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闻: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使用多媒体课件
来源:
2021-07-31 05:28:06
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使用多媒体课件南乐县第一实验小学常荣桥
摘 要:语文学科的特点、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决定了多媒体的内容,多媒体是为课的内容服务的。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用多种手段上好课,切不可走形式主义,要把多媒体课件和上课内容有机、有效结合。
关键词:课堂多媒体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正 文:
课程改革已经有几年了,在这些年,我参加了几次优质课大赛,也多次观摩优质课。总体说留下深刻印象的课不多。优质课大赛中大多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课堂上热热闹闹,图片、视频、动画、音乐等令人应接不暇,下课什么也没有学到,那么试想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是什么呢?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语文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它是未来学科课程与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凡课都必须用多媒体课件来上,这还需要看课的内容的多方面要求。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想法,与大家探讨。
一、语文学科的特点、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决定了多媒体的内容,多媒体是为课的内容服务的,它不能喧宾夺主。有些老师上课就用一个简单的课件,却能切中要害,突出中心,达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有些课件繁复,花哨,只是一些资料的简单堆积而已,没有一个完整的逻辑思维过程,也经不起推敲。记得以前听过一节课,讲的是两首古诗,在那堂课上,老师利用幻灯片制作了课件,其中有两段FLASH动画,在讲析诗的意境时就播放了一遍,在学生背诵时又播了一遍,前后用时近20分钟,而作为讲诗歌的重要环节朗读却一带而过,试想不多读怎样理解,不理解何谈意境?我想最后同学们的脑海中可能只剩那动画了,因为根本没有自己思考的过程。在一些老师的课件中,大部分的幻灯片中都有闪动的小图片或图标,这些闪动的小图片多为卡通图片,色彩艳丽,很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或思考,与其这样还不如删除,因此必须处理好多媒体课件和上课内容的关系,更好的为课堂服务。
二、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不注意学生的兴趣,不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就会由扫兴到无趣,一旦失去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就无从谈起。计算机多媒体以独有的综合能力,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景朗读,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进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如在要求观察一种你熟悉的小动物,抓特点写出其外形、生活习性、脾气等的教学时,我从网上下载了一段关于兔子生活习性的影响资料,视频中的小白兔时而奔跑,时而驻足观望,时而低头吃食,学生们目不转睛地仔细观看,对资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成功地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快乐中获取到了知识。
2.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素质的形成不是单靠说教就能奏效的,要经过耳濡目染、亲身体验与实践的过程。多媒体是一种手、眼、脑、亮度配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办法。多媒体的相关资料与设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锻炼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比如让学生去理解“懒洋洋”一词,学生没看到画面之前会说“很懒”“懒得很”等笼统的词语来表达。当看过画面之后,再让他们去说,他们会用更丰富的词语来描述他们理解的词意。如作文训练课上,老师输入病句,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大胆去改,改后说说自己的修改意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发现新的方法,学到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让课堂化静为动
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难免枯燥无味,而多媒体教学克服了这一缺陷。多媒体能创设一个主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能让静态的文体按指定轨迹运动,像拉窗帘一样呈现出多彩的教学信息;把静态的图画像动画一样变化移动,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像,并且变换色彩、调控速度,增强了感染力,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促进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三、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用多种手段上好课,切不可走形式主义,要把多媒体课件和上课内容有机、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其实效。教师上课前都要精心设计安排,全面考虑:图片,视频,音乐等的选择是否恰当合适;播放前、播放中、播放后要进行哪些工作,哪个环节播放,什么时候播放,以及要运用哪些媒体等都要考虑到。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都要和课件紧密穿插配合,如要播放视频资料等,要加以说明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白老师的意图,以保证教学效果。这样才能使课件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实效性。
有这样一堂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包括讨论,小组答疑,抢答,辩论,朗诵,画画等在内的多种教学手段,一节课很紧张,到最后还来个“一分钟辩论”,一分钟内能干什么?一分钟还没有考虑好,就要张嘴说了,能辨出个什么结果来?想一想这个环节不过是一个形式而已——根本没从辩论的时间考虑,更不要说能为这节课起什么作用了。
在另外一节公开课《桥之美》的导入环节中,教师使用了许多桥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仔细看看,会发现大部分时其他国家有名的桥的图片,而我国的桥的图片只有两张,难道我国有名的桥就这两座?不,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从德育教育这方面说导入环节就不恰当了。在学习《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等文章时,我利用了多张图片来介绍建筑物,使同学们对建筑物的特点,布局等有了直观的印象了解。这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是有必要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