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把握不同类型课文的独特性 增强阅读教学策略的针对性
—以人教版小语课标实验教科书为例探讨课文基本类型与有效教学策略


【内容提要】为把握每类课文的独特性,真正教出每篇课文的特点,发挥出每篇课文的“工具”和“人文”功能,将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中编排的不同体裁的课文初步划分为事件线索、景美情深、隐含哲理、观察状物等基本类型,并在分析各自独特性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基本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以增强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发表于《小学语文》2016年第1期。
【关 键 词】教科书;课文类型;共同特点;教学模式

选入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的课文,不仅篇篇文质优美,而且类型也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阅读教学虽无定法,但可探索总结其中的一般规律。为使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教出每类课文的独特性,发挥出每篇课文的“工具”和“人文”功能。笔者在指导我市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把握课标,研究教材,创新教法,增强实效”的课改实践中,将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中编排的不同体裁的课文初步划分为事件线索、景美情深、隐含哲理、观察状物等基本类型,并在分析其各自的独特性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基本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实践效果。现总结发表于此,以供老师们教学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
一、事件线索类课文的共同特点及教学策略
事件线索类课文主要是指记实文中以记事为主和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这类课文中一般都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三个基本要素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基本环节。其共同特点是:线索清楚,事件明白,人物特点鲜明,表达主题突出,因而多数都易教易学。
一是以记事为主的记实文教学。教学这类课文一般可按照“初读课文,粗知事件→再读课文,理清线索→深读课文,感悟内容→互动探讨,理解主题”等基本模式(环节)来实施。教学的基本策略有:抓住事件线索,弄清故事的基本内容;“顺藤摸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明白事件(故事)中体现了(反映了)什么主题,实质是要启发学生弄清事件(故事)与主题(主旨)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样才能达成“言意兼得”的目的。
【课例感悟】三年级下册第4组15课《争吵》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教学时,为有效引领学生把握课文基本要素、弄清文章记叙线索,理解文章表达的基本主题,可采取从课题质疑入手的方法,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以下问题:谁和谁争吵?在什么地方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在学生初读感知、弄清梗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感悟重点句子、段落,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并通过组织学生交流探讨,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表达主题。
二是以记人为主的记实文教学。一般可按照“初读课文,感知形象→再读课文,感受形象→深读课文,感悟形象→感情朗读,升华形象”等基本模式(环节)来实施教学。教学的基本策略有:引导学生把握重点内容,在“读”中层层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情感;引领学生从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行动、心理以及环境等方面去分析、推敲、感悟,使有肉有血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浮现眼前,从而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达成“工具与人文”双赢目标。
【课例感悟】六上第5组17课《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人物特点十分鲜明,充满童真童趣,对小学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学时可以采用“四步读”的策略。第一步读:要让学生在读通课文、画出不理解词句的过程中,对人物的形象、内心和情感等产生初步的印象;第二步读:要让学生重点弄清少年闰土给“我”讲的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从而达到感受形象、大致读懂课文的目的;第三步读:要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怎样写出闰土这个聪明能干、见识丰富、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的,要让学生明白,作者是通过刻画闰土的外貌、动作、神态等,使他的形象不仅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样教学既让学生领悟了写法也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感悟;第四步读:要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朗读重点段落,把“盼”“赞许”“分别时的难受”等情感表达出来,在读中“体会情感,升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