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闻:教师论文 以《杨氏之子》为例谈文言文教学
来源:
2021-07-29 03:29:59
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关于文言文教学论文 《杨氏之子》是学生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它精炼而有趣。此文被编排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其主题是语言艺术。这样的文言文,到底该教什么呢?文言文的积累背诵、根据注释理解文意、解读杨氏之子的语言艺术,是否还可以迁移运用呢?它与古诗的教学又有何异同呢?带着困惑,我且行且摸索。我的第一次教学,紧扣语言委婉得体来上。先了解文言文,读通文言文,读出节奏,再感悟杨氏之子的语言艺术,体会其说话的委婉得体,然后给学生情境,试着让学生把话说委婉。具体案例如教学过程如下:
一、 故事导入,认识文言文
1.故事激趣,板书课题,齐读。谁来说说这个课题的意思?(重点理解“氏”“之”的意思。)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那如果是姓杨人家的女儿呢?那你是?
2.通过预习,你觉得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二、初读文言文,把文章读正确
(1)指名同学来读。
(2)纠正两个多音字的读音:为wèi,应yìng
(3)试着把文章读流利。
三、再读文言文,读出古文的节奏
1.指名最好的学生朗读。
2.出示划好停顿的文言文
3.教师范读
4.学生练习有节奏地读。
四、三读文言文,了解文章大意
1.你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重点引导理解“设、指以示儿、应声答曰、未闻)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读懂它?(引导方法有看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
2.字词都理解了,同学们肯定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再读文言文,体会语言的艺术
1.师:读懂了课文,你觉得杨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课文中哪个词直接写出了杨氏子很聪明。(板书:甚聪慧)
师:杨氏子甚聪慧,你是怎么体会到的?读一读,找一找。
2.交流
生:应声答曰,看出他才思敏捷,很聪明。
师:请用你的朗读表现他的聪明吧!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未闻”,说明他用否定的形式委婉作答,却让对方无言以对,看得出他很聪明。
师:出示句子“孔雀是夫子家禽”,句子也很顺么?可以不用“未闻”吗?
生:不可以,用来“未闻”可以看出杨氏子说话很委婉,很有礼貌。
(教师板书:委婉得体)
师:那请你委婉得体地读读这句吧!
师:咱们合作读他们的绝妙的对话。
3.如果是李君平、黄君平前来拜访,也开同样的玩笑,如果你是杨氏之子会做如何回答呢?
李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你们的智慧绝不亚于杨氏子啊!
孔君平听孩子说完以后,有没有生气?会怎么想?怎么说?而聪慧的杨氏子而如何拱拱手谦虚地应答呢?我们先写一写,再演一演他们之间的对话好吗?
课件出示:孔君平笑曰:“____________。”
儿拱手答曰:“____________。”
四、联系生活,活用语言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提示语:严禁垂钓、严禁游泳、严禁大声喧哗等,我们总感觉没有人情味,学了今天的课文,我们能把话说得更委婉得体吗?
请不要大声喧哗(医院),我们可以委婉地说:“ ”
严禁践踏草坪(公园)我们可以委婉地说:“ ”
3.总结: 同学们,我们的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同样的意思,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就让委婉得体语言伴随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吧!
但是教学之后发现,发现前四个环节太冗长了。我让学生先了解文言文,再读通文言文,然后读出文言文的节奏,最后品读杨氏之子的语言艺术,这样的环节看似环环相扣,条理清晰,但却是人为地把语文课堂分割了。语文课不是一件个手工作品,不应该设置那么多生硬的环节,每个环节应该是相互融通,浑然一体的。自己这样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被牵得太牢了,自主性得不到发挥,课堂也似乎成了一种为练而练的工具性的课堂,缺乏人文味。师生间的对话也不自然,不自信,课堂缺乏活力。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主要是我太追求教学流程了,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我只关心了自己的教案,而没有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我只知道想当然地按教案的预设进行教学,却不懂得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导致课堂死气沉沉的。
后来,在一次考察活动中,听到了杭州市采荷三小任永光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其教学流程大致是这样的:
一、 谈话揭题
杨氏之子是什么意思?
生:姓杨人家的儿子。
师:对,这里的氏表示姓氏,之是的的意思。那老师就是任氏之子,那你呢?
二、读好停顿
1.指名读课文,一个又一个地让学生慢慢地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音。
2.古文要读出古文的味道来,就必须读好停顿,同学们试着去读读看。
3.指名读,请同学们评价这样停顿可以吗?
4.学生争议:“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家和禽中间要停顿,禽在古代是鸟的意思,与现在的家禽不同。
三、读懂古文
1.古文要读好,就必须了解他的意思?同学们有办法吗?
生: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
2.自己读懂古文。
3.边读边说古文意思。
4.教师示范表演读,配上简单的动作。
5.同学们准备准备,能比我演得好吗?
四、读懂“聪惠”
1.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你能用文中的词形容吗?
生:甚聪惠
2.从哪里看出他聪惠?
3.续编故事,他们还会怎样对话。提示:汝——你,吾——我,哉——啊
孔君平赞(夸)曰:“ ”
杨氏子答曰:“ ”
4.为什么是“聪惠”而不是“聪慧”?
强调杨氏子不但聪明,更有修养。并忠告:聪明的人不一定有修养,而有修养的人一定是聪明的。
我一次又一次地拿自己的教学和任老师作比较,终于恍然大悟:我的课失败的原因在于教师太强势了,学生自然就变得弱势了;教师干预太多了,学生的学便失去了自主性。那么语文教学到底该怎么教呢?笔者“吃一堑,长四智”: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