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翻转课堂”这种创新教学模式成为学生获取科学知识、丰富课余生活的良性学习平台。四通八达的网络让我了解到“翻转课堂”的非凡功效,一线授课的多次实践,让我尝试到了语文“翻转课堂”的不少甜头,也收获了一些实践经验。

一、语文学科如何实践“翻转课堂”

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对语文教师的一个重大挑战,那就是提高教学视频的质量,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在“翻转教学”备课室,语文教师务必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大量搜集课程资源,调用自己所学计算机知识(ppt、Flash、音频下载、视频剪辑、图片嫁接、图标转换等),将新授内容制作成教学录像,概括课程中所要讲授的基本知识点,阐述相关理论,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并进行深层思考,然后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与探讨,逐步深化理解。如在执教《天上的街市》这一诗歌鉴赏课中,我就通过互联网平台大量搜集了郭沫若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视频解读片段、名家朗读(如:重庆卫视《品读经典,光亮人生》),配合了《牛郎织女》视频范读,《夜》《星空》钢琴曲,MTV歌曲《天上的街市》,准备了大量的丰富的备课资源。针对这一课的导学案,基于诗歌内容和主旨本位的鉴赏,还介绍了郭沫若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其它诗歌力作,最终翻转式教学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古代名家陶渊明的写景游记《桃花源记》我也尝试了“翻转”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和课型设计后,搜集大量素材,包括情境素材、视频资料以及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教学内容确定的相应练习。通过课外教学视频,落实了重要文言字词的积累,逐字逐句疏通了文意,引导学生充分解读了课文内容。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高端访问活动,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社会理想,课堂上争论较为激烈,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通过翻转课堂实验,学生收获最大。大部份学生认可、接受翻转课堂这种学习模式。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超前学完范本教材,获取更多的文学知识,开拓文学视野;学习吃力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视频达到“学懂”的目的。对于语文学科,翻转课堂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丰厚的学习信息,拓展其语文乃至人文学科的视野,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广泛地与社会接轨,更好地认识与了解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二、语文学科“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效果对比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课堂讲解加上课后作业,“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是课前学习加上课堂研究。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管理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翻转课堂”上,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主动的研究者。课堂成为互动的场所,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包括组织活动、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翻转课堂是建立在师生和课程内容之间的开放有序、互利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教学模式,语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了师生学习的互动性。

全面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具体表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当教师由内容的传递者变为指导者时,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发展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彼此互相帮助、学习和借鉴。此外,还增强了课后家长和学习者的互动,学习者在家完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在监督的同时也能积极参与其中。而互动性在语文课堂中有独特优势,一方面,“师生”互动演绎情思共鸣,另一方面,“生生”互动,激起思想碰撞的火花。语文课堂互动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语文的自我追求和对学习内容的把握,传统教学中,教师喜欢自己把知识全盘灌输给学生,学生也习惯了这样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但语文学习要体现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纯粹的书本知识,或者说是单纯技巧、方法的内容似乎容易掌握一些,一些人文的要素,却只有在师生交流、沟通、互动中,才能理解得更透彻,把握得更加深刻。语文课堂互动还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交际能力不仅是一个人能说会道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人与他人沟通的问题,与社会交往的问题,能融入群体中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问题。这也是语文学科要培养的又一基本素质。语文“翻转课堂”在形式上打破传统,淡化了课的形式,消融了师生在空间上的隔膜,拉近了师生、生生互动的心灵的距离。

2、培养了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和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翻转课堂,学生首先认真阅读教材,然后完成相关学案,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阅读能力不断提升,而且学生在每一节上都始终处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状态之中,思维活跃,认识深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翻转课堂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加之教学视频和情境素材,特别是影视作品的合理融入,学习者的课前学习内容由呆板、单调的文字变成了有声有色的视频,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这一点能满足大语文教育观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切实提高语文能力。

3、提升了学生自己控制学习的能力。

利用网络教学视频和网络数字资源,学生可以自控式地深度学习,同时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自己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时间。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完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可以快进跳过,没懂的可以反复观看,也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语文“翻转课堂”发展了自主学习的能力。“翻转课堂”把传统课堂先教后练的基本格局改造成先学后练,把知识的传递安排在课前,把知识的内化安排到课内,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其结果发展了学生安排学习的能力、思维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树立起学习自信心。

4、激发了教师参与校本研究的主动性,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翻转课堂的实行,促使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成为自觉行为,教师针对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重难点的确定、学案的编制、微课的录入进行深入研究,而且促使教师更加关注有生命的、开放的、个性的、充满灵动的教学过程,研究范围越来越大、研究内容越来越多教师专业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来录制教学视频,在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同时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内容和难度、课型设计更加完美,一位教师的讲解可以供全年级学生和教师共同使用。从长远来看,教学资源库一旦建立起来,特别是语文学科,大量的名家视频、电子书、影视作品会大大地开拓学生的眼界。教师将从繁重的备课中解放出来,辅导学生的作业,精心设计待讨论的问题,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教师组织教学发生转变。

翻转课堂分为两段即自学质疑阶段和训练展示课,自学质疑课上,学生通过教材自学、视频助学、合作互学等环节完成学习过程,最后完成在线测学,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反馈的结果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训练展示课上,老师不再一厢情愿的设计问题和讲解,而是针对学生共同的问题分析,老师讲解有针对性,学生听讲有目的性,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着,教师能更多地抓住学生学习的误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师生信任度提高,师生合作实现了真正开始,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

6、学生反馈评价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翻转课堂中的评价体制与传统课堂的评价完全不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但要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还要通过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真正做到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个人评价和对小组的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良好结合,而且评价内容也较为丰富,涉及到问题的选择、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学习计划安排等方面,评价真正起到了反馈矫正和激励的作用。

7、家长的角色发生改变。

改变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让家长一起参与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和家长共同督促学生的学习,当发现孩子不学习时,能及时制定一系列实时的、必要的干预措施。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看教学视频的表现对其进行更深地了解,更好地配合教师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共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三、语文学科“翻转课堂”的局限性

在“翻转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我也会有这样的困惑:课堂翻转后,课堂没有了阅读的时间,还能不能保留住语文的味道?课堂翻转后,老师的作用是什么?我觉得“翻转课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知识传授中,教师肢体语言、人格魅力缺失;新课、巩固课、复习课、讲评课,教学目标难以定位;受制于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没有预习,课堂就成为空中楼阁;课堂起点提高后,不同程度学生可能拉大差距。

在我看来,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式,都要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一个没有学习需求、兴趣的学生,不管是微视频还是纸质教学素材,其效果是一样的。人的工作最终还须人来做。微视频、导学案等都属于教学工具和手段,虽然能刺激学生兴趣、满足个性化学习节奏,但这些永远都不能代替好教师,也无法与和谐的师生关系相提并论。事实上,能让一位差学生转变成好学生的不仅仅是教学方式,但好的教学方式的确会帮助学生好上加好。教师亦如此。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总会让文字生辉的,不管他有没有网媒。

总体而言,“翻转课堂”是一种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较大的帮助,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但我依然愿意去尝试。原因很简单,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提升教学效果。我始终觉得翻转课堂,不是重在“推翻”而是重在“转”,转变新形势下的课堂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在课堂教学上只有相信学生、利用学生,最终才能发展学生、成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