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军区多少人(北京军区总司令)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一个大军区多少人,北京军区总司令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50年代初,朱老总和聂帅,一张罕见的留影,当时的聂帅担任着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北平(北京)市市长、北平市军管会主任。
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都穿着解放军“五零”式军装,这套军装替换了以往的杂式旧军服,全军军服首次统一装备,统一制式,统一标准。
1980年6月中旬,宁夏军区司令员黄经耀(前排右一)与宁夏军区政委王焕民(后排右二站立者)等陪同总参谋长杨得志将军(前排右三)和副总参谋长杨勇将军(前排右二),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将军(前排左二站立者)在贺兰山观看军演时的照片。
【聂荣臻是华北统帅,为何在平津战役总前委中,座次排在第三?】
1948年年底中共中央作出决定:由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野战军政委罗荣桓和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组成总前委,其中林彪是总前委书记。
这多少让人感到有些疑虑,毕竟平津战役是在华北战场上打响的,那么为什么要以东北野战军司令林彪当第一书记呢?而且在总前委中,作为华北军区司令的聂荣臻仅仅排在第三。
要知道聂荣臻所率领的华北军区军队,可是在本地域作战,按照惯例应该拥有作战指挥权。不过我们从当时战场局势上来看,就可以明白为何中央要做出如此规划。
在淮海战役结束后,国军在北方最强大、最关键的军事集团,就是傅作义领导下的华北剿总集团。身为“华北王”,傅作义下属部队总人数超过60万。
这股力量可以说是淮海战役后、国军被基本歼灭的情况下,蒋介石最后的救命稻草。如果可以把华北剿总超过60万的军队全部抽调到江南巩固长江防线的话,那么说不定国军还可以在大陆多坚持一段时日。
对于解放军而言,淮海战役结束代表长江以北一带大局已定,华北剿总的大多数部队只能固守几个城市,而无法做出更多的军事策应。
但是这股国军的体量依旧非常庞大,若任由其撤到南方,那么中央所做出的长江以南没有大战的战略构思就失败了,因此解放军几乎把所有的关注度都放在华北剿总集团上面。只要能彻底消灭江北剩下的六、七十万国军,蒋介石就会丧失一个底牌。
由于当时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一直与我方有所接触,再加上其控制着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希望促进和平起义,从而保证华北地区的城市建筑免遭破坏,因此中央制定了“一边打、一边谈”的策略,在和谈的同时,命令东北野战军入关。
中央让东北野战军入关的原因也很简单,聂荣臻所率领的华北军区下属作战部队无法完成对傅作义剿总集团的军事压制,所以需要东北野战军入关配合,让解放军从兵力、战略层面上对傅作义形成全面优势。
为了统一指挥,中央设立了平津战役前敌委员会,随后任命东野司令员林彪为前敌委员会书记。而林彪能当前委书记也是因为他所下属的军队总数达到华北地区解放军野战部队总数的八成以上。
入关参加平津战役的东北野战军部队共有12个军,一个铁道纵队以及特种兵纵队,总兵力已经超过80万;而聂荣臻统率的华北军区部队,仅有7个纵队加一个炮兵旅,总人数接近14万人。
简而言之,参加平津战役的东北野战军部队人数是华北军区的好几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不适合把聂荣臻任命为前委书记了,毕竟中央总不能让聂荣臻来指挥林彪统帅的80万东野大军吧?这显然不合适。
当然除东北野战军与华北军区部队兵力悬殊过大之外,中央这样安排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聂荣臻虽然战功彪炳,是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但是当时他并没有指挥“超大兵团”作战的相关经验。
——在解放战争爆发后,聂荣臻指挥过正太战役,歼灭超过3.5万名国军;又在解放石家庄时,歼灭守敌2.4万人。
1948年,聂荣臻正式被任命为华北军区司令员,但是当时华北军区在全国战场上的战略定位是拖住国民党在华北地区的主力,因此他确实没有指挥过上百万人的大型战役。
而当时的平津战役,可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决定性战役之一。在本次战役中解放军参战部队超过100万,而国民党在华北地区的总兵力虽然从八十万下降到五六十万的水平,但是这个规模依旧非常庞大。
也就是说在平津战役中,双方的参战人数已经接近了160万。如此大规模的战役指挥,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玩得转的。如果没有充分的大兵团指挥作战经验,万一像这样的决定性战役打败了又该如何呢?
虽然以当时解放军和国军战斗力对比来看,这一可能性非常小。但出于谨慎考虑,让一个有着丰富大兵团指挥经验的军事统帅,去统一调度平津战役战场上的解放军是最合适的,而林彪恰恰是担任平津战役前敌委员会书记最合适的人选。
他除了是东北野战军的司令之外,也全权指挥过辽沈战役。在辽沈战役中,他带领着超过八十万东北野战军歼灭了六十万驻守在长春、锦州和沈阳的国军,成功取得了这场远在关外的决定性战役的大胜。
他的大兵团指挥经验,在当时解放军高级将领序列中也是数一数二的,能够和他相提并论的恐怕要属远在西北的彭德怀、长江北岸休整的粟裕这些人了。
——而这两位肯定不可能被调到华北指挥平津作战,这里面存在着兵力调动、军队无法正常指挥等各类问题。因此不管怎么看,都需要林彪出马。
当然这并不代表聂荣臻就比林彪要差。在建国后,聂荣臻先后担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副总参谋长、代理总参谋长。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他被中央确定为领导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总负责人,之后又在1956年成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的也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作,其对我国的科学发展有着突出贡献,历史功绩也应该被人们永久铭记。
来这里,认识世界!
粟戎生[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 头条百科
来这里,认识世界!
王振祥[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装甲兵司令员] - 头条百科
来这里,认识世界!
吴先恩[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 头条百科
1948年5月,朱德、粟裕等在西柏坡参加城南庄会议期间的合影。从右至左:
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
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原野战军和大中原军区(重建后的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陈毅(司令员是刘伯承,政委是邓小平);
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彭真;
大中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李先念;
华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蔡树藩;
华北军区政委薄一波。
1948年初,中央和毛主席考虑华野1、4、6纵队组建第一兵团,由粟裕任司令兼政委,率部执行渡江南进任务,把战争进一步引向蒋管区。毛主席发电报征求陈毅、粟裕意见。粟裕经过认真思考和权衡利弊后,认为暂不渡江,集中兵力在长江以北作战更有利。由于这一重大部署关系解放战争全局,毛主席电召陈毅、粟裕前来当面听取意见。
中央五大书记听取了粟裕的汇报后,决定暂不过江,在中原黄淮地区大量歼敌,把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消灭于长江以北。这次会议还有一项重大组织决定,调陈毅任中原野战军和大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协助刘邓指挥作战,由粟裕任华野司令兼政委。毛主席当时对粟裕说:华野全军就交给你了!在粟裕的建议下,陈毅继续任华野司令和政委,粟裕代理华野司令和政委,全权指挥华野全军作战。
从照片中看,粟裕与朱总司令并排站立,可见粟裕当时的地位和作用何等重要。
房峰辉曾被媒体誉为“军界举足轻重的耀眼将星”。他调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时只有56岁,是当时七大军区最年轻的司令员。他的人生高光时刻是在2009年,担任万众瞩目的阅兵总指挥。三年后,房峰辉出任军改前最后一任总参谋长后又出任军改后第一任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基本已经封顶一个职业军人的生涯巅峰。
然而,这个身处高位的上将军最终还是在老上级落马后步了后尘。
1971年1月,毛主席、周总理主持改组北京军区,免去司令员郑维山、政委李雪峰的职务。
任命:
李德生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谢富治任北京军区第一政委;
纪登奎任北京军区第二政委;
谢富治任北京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李德生任北京军区党委第二书记;
纪登奎任北京军区党委第三书记。
图~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
来这里,认识世界!
韩伟[曾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 头条百科
本文一个大军区多少人,北京军区总司令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