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曾捐赠600万元用于疾病研究(吴孟超 1.6万患者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吴孟超曾捐赠600万元用于疾病研究(吴孟超,1.6万患者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5月22日,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悲痛的日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可是5分钟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又传来离世的消息,享年99岁。
袁隆平让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吃上饱饭,但是对于吴孟超院士的贡献,大家却了解的不多,他是中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创始人。#微头条日签#
因此,两人都是我国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
吴孟超做了78年手术。到96岁高龄时,他仍然在手术台上治病救人。在在他的手术刀下,挽回了上万条病人的生命。每年救治的有205人。几乎两天救治一人。
2005年吴孟超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后,可是他却将国家奖励给他的600万元全部捐献国家培养人才。
他的桃李满天下。目前我国肝外科的骨干80%都是吴孟超的学生。
他医术高明,创造了很多医学史上的奇迹。古有华佗,妙手回春,今有国士,再现华佗。
他尊重每一个病人的生命,视金钱为粪土,他最看重的是医疗的经验和技术。
2004年一个叫王甜甜的女孩,肝脏上长了一个比篮球还大的巨大肿瘤,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痛苦而又绝望的王甜甜,找到了82岁的吴孟超,
因为手术难度大成功率非常低,有同行劝他不要坏了名声晚节不保。
但吴老老却说名誉不算什么,吴孟超经过整整10个小时的手术,切除了甜甜的肿瘤,5年后王甜甜结婚了,并且把喜讯告诉了吴孟超爷爷。
别人不敢动的手术他敢做。多年的手术,甚至让他的手指变了形。
董卿在节目中也曾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万一出了事一辈子的声誉怎么办?吴老笑着回答称名誉那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
董卿看着他的手泪流满面。
2019年97岁的吴孟超退休,
17岁那年她放弃了国外的有利条件,毅然回国为国家做贡献。填补了我国的肝癌高发防治领域一片空白。
他开始进军肝脏外科领域。他提出新的理论,找到了打开肝脏禁区的钥匙,短短7年,他将中国肝脏手术水平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在他去世后,殡仪馆外排起了长队,前来悼念和告别,当年被吴孟超救活的甜甜,在听到他去世的消息后,专门从武汉来到了殡葬现场,敬献了对联,表达了对吴爷爷的哀思。
吴孟超院士安详地躺在花丛中,最让人感到讽刺的是,就在吴孟超院士捐赠600万冲上热搜时,另一条热搜冯小刚因为对赌失败,向华裔支付1.6亿业绩补偿。
两条热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来了无数的网友吐槽。
冯小刚对赌输了1.6亿现在的明星轻轻松松就能上亿。是我们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
即便如此,张国立也没有忘记吐槽夜班挣了200万很辛苦。甚至还拍戏堵路。口口声声不让别人过去。
更有甚者称演员是高危职业。挣钱多是因为演技好。靠的是实力和技巧,是十分合理的。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得而知。
现在娱乐圈的明星不仅拥有众多的粉丝,而且随便赚上亿。相反,真正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科学家、院士。却收入微薄,乏人问津。真令人唏嘘不已。
像吴院士等在自己领域取得巨大成功的杰出人才。获得了国家的巨额奖励600万后全部捐献。这种一心为事业,视金钱为粪土的人,才真正的应该是我们的偶像。
关注我@木易敏捷 持续和你分享情感故事。
今天是我参加@依伊书院 发起的极致日更第4天,坚持日更,写作成长。#日更写作变现#
他用一生履行了一个党员和医生的承诺
党和人民把这么多荣誉和这么高褒奖给了我,这是莫大的承认和激励,我将用一生履行入党和从医时的承诺,为党争光、为人民群众谋健康!——吴孟超
理想信念坚定,忠诚党和军队的事业。吴孟超出身华侨家庭,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心系祖国,勇赴危难,毅然从马来西亚回国、求学、救助伤患,从此把毕生交给了党的事业。他始终保持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党的坚定信念,对军队的忠心耿耿,历尽坎坷矢志不渝,努力开创我国肝胆外科事业再发展的春天,90岁高龄仍然奋斗在水银灯下,培养和打造了优秀医学创新团队,表现出一名杰出知识分子的高尚风范和赤诚情怀。1996年他将所获奖金和社会捐赠共500万元成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现已颁奖四届,共奖励肝胆外科专家27名。
勇于超越创新,不断攀登医学高峰。他早年就立志投身科学研究,把瞄准基础医学前沿、做出一流成绩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并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20世纪70年代,成功切除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达18公斤肝脏特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仍健在。他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较早应用肝动脉结扎法和肝动脉栓塞法治疗中、晚期肝癌;80年代建立了常温下无血切肝术、肝癌复发再切除和肝癌二期手术技术;90年代,在肝癌综合免疫治疗、生物治疗、肿瘤生物信号传导研究、病毒与基因治疗和肝移植领域以及早期发现肝癌的检测手段和技术研究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并首先开展腹腔镜下肝切除和肝动脉结扎术。在他领导下,全院共施行肝叶切除术1.4万余例,其中肝癌1万余例,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逐步提高,小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达79.8%,最长存活45年,患者仍健在。他还主持建立了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及研究专科中心。先后获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4项,出版《腹部外科手术学图谱》、《肝脏外科学》等医学专著19部,在国内外许多著名医学刊物上先后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中《Science》1篇),SCI引文374篇次,中文引文354篇次。
与袁隆平同一天逝世的医学泰斗,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同是院士,而且也是同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吴孟超不应该被遗忘。央媒评价两位院士是“一稻济天下,肝胆两昆仑”。
吴孟超院士从医78年,他决心要把中国这顶“肝癌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他完成了1.6万余台肝脏手术,救治了近两万名病人。 2010年, 88岁的吴孟超曾在这一年内主刀完成190台肝肿瘤切除手术,创造了外科医生年龄最大,还坚持经常做手术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即使是到了90多岁的高龄,他仍会每周坚持做三台以上的手术。
2021年5月22日,中国肝脏外科之父吴孟超与世长辞,享年99岁。他是马来西亚归侨,我们一起缅怀吴孟超的一生。
1922年8月31日,吴孟超生于福建省闽清县。五岁他跟随母亲来到马来西亚投奔父亲。一边割橡胶一边读书。他的母亲对他说,无论走到哪里不要忘记自己是华夏的炎黄子孙是中国人。
1940年, 18岁的吴孟超回国参加抗日,由于战乱无法赴延安只能滞留昆明读书。同年他进入同济大学附属中学求学。
1943年,21岁的吴孟超和妻子吴佩煜凭着专业过硬的实力进入同济大学医学院。
1949年,他拜裘法祖为师。 大家却经常看到80多岁的吴老主动搀扶着90岁的裘老走路,场景非常感人。吴老一直致力于传承裘老的医术医道,始终牢记裘老“会讲,会做,会写”六字箴言。在裘老的弟子中,吴老对“裘式刀法”的继承是最好的。
1958年, 36岁的吴孟超和同事的共同努力翻译出版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本《外科肝脏入门》。隔年历时四个月,打造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人体肝脏血管模型。
1960年,他提出了是和中国人的五叶四段肝脏解剖方式,发明了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发现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手术后生化代谢规律。短短几年之间,中国在一片空白的肝脏外科领域有了巨大的成就。责任也好,热爱也罢,从此,吴孟超再也没有离开过他的战场,他在方寸之间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1975年, 50而立的吴孟超完成了一台高难度手术肝海绵状血管瘤,震惊国内外的著名学者。要知道,海绵状血管瘤与周围的组织紧密交织,且周围都是扩张的毛细血管,手术难度可想而知,而且这还是当时发现的最大面积的血管瘤。但是,中国已经不再是处于幼儿园的学前阶段,在吴孟超及其团队的努力之下,这场手术完成的异常顺利。
1978年,吴孟超正式开始招收研究生,他不仅注重提携后辈,也逐渐将他的伟大事业慢慢交到后浪手上,而且自己也一直保持高强度的工作和学习的状态。截至1986年底,中国的肝脏手术成功率由建国初的20%提升到了97%,吴孟超就治愈了近13600名肝病患者。
吴孟超说,我要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伟大的祖国和壮丽的事业。所以他将自己历年来所得的各种奖金和工资等悉数捐赠出去,并成立了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他希望能帮助每一个肝胆病患者带去治愈的希望。
吴孟超从医以来一直坚持人工缝合,能使用缝合器坚决不用,能用便宜的药物代替绝不建议患者使用贵的药品。
赤子之心,国家对吴孟超的杰出贡献给予了肯定。在专业能力上,他无可挑剔,接近完美,甚至由于他的手术刀法出神入化,被人们誉为“吴式柳叶刀法”。
吴孟超说,我这个手比脸重要,一定要保护好,因为他还要救人。和吴孟超共事几十年的护士长说,打开满是鲜血的腹腔,吴老的手就像长了眼睛一样,一摸一掐,血就止住了,病人的命就保住了。
吴孟超说,一个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心里想的是病人,我就想当这样的好医生。 80多岁时,有一次他曾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12个小时,为患者切除一个重达36斤的巨大肿瘤,他也由此得了一个吴大胆的称号。曾经有人对吴孟超说,这么大瘤子,别人都不敢做,万一出了事,你一世的名誉就没有了。吴孟超的回复坦然而坚定,我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他也曾面对高风险,为一个仅四个月大的女婴摘除了体内的肿瘤。吴孟超曾把自己比作战士,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
吴孟超的夫人吴佩煜是一名妇产科医生,虽然医生的工作很忙碌,但两人从未因此吵过架。吴佩孚去世后,吴孟超曾内疚地说,我没关照好她,没照顾好他,他有时候也会说我把家当成旅馆了,但每当我有新的任务,他都会告诉我,你放心去做吧,家里就别管了,我来。如今,这对相濡以沫60年的伉俪被合葬在一起,共同接受大家的缅怀。许多人用“巨星陨落”四个字形容吴孟超的离去,但他救治过的病人仍在这个世界延续着生命,他培养的学生仍在肝胆外科治疗胰腺发光发热。
那颗火星和木星之间,编号为17606号的吴孟超星,也在日复一日的运转着,你来时国家山河动荡,风雨飘摇,走时九州升平,国泰民安。谢谢您培养的万千桃李,今日已誉满天下,惠泽后世。您回归清河,我们后来者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耕耘。
各位朋友,你们是怎样看待吴孟超老先生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谢谢大家,再见。
【人在江湖】26.悼念
今天,有两位卓越的院士与世长辞。一位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另一位是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袁隆平# #吴孟超# 两位院士居功至伟,如星辰永恒。
其实我们小院还有一位离休干部也在近日去世。之所以说说他,是因为他生前交了五十万元的党费,还据说他临终前把自己的积蓄以及丧葬费都捐赠公益了。虽然这位老人很古怪,也有很多毛病,但仅凭这一点,足以让人敬重!
1939年吴孟超从砂拉越王国诗巫光华中学初中毕业时,按照惯例,由校方和家长双方出资让毕业生聚餐一次。当钱全部收齐之后,身为班长的吴孟超却建议,把聚餐的钱捐给前方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这个建议立即得到全班同学的拥护。于是,一份以诗巫光华初级中学1939届全体毕业生"名义的抗日捐款,辗转送往了延安。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毕业典礼举行时,学校收到了八路军总部以朱德名义发来的感谢电。吴孟超之所以回到祖国,也是响应号召回国杀敌。1940年1月3日,吴孟超和6名中学同学起,踏上了回国之旅
吴孟超是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的新见解,在国内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率先突破人体中肝叶手术禁区,建立了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他主持建立了肝胆外科疾病治疗及研究专科中心,先后获国家、军队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4项,出版《腹部外科手术学图谱》、《肝脏外科学》等医学专著19部,发表论文220余篇。
2020年10月18日,吴孟超院士馆在福州闽清县落成开馆。
2021年5月22日13时02分,据央视网,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痛悼!双星陨落 精神不灭】稻香四海 国士无双 农学师生沉痛悼念袁隆平
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他还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000公斤左右。
噩耗传到袁隆平担任荣誉校长的湖南农业大学,全体师生愕惋相加,陷入无尽悲痛,大家挥泪表示,将永远铭记袁隆平院士寄语农大师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的八字箴言,化悲痛为力量,秉承遗志、接续奋斗,努力完成“袁校长”未竟事业。
“袁隆平院士是湖南农大师生永远尊敬的‘袁校长’‘袁老师’。”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弘院士表示,农大师生将继承和发扬袁隆平院士勇攀高峰、追求真理、敢为人先的精神,牢记强农兴农使命,为确保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不懈奋斗,努力完成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的未竟事业。
“袁隆平院士是我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曾经在袁隆平院士身边工作33年,得到他精心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表示,将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农业大学,不负袁隆平院士的遗愿和嘱托。
“袁隆平院士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拓荒者和引路人,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标杆和榜样!”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唐文帮说,自己长期受到袁院士的鼓励和教诲,海南三亚和湖南长沙的科研基地以及新成果推广示范现场,都留下了袁隆平院士的身影。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一直激励我们前行,我们后辈定会秉承他的精神,在广袤大地上接续奋斗。
刘建丰、邓化冰是袁隆平院士所带的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和博士后,回忆起袁老师生前的点拨、鼓励和支持,“能在田间接受袁老师的实地指导是我们最期盼的事情”,今后将继承和发扬袁老师百折不挠、献身农业的精神,潜心科研,为实现袁老师的梦想和国家粮食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 阳锡叶 张利军 通讯员 徐鹏 庹炼 周红飞 谢东明 陈玺)
肝胆相照 国之脊梁 母校师生深切缅怀吴孟超
本报武汉5月22日讯(记者 程墨 特约通讯员 王潇潇)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因病医治无效,5月22日13时02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吴孟超是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国际肝胆外科的著名专家,被誉为“中国肝脏外科之父”。
吴孟超5岁随家人移居马来西亚,在家庭教育和当地爱国华侨影响下,少年时代就怀有真挚的爱国之情和强烈的报国之志。
1940年正值国内抗战紧张时期,年仅18岁的他主动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国参加抗日,因战乱无法赴延安,遂进入同济大学附中学习,决心“读书救国”。1943年考入原同济大学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949年毕业后在华东人民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
70余年行医生涯里,吴孟超勇闯生命禁区,开拓我国肝胆外科学,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的成果,成为一代医学传奇。吴孟超1996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2004年获国际肝胆胰协会杰出成就奖,2005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0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17606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2011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2016年被评选为全国“十大最美医生”。
70余年来,吴孟超以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过人的魅力风范,谱写了一段段济世苍生的人间佳话。他坚持人民至上、视患者如亲人,用双手常年在肝脏的方寸之地破译生命密码,先后完成1.6万多台肝胆手术,成功救治近2万名患者,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欢笑、温暖和希望。他坚持为部队官兵服务,遇有军人住院,不管是将军还是战士,都要去病房看看、问问病情、唠唠部队的训练生活,如有军人需要开刀治疗,只要时间允许一定亲自参与手术。他坚持甘为人梯、提携后学,将个人获得的1000余万元奖金全部捐献,用于资助培养中青年优秀医学人才,先后培育研究生260余名,一大批学生成长为全国知名专家教授。他坚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古稀之年仍多次参加“健康军营行”“医疗服务海疆行”等活动,耄耋之年还坚持每天按时上班、深夜下班,特别是90多岁依然在手术一线救死扶伤、言传身教,成为一个时代的丰碑和榜样。
吴孟超逝世的消息传来,母校同济医学院校友群、师生群陷入无限悲痛。大家为失去了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医学前辈而惋惜,为自己拥有这样优秀的校友而自豪。
师生纷纷表示,将以吴孟超为榜样,秉持仁心仁术,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一件纯手工打造、不用一颗钉子,费时费力的传统榫卯家具。你认为买一件这样的家具需要花多少钱?
他,一分钱不要!
他就是辛全生老先生,一位64岁的木匠大爷,致力于传统工艺的传承。他打出来的家具,只送人不买卖。并且他经常把制作榫卯结构木器的过程免费上传到网络,只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这门传统工艺的精妙之处。
他从小学习木匠技术,做了四十多年了。他觉得中国这样精妙的工艺需要人传承,所以他收了上百个徒弟,倾囊相授不收钱,只为了能他们学会,并将这手艺传承下去。
他的故事让我想起,5.22去世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他也是一个大公无私的医者,一心只为了患者。一位眼里有病,心里有人的好医生。
他收治的病人都是其他医院不敢收的,90多岁高龄还活跃在手术台上。他的技术国内无人能及,他是人们心中神一样的存在。
可是,他一场手术费极低。曾经有患者卖了房子来上海寻医找到他,结果出院时手术账单上居然才二万余元,让他惊叹。吴孟超院士如果遇上家庭极困难的患者,还会发动全医院给他捐款,只为患者能顺利做手术。
他曾说一个人的力量能够拯救的人有限,希望有更多人,这样让中国肝胆外科技术能走在世界前列。于是,他将毕生所学及逾万台手术中获得的经验倾囊传授给学生。现如今中国肝胆外科的中坚力量,80%是吴孟超的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
他们都是大公无私的人,一心只为了追求精湛的技术,并且希望技术能够不断传承。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在乎是否会被超越。
正如《孟子》所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当自己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就只一心钻研,管好自己;当自己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就要想着造福更多的人。
他们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愿辛全生老先生今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挑战成功!
#64岁木匠大爷挑战世界纪录#
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跟这些老人没有亲缘关系,看到他们的离世心里就特别难过。
也许是我和先生的情绪影响了崽,他今天睡得特别晚。
于是我给他现编了一个特别草率的睡前故事:
(因为崽是个吃货,就从袁老开始)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不像现在这样有很多饭吃,那时候人们特别特别饿,有很多小孩都来不及长大就饿死了,还有很多爸爸妈妈饿急眼了就易子而食。
崽打断我:“什么是易子而食呢?”
(最近这几天教成语,对四个字的词尤其敏感,解释半天)
天上呀,有个星星叫神农星,他看见地上的孩子们受难,就说:“这可不行,我不能让小孩们受苦。”
于是啊,他就来到地上,钻到一个妈妈的肚子里,变成了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叫袁小孩。
袁小孩的爸爸妈妈给他取了一个名字 ,叫袁隆平。
崽打断我:“袁小孩是不是小名呀,袁隆平是不是大名呀。”
(又解释半天)
袁隆平呀,长大后就去种水稻,他专门研究杂交水稻,水稻成熟了以后呀,加工成大米,这个世界上的小孩就都吃饱饭了。就再也不饿肚子了。
崽打断我:“爸爸妈妈就再也不会换小孩吃了。”
(对……)
因为袁隆平救了好多小孩,好多小孩长大了就当了爸爸妈妈,就又有了小孩。
崽打断我:“就有了我了。”
(对……)
人们因为感激袁隆平,就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
崽打断我:“什么是杂交水稻呢?”
(查了定义,照着手机念半天)
你看他多厉害呀,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国士。
崽打断我:“什么是国士呢?”
(解释半天,中间还查了字义)
同样被称为国士的还有夏德昭,他创立了中国角膜移植技术。这个角膜移植呢,就是把一个人的角膜,给一个看不见的人,这样那个看不见的人就看见了。
崽打断我:“等你死了,我拿着你的卡给医生,医生就把你的角膜挖出来,给看不见的人,他们就看见了。”
(“我的卡”是器官捐献卡,行吧,挖出来……真血腥)
还有一位国士呀,叫杨伯达,他是在故宫做古玉研究的。
崽打断我:“什么是古玉研究呢?”
(解释了半天,崽揪着自己脖子上的玉坠子,说“君子无故,玉不离身。”额……算是活学活用吧。)
还有一位国士呀,叫吴孟超,他的一生呀,拯救了至少一万六千人的性命。他是做肝胆疾病研究的。
崽打断我:“有胆红素。”
(《我们的身体》没白扩展阅读,老母亲老怀安慰。)
崽啊,你知道妈妈为什么给你讲这些吗?
崽:“你教我。”
因为啊,这几位国士爷爷很老很老,都去世了。他们呢,都是带着任务来的,任务完成了,就又回到天上去了。
崽:“他们死了吗?”
他们死了,但是他们的生命还没有结束。
崽:“因为他们是国士。”
(你咋这么会找重点?我想说的他们后继有人,你就不让我说了)
对,他们是国士,他们都是唯一的,所以国士无双。
崽:“我也要当国士。”
(童言无忌啊,真敢说。)
好呀,当国士之前啊,得先好好睡觉,明天起床好好吃饭,然后长到爸爸那么高,去当国士。
崽:“妈妈,你和爸爸要是饿了,不要把我换着吃,你们吃我就行。”
(额……是不是把崽吓到了……)
我们不会再饿肚子了。
崽:“因为我们有国士。”
(你咋这么会说呢?)
#袁隆平# #我要上头条# 海客新闻的视频
三天痛失四位国之栋梁:我们会永远记得灯塔海客新闻
又是清明,缅怀英雄,我们记得,他们就不曾离开!
我们要记得,一等功臣陈祥榕,2020年6月在中国西部边陲,喀喇昆仑高原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中突入重围,为营救战友,英勇战斗,奋力反击,直到牺牲,年仅18岁!
他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我们要记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只为了让中国人和世界人能吃饱饭。
他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我们要记得,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被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是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创立了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
面对名誉,他说: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
我们要记得,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是中国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做出了开创性工作。
他说: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我们要记得,翻译泰斗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多年,译作主要是中文、英文、法文等语种,被称为“诗译英法wei一人”。
他立志要把中国的美变成世界的美,把世界的美变成中国的美。
他说:只要不死,活一天做一天!
我们也要记得,边境缉毒英雄蔡晓东,在抓毒贩时中弹牺牲,年仅38岁。消防员阵建军为救轻生女子不幸掉落牺牲,年仅24岁。
我们也要记得,8岁女孩落水离世,捐献qi官救4人;27岁清华医生脑死亡捐献qi官救5人:还有一位老人完成儿子遗愿,含泪捐献儿子qi官救6人。
还有太多太多,他们都是英雄,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他人,我们都应铭记!
zhu名播音员方明说:没死之前就要高高兴兴快快乐乐“活好每一天”。
中国香港演员吴孟达说:能做就尽量拼命地做。
被称为“音乐鬼才”歌手赵英俊说:zhen正的死亡不是离去,而是被人遗忘!
我们也都记得,3.21东航MU5735飞行事故遇难同胞,他们在飞机掉落瞬间化为灰烬,融入大地。
他们,都在2021年离开人世,他们的人生永远定格在2021。
你记得我,我就活着!记得,他们就不曾离开!
只要记得,他们的魂灵也就安然!
今日清明,愿鲜花遍地,国泰民安,逝者安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几天心情特别的差,干什么都没有精神头,前阵沉浸在袁隆平爷爷、吴孟超、左晖相继的去世悲伤中,可能对我打击太大了,一直从悲伤中走不出来,心身沉痛,身心疲惫。记得之前一个搭档,还不到50岁,第一天还在一起工作,第二天早上去班,听说住院了,公司都募捐 ,而我是哭泣不成声最痛的人,许多同事都哭了,当时只道是寻常,往捐献箱里放钱的那一刻,仍然不相信,足足悲伤了半年,然后和许多同事一样都辞职了。有的时候想想生死由命,但是我这个人心特别的软,一听说哪里出车祸或者有人去世,不管和自己认不认识都的悲伤好长时间。这几天一直都在听歌,心情稍微好一点,早上想想着手机还没有开机,起来看了200多页书,等6:30手机开机,听到手机在响,一看原来是我的好友医生发的信息“这几天我忙,对不起一直都没有回复你信息,我岳母去世了,没有看手机”。他每次去国外或者其它地方都会给我发每个地方的美景,更逗的是蹬机之前总是会和我聊上几句,这几天发信息一直没有回,总是觉得奇怪。大清早看着他发的信息,心里除了难过什么也不想说,只是轻轻的回复一下:“节哀顺变,再悲伤,也要照顾好自己”。然后刷一下头条,刚开始出门锻炼身体,还是一边锻炼身体一边戴上耳机听着悲伤的歌。
人这一辈子除了吃喝玩乐都是小事,真正的大事是开开心心的活,活一天就是赚一天,怎么开心怎么活,什么也没有自己的健康重要!
难过的活,不笑着活!
写给2021和2022
2021年悄然离去,我“遇到”了一群群时光里的人,也“预见”了2022一张张春风带笑的面颊。2021的旧时光仍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2022年的新年里到处弥漫着万物的明媚。
你好,2021!
缓缓铺开的时间画卷中,有风雨交加,有永远的惋惜,也有面纱下轻盈的微笑,和怦然跳动的热烈的心。
2021,有一些生命的终点画在了这365天,给世界留下温暖回忆。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这只帕米尔雄鹰在危急时刻用双手托举起别人的希望,自己却永远定格在了2021;防疫志愿者那君,从不叫苦的钢铁战士,疫情来袭,每次都冲在第一线,为城市多做贡献是他2021更是终生的愿望。退休教师方桂馥,百岁老人,用一生节俭的生活倾尽全部资助贫困学生;“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遍地饿殍的年代出生,却实现了用一生致力于消除全世界的饥荒事业;“肝胆之父”吴孟超,用一生的时间将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升至90%以上,为我国肝胆事业做出杰出贡献;重庆体育教师王红旭,用不满35岁的一生中最后一次百米冲刺托举起新的希望,用生命诠释大爱,为世人上了“最后一课”;捐献器官女孩邓淼淼,天使在人间短暂的驻留,却用善良为3名病人带去生的希望,将生命的宽度、厚度和广度无限延展。他们是普通人,却做出了不普通的选择,这些家喻户晓的名字,坚定了最朴素的承诺。他们的人生故事,是To be or not to be的不同答案,亦是照亮一代人前行的光。
每个人都希望,人生可以不断前进,但我们也不得不去面对人生中脚步慢下来,甚至是停下来的那些时刻。
回忆2021,是一封封满是红手印的请战书,是一位位主动请战参与防控工作的中国公民。“不计报酬、无论生死”、防护服背影,磨破的鼻梁,满是勒痕的脸颊,他们放弃和亲人团聚的时光,无惧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冲锋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人民健康殚精竭虑、无怨无悔。年幼的孩子隔着防护栏探望几天没有回家的护士妈妈,一幅幅令人泪目、心疼的画面,定格了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的诸多不易。他们以“以我所学,尽我全力”的医者仁心全力以赴,让更多的患者才得以及时确诊,治愈恢复。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但总有人用平凡的付出成就伟大。正是这一群群平凡而又普通的人,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但是,所有的平凡的勇士并不是一孤独,医生护士、科研人员、媒体记者,等等,无数闪烁着人性光辉、奋战在抗疫战场上的忙碌身影,汇聚成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国力量。
今天,在新冠疫情再一次席卷而来的2021年尾、2022年初,这座古老又现代化的城市,正在备受煎熬,封城、中小学幼儿园放假、关闭营业性场所。这个非常时期,请战前往西安支援的医务人员、普通工作者不计其数,核酸检测、周边分散防护、线下教育转战线上等,我们在努力为疫情防护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西安在努力紧锣密鼓的进行科学疫情阻击,中国也在努力为世界疫情控制和治疗贡献着中国力量。
每一个“强敌”来袭的冬天无论经历怎样的酷寒,春天终会如期到来;每一个为寒冬而战的岁月都能感受到时光的生动;每一个取下面纱的你我他,必定在悲天悯人的背后都会绽放明媚的朝霞。中国,这个集聚了强大发展后劲的民族,经历过狭长的山路,一定能走得更稳,跑得更快,未来必定会有最辽阔的天涯。
天仪再始,岁律更新,2022你好!
即使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在每一个平凡的岁月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但我们也会在这短暂的岁月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公民职责,活的不负众爱,希望生活越来越精彩。而恰恰这么多事件都说明,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彼此的爱。爱让我们每个平凡的人,负重前行却时常欢乐相伴,让我们因为彼此的爱与牵挂,虽默默无闻的耕耘于本职工作,却能底气十足、阳光自信。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这是孟晚舟女士对祖国的爱,正是这份爱陪她度过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就地过年”这是我们平凡的人对祖国的爱,正是这份深沉的爱,让我们在相信“他乡虽有当头月,不及家乡一盏灯”的同时,安心的接受了他乡过年的防疫措施。
生活虽历经千难万险,我却矢志不渝的相信世间终会国泰民安,2022年,“惟愿虎啸好运来,疫去人安日日欣”,人类一定会消灭疫情自由来往、自由呼吸,2022我们继续踏着奋斗的脚步追寻灿烂的春天!
本文吴孟超曾捐赠600万元用于疾病研究(吴孟超,1.6万患者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