日,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果夫、陈立夫都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陈果夫出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陈立夫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二陈众多手下都进入中央执行委员会。

就这样,二陈完全把持了国民党党权,形成了“蒋家天下陈家党”的局面。

“陈”字的英文译音第一个字母是“C”,所以又有人把本来是“中央俱乐部”简称的“CC”作为“二陈”的简称。

二陈并不满足于只把持党务,他们一直想插手金融界分一杯羹,但始终遭到宋子文、孔祥熙的抵制,未能有太大建树。

直到1940年,趁农民银行改组扩充之际,陈果夫经过一番活动,出任农行董事,跻身金融界高层决策者行列。

陈果夫从农民银行起步,利用手中职权,染指各个领域,发展党营事业、私营事业、合作事业,最后使陈氏家族成为和蒋、宋、孔相提并论的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

有道是: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蒋宋孔陈”。蒋控制的是政治,陈控制的是党,宋孔两家先后担任财政部长,长期把持国家的财政大权。

名闻中外的四大家族到底是如何发迹的,他们各自有着怎样的故事,在这里推荐一套《四大家族档案全揭秘》,该书对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有着较为准确、客观的记述,真实地地记述了他们的崛起、发展和没落的情况,值得一读。

#423头条知识节##好书奇遇季##头条品书团#

正版现货 四大家族档案全揭秘 全套4册 孔氏家族档案全揭秘

【华夏风云·1928】

1928年6月15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统一宣言》。

国民革命军占领北平天津后,国民党认为统一已经告成,决定草拟一宣言,以声明对内对外政策,吴稚辉、蔡元培、于右任、朱霁青、丁惟汾为宣言起草委员。11日,各报发表了对外宣言草案,15日,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讨论修正,当天由外交部正式发布。基本内容为对内宣告全国统一“已告完成”,“军政时期”将告“”终结”,国民政府今后任务,对内实现三民主义,过去时代的军阀当然要排除,而“根本破坏现时社会之组织,若共产党等亦必不容其存在”;对外愿意与各帝国主义国家谋求“邦交之亲睦”,表示对于过去“依合法手续所负之义务,始终未尝蔑视”。继续承受不平等条约加予中国的负担。

昨天下午终于成行,与临沂大学鲁教授一起到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丁家楼子村,沿着兰陵路去探寻《金瓶梅》的作者丁惟宁生活的足迹。

丁家楼子村是九仙山南侧的一个普通的小村庄,丁家楼子河缓缓流过村庄,就是这个平凡的村庄,却让丁惟宁先生写了旷世奇书《金瓶梅》,并以兰陵笑笑生的网名,名扬天下;也就是在这里,密州知州东坡先生,在八月十五的晚上,已经七年没有见到亲爱的弟弟了,坐在白鹤楼上,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写下了千古绝句《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也就是在这里,邱橓,月林先生还亲自来看过他的学生丁惟宁,讲授考取功名的经书,当然丁惟宁的父亲丁纯之前多次带着丁惟宁去邱家店子去拜师学习,也就是在邱先生的帮助下,丁先生23岁考取了进士。

相传,丁氏始祖出自姜太公吕望长子丁公,据说丁惟宁和涛雒镇丁惟汾先生是本家,只是分支不同而已。丁惟宁先生去世后,生前好友等都来祭奠,在他的祠堂留下了多篇生动的美文,大家有空可以来看看;当然祠堂本身就是山东省日照市三个省级文物保护之一,因为它是用108块石头,采用卯榫结构建成的,历经1688年莒县郯城12级大地震都没有发生损坏,据说这次地震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死亡20余万人,莒县的灾情是“官民房屋、寺庙、牌坊、城垣俱倒,周围百余里无一存屋”。

2010年,一张珍贵的照片在南方的一个农村中被发现,这张照片反映了发生在武汉的重大事件,也入选“十大民间文献珍藏”。这张照片就是1927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开幕时的部分代表合影。这张照片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合影中有一些历史伟大人物的存在,而毛泽东就是其中之一。

这张照片拍摄于南洋大楼的屋顶花园,它成就了在风云变幻的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携手合作的一段佳话。南洋大楼汇集了国共两党的一大批重要人物,承载着统一中国的重大历史使命。

这张照片的二排右三为毛泽东,后来通过单独放大、修复处理,这才给今天的我们一睹伟人那个时期的风采。遗憾的是,这张照片被发现后,毛泽东已经逝世了34年。

从1927年到2010年,接近一个世纪的流传、收藏、保存,现收藏于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虽然这张照片在发现后也得到了抢救性地修复,但是,从这张照片的完整度来看,是通过精心保存过的。那么,在没有动用任何技术之下,这张照片在民间为什么能够保存得如此完好?对于保存这张照片的原主人又是谁?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感受到收藏这张照片原主人的小心翼翼和对那个时期革命先辈们的敬仰和敬意。

这张照片和照片上的人物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他们也为了不同的信仰完成了他们要完成的历史使命。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毛泽东的这张合影,为什么要对它特别的珍惜?因为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张照片,还有他一生历史碎片之下的光辉岁月。

伟人这张合影来自民间,我想,这也是人民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伟人的一种爱戴吧。

(前排右起:吴玉章、经亨颐、陈友仁、宋子文、宋庆龄、孙科、谭延闿、徐谦、顾孟余、丁惟汾;第二排右起:朱齐青、林伯渠、毛泽东、彭泽民、于树德、陈其瑗、邓懋修、丁超五、董必武、江浩;后排右起:谢晋、许苏魂、邓演达、恽代英、陈公博、詹大悲、夏曦、王法勤、王乐平、周起刚。)

本文丁惟汾(丁惟汾故居在日照哪里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