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文章选登鼓励学生参与评价,做学习的主人
经常听到语文公开课上学生们那一声声整齐的、富有节奏的拍手声,听到他们大声应答着:“棒!棒!你真棒……”我就在想,难道这是我们学生的真情流露吗?难道这真能说明学生水平高吗?不!我们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维、学习方法。教师们一味地追求划一和标准答案,其实质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是扼杀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觉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一名探索者、发现者、主动的获取者,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我在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更希望在课堂生听到学生们的评价声。
一、指导学生掌握评价方法,提高说话水平
马克思说:“真理是有争论确立的。”没有争议的评价,就无法分辨同异、分是非。而争议评价的主要武器是语言,他是思维的外在表形式,只有当学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才能证明他的思维是清晰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的说话训练,要求做到通顺,说明白、说具体。如果要表明自己的意见则要用“我认为……”“我的意见是……”或者是“我觉得……”的句式练说,务求清晰富有说服力,让人心服口服。如让学生们续编故事《狐狸和乌鸦》时,大部分学生会想象狐狸见到乌鸦衔着肉时,还会用赞美的话骗肉,结果,乌鸦不上当,因为它记住了“当有人奉承你的时候,你要警惕呀!”这句话。而有一位同学的故事就有创新,他说:“我认为你们的说法不好,我觉得应该这次狐狸不会说奉承话,而是破口大骂,骂得狐狸忍无可忍,要回击,结果又丢了肉。如果狐狸还是用老办法,就称不上是狡猾的狐狸了。”想象独特,有理有据。通过评价、辩论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掌握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评价
为了提高评价质量,教师要掌握反馈信息,及时给以引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虽“及时”但“又不急躁”,舍得给学生时间,同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争辩,待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教师再参与讨论,进行评价。教师评价时,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而要形成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如,学习《桂林山水》一文,学生将“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读成“绿得就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听到后,我让学生朗读比较,评价哪个句子更好,但是读后,还有些学生坚持原来的意见,双方争论不休。这时,我说,同学们看原句中的“那是”一词让人感到亲切,仿佛漓江的水呈现于眼前了,你们抓住这个词慢慢体会。最后学生边读边体会,也自然意识到应遵照原文,认真读书了。
三、鼓励学生勇于挑战、敢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你说的不对”或“你说的不好”的评价性思维往往表现为:力排众议,不人云亦云;喜欢争辩,不信奉权威。在语文课上,我鼓励学生故意“找碴儿”,找书本的碴儿,找教师的碴儿,找同学的碴儿,从而及时纠正,正本清原,也让学生确立自信心,树立科学态度,勇于挑战,敢于评价。例如,在教学《第一场雪》的第三个自然段时,我问学生:“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学生回答:“鹅毛般的雪花”、“一会儿就白了”、“雪花簌簌地往下落”、“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等词句看出雪下得很大。听了学生的发言,我让学生评价:他们说得对吗?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此时,另一个学生却提出:枯枝被积雪压断了,不能说与雪下得很大有必然的联系,理由是,枯枝本身并不结实,不下雪,枯枝也有断的可能。针对这位学生的不同意见,我没有判断对错,而是鼓励他有独特见解,受到表扬的他信心十足,理直气壮地进一步说出了他的看法,整堂课都保持了敏锐的思维。由于他的评价叙述,先前认为有枯枝断可以看出雪下得大的学生思想也动摇了,有的甚至发表补充了意见。然后,我及时点拨,让学生注意句中的“积”字,也就是说,雪能“积”在枯枝上,说明雪很多,而前面“刮了一下午狂风”也未刮断枯枝,说明枯枝的断是由积雪压断的。因此,从“压断”一词可看出雪很大。这堂课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发言积极性高,举手热烈,不论评价对错与否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得到了主动参与的欢乐,也克服了学生盲目附和他人意见,人云亦云的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评价作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自身的价值,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可以让学生听到自己那颗灵动的心在跳跃,可以让学生享受“我是主人”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