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企业动态 >

三司十三局图解(三司)

2022-12-22 08:24:55 来源: 用户: 

您好,今天柳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三司十三局图解,三司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中国北宋前期最高财政长官 。

2、 后唐长兴元年(930)始设三司(盐铁、户部、度支)使,总管国家财政。

3、宋初沿旧制,三司总理财政,成为仅次于中书、枢密院的重要机构,号称计省,三司的长官三司使被称为计相,地位略低于参知政事。

4、太平兴国八年(983),废三司使 ,分为盐铁、户部 、度支三个机构,各置使分领。

5、淳化四年(993)五月 , 又合并为三司,设三司使一员。

6、咸平六年(1003)三司使下设盐铁、户部、度支三个副使分管三部,其下先后设有兵、胄、商税等20多个案,分理事务。

7、元丰改制废三司,职事大多归尚书省的户部和工部,三司使改任户部尚书,受宰相领导。

8、三司使 使 副使 判官 盐铁使 度支使 户部使 三部副使 三部判官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

9、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10、其恩数廪禄,与参、枢同。

11、太平兴国八年,分置三使。

12、淳化四年,复置使一员,总领三部。

13、又分天下为十道:曰河南,河东,关西,剑南,淮南,江南东、西,两浙,广南。

14、在京东曰左计,京西曰右计,置使二员分掌。

15、俄又置总计使判左、右计事,左、右计使判十道事,凡干涉计度者,三使通议之。

16、五年,罢十道左右计使,复置三部使。

17、咸平六年,罢三部使,复置三司一员。

18、关正使,则以给、谏以上权使事。

19、使 一人,以两省五品以上及知制诰、杂学士、学士充。

20、亦有辅臣罢政出外,召还充使者。

21、使阙,则有权使事;又阙,则有权发遣公事。

22、掌邦国财用之大计,总盐铁、度支、户部之事,以经天下财赋而均其出入焉。

23、凡奏事及大事悉置案,奏牒常事止署案。

24、太平兴国初,以贾琰为三司副使,七年,以侯陟、王明同判三司,遂省副使。

25、盐铁,掌天下山泽之货,关市、河渠、军器之事,以资邦国之用。

26、度支,掌天下财赋之数,每岁均其有无,制其出入,以计邦国之用。

27、户部,掌天下户口、税赋之籍,榷酒、工作、衣储之事,以供邦国之用。

28、副使 以员外郎以上历三路转运及六路发运使充。

29、判官 以朝官以上曾历诸路转运使、提点刑狱充。

30、三部副使 各一人,通签逐部之事。

31、 旧以员外郎以上充。

32、端拱初,省。

33、淳化三年复置,又省。

34、至道初,又置。

35、真宗即位,副使迁官,遂罢之。

36、咸平六年复置。

37、 三部判官 各三人,分掌逐案之事。

38、 旧以朝官充。

39、国初承旧制,每部判官一人。

40、乾德四年,三部各置推官一人。

41、太平兴国三年,诸案置推官或巡官,以朝官充。

42、四年,三司止置判官一人、推官三人。

43、及分十道,二计各置判官一人。

44、五年,废十道,三部各置判官二人。

45、三部各有孔目官一人,都勾押官一人,勾覆官四人。

46、盐铁分掌七案:一曰兵案, 掌衙司军将、大将、四排岸司兵卒之名籍,及库务月帐,吉凶仪制,官吏宿直,诸州衙吏、胥吏之迁补,本司官吏功过,三部胥吏之名帐及刑狱,造船、捕盗、亡逃绝户资产、禁钱。

47、景德二年,并度支案为刑案。

48、二曰胄案,掌修护河渠、给造军器之名物,及军器作坊、弓弩院诸务诸季料籍。

49、三曰商税案,四曰都盐案,五曰茶案,六曰铁案, 掌金、银、铜、铁、朱砂、白矾、绿矾、石炭、锡、鼓铸。

50、七曰设案。

51、掌旬设节料斋钱、餐钱、羊豕、米面、薪炭、陶器等物。

52、度支分掌八案:一曰赏给案 掌诸给赐、赙赠例物、口食、内外春冬衣、时服、绫、罗、纱、縠、绵、布、鞋、席、纸、染料,市舶、权物务、三府公吏。

53、,二曰钱帛案 掌军中春冬衣、百官奉禄、左藏钱帛、香药榷易。

54、,三曰粮料案 掌三军粮料、诸州刍粟给受、诸军校口食、御河漕运、商人飞钱。

55、,四曰常平案 掌诸州平籴。

56、大中祥符七年,置主吏七人。

57、,五曰发运案 掌汴河广济蔡河漕运、桥梁、折斛,三税。

58、,六曰骑案, 掌诸坊监院务饲养牛羊、马畜及市马等。

59、七曰斛斗案 掌两京仓廪BW积,计度东京粮料,百官禄;粟厨料。

60、,八曰百官案。

61、 掌京朝幕职官奉料、祠祭礼物、诸州驿料。

62、户部分掌五案:一曰户税案 掌夏税。

63、,二曰上供案 掌诸州上供钱帛。

64、 ,三曰修造案 掌京城工作及陶瓦八作、排岸作坊、诸库簿张,勾校诸州营垒、官廨、桥梁、竹木、排筏。

65、,四曰曲案 掌榷酤、官曲。

66、,五曰衣粮案 掌勾校百官诸军诸司奉料、春冬衣、禄粟、茶、盐、�奚酱、傔粮等。

67、三部诸案,并与本部都孔目官以下分掌。

68、三部勾院判官各一人,以朝官充。

69、掌勾稽天下所申三部金谷百物出纳帐籍,以察其差殊而关防之。

70、盐铁院、度支院、户部院勾覆官各一人。

71、都磨勘司,端拱九年置。

72、判司官一人,以朝官充。

73、掌覆勾三部帐籍,以验出入之数。

74、都主辖支收司, 淳化三年置。

75、判司官以判磨勘司官兼。

76、掌官物已支未除之数,候至所受之处,附籍报所由司而对除之。

77、天下上供物至京,即日奏之,纳毕,取其钞以还本州。

78、拘收司, 咸平四年置。

79、以判磨勘司兼掌。

80、凡支收财利未结绝者,籍其名件而督之。

81、都理欠司, 雍熙二年,三部各置理欠,有勾簿司,景德四年废。

82、判司官一人,以朝官充。

83、掌理在京及天下欠负官物之籍,皆立限以促之。

84、都凭由司,以判都理欠司官兼,掌在京官物支破之事。

85、凡部支官物,皆覆视无虚谬,则印署而还之,支讫,复据数送勾而销破之。

86、开拆司,判司官一人,以朝官充。

87、掌受宣敕及诸州申牒之籍,发放以付三部,兼掌发放、勾凿、催驱、受事。

88、发放司,掌受三司帖牒而下之。

89、 太平兴国年中置。

90、勾凿司,掌勾校三部公事簿帐。

91、催驱司,掌督京城诸司库务末帐,京畿仓场库务月帐凭由送勾,及三部支讫内外奉禄之事。

92、受事司,掌诸处解送诸色名籍,以发付三部。

93、衙司管辖官二人,以判开拆司官及内侍都知、押班充。

94、掌大将、军将名籍,第其劳而均其役使。

95、勾当公事官二员,以朝官充。

96、掌分左右厢检计、定夺、点检、覆验、估剥之事。

97、三司推勘公事一人,以京朝官充。

98、掌推劾诸部公事。

99、勾当诸司、马步军粮料院官各一人,以京朝官充。

100、掌文武官诸司、诸军给受奉料,批书券历,诸仓库案验而禀赋之。

101、勾当马步军专勾司官一人,以京朝官充。

102、 旧以三班。

103、掌诸军兵马逃亡收并之籍,诸司库务给受之数,审校其欺诈,批历以送粮料院。

104、以上并属三司使。

105、元丰官制行,罢三司使并归户部。

106、翰林学士院 翰林学士承旨 翰林学士 知制诰 直学士院 翰林权直 学士院权直 掌制诰、诏、令撰述之事。

107、凡立后妃,封亲王,拜宰相、枢密使、三公、三少,除开府仪同三司、节度使,加封,加检校官,并用制;赐大臣太中大夫、观察使以上,用批答及诏书;馀官用敕书;布大号令用御札;戒励百官、晓谕军民用敕榜;遣使劳问臣下,口宣。

108、凡降大赦、曲赦、德音,则先进草;大诏命及外国书,则具本取旨,得画亦如之。

109、凡拜宰相及事重者,晚漏上,天子御内东门小殿,宣召面谕,给笔札书所得旨。

110、禀奏归院,内侍锁院门,禁止出入。

111、夜漏尽,具词进入;迟明,白麻出,合门使引授中书,中书授舍人宣读。

112、其馀除授并御札,但用御宝封,遣内侍送学士院锁门而已。

113、至于赦书、德音,则中书遣吏持送本院,内侍锁院如除授焉。

114、凡撰述皆写画进入,请印署而出,中书省熟状亦如之。

115、若已画旨而未尽及舛误,则论奏贴正。

116、凡宫禁所用文词皆掌之。

117、乘舆行幸,则侍从以备顾问,有献纳则请对,仍不隔班。

118、凡奏事用榜子,关白三省、枢密院用谘报,不名。

119、凡初命为学士,皆遣使就第宣诏旨召入院。

120、上日,敕设会从官,宥以乐。

121、元丰中,始命佩鱼,自蒲宗孟始。

122、见执政议事则系�奚,盖与侍从异礼也。

123、政和三年,强渊明请以前后所被旨及案例,修为本院敕令格式。

124、五年,御书《摛文堂》榜赐学士院。

125、靖康元年,吴开等奏:“大礼锁院,麻三道以上,系双学士宿直分撰,乞依故事。

126、”从之。

127、承旨,不常置,以学士久次者为之。

128、凡他官入院未除学士,谓之直院;学士俱阙,他官暂行院中文书,谓之权直。

129、自国初至元丰官制行,百司事失其实,多所厘正,独学士院承唐旧典不改。

130、乾道九年,崔敦诗初以秘书省正字兼翰林权直。

131、淳熙五年,敦诗再入院,议者以翰林乃应奉之所,非专掌制诰之地,更为学士院权直。

132、后复称翰林权直,然亦互除不废,权、正或至三人。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