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闻:语文教研论文:如何让课文真正成为“例子”
来源:
2021-08-05 05:59:13
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赵洪课文是语文教材的主体,它语言优美,内涵精妙,蕴含着许多阅读和作文必需的概念、规则或原理,是典型的“例子”,具有明显的示例作用。
手拿“例子”,如何发现蕴藏其中的概念、规则或原理,定下教学目标?目前许多教师的做法是“文本细读”,将课文细细地、深入地读,不放过一字一词一句,甚至是标点,在“道”的层面深层挖掘。呈现在课堂上的,就是微言大义,无限拓展。课文学完,学生除了受到情感的熏陶外,真正的语文能力提高很少。那么,工具性和人文性怎样有效体现在这一个个“例子”的教学中呢?
有哪些“例”可选择
选入教材的课文,往往文质兼美。例如《秦兵马俑》一课,在哪些地方有“例”可循呢?仔细研读,除了常规的字词句外,至少有以下教学内容可做“例子”:总分总的篇章结构,总分的段落结构,过渡句在第3自然段为过渡段。短短一句话,将叙述内容从“规模宏大”自然过渡到“类型众多、形象鲜明”。掌握过渡句(段)的概念和作用,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结构,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文中多处使用的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与想象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这种写法是学生写景状物时最需要的,作者非常注意使用这样的方法。写实与想象结合,更突出了事物的特点。作者在描写各种兵马俑时,有详有略,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墨,该浓墨重彩时,不惜笔墨;该轻描淡写时,一笔带过。围绕一个特点写,从全文看,是突出“举世无双、绝无仅有”;从局部看,每一自然段,各有侧重点。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说明规模宏大的特点,虽然文字不多,但恰到好处的说明方法,让人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在写兵马俑时,作者按一定顺序写,语言简洁、用词准确、想象丰富,特别是语言与文章的写作对象以及表达的感情非常吻合:这是本文最鲜明的写作特色。富有节奏的4字词,恰当的用词,丰富大胆的想象,充分展现了秦兵马俑宏大的气势和精妙的工艺。遣词造句充分考虑到写作对象和表达的感情。
在详细写兵马俑时,一个兵马俑一个自然段,先写各种类型的兵马俑,然后着重描写他们独具特色的神态,层次清楚,结构明晰。
这些方面都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样的“例”,使得入选教材的课文有别于一般的文章。
选哪些“例”做目标
一篇文章有如此多的信息,要在短短的2-3节课中全部实现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必须有所选择。根据学科要求、年段目标、学生特点、教材特点,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一是会读、默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二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熟练背诵4至10自然段。三是理解课文结构,能找到文中的过渡句,能说明课文段落划分的依据并能概括段落大意。四是理解文章表达特色,能画出语言简洁、用词准确的描写,能区分现实描写与表达作者想象的句子,并能说明这些写作特色对表达作者感情的作用。
看了以上目标,有人会问,为何舍去其他内容。比如,作者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地表现秦兵马俑的特点,是状物类文章的典型写法,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但是,这样的目标,放在五年级的这篇课文中,简单了。这个目标放在中年级,特别是四年级,比较恰当。
这些“例”要教到什么程度
课文是例子,文中的一个个典型的“例”到底要教到怎样的程度,主要看这篇课文所在教材的位置。课文的位置,决定了目标的基本定位。如今各级各类观摩和比赛正轰轰烈烈开展“同题教学”、“同课异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课堂教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说明了目前针对同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存在不确定性;教学目标的不确定,导致了本该有一定序列的目标出现紊乱,更导致教学质量缺少根本保证。
再来看之前举例《秦兵马俑》一文的教学目标,我们不仅明确指出了教什么,更把教到怎样的程度明确地陈述。研究制订了“语文技能两维目标分类框架表”中,分为字词、句子、标点、朗读背诵等基本技能,课文结构、课文价值和表达技巧等高级技能,每一个技能在认知维度上都有不同的掌握水平,可以清楚看到目标的适当性。
如何教这些“例”
如何教这些“例”,方法无非两种:一是“例—规”法;二是“规—例”法。例如《秦兵马俑》一课,为实现目标4,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例—规”法。传统教学的误区是只教例子,不告诉学生例子所例示的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悟”。有时教师也不知道要学生悟什么。本课目标4就明确告诉学生要理解的概念和规则:语言简洁、用词准确,想象丰富。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了“教”、“扶”、“放”三步策略,即“教”第一个例子(将军俑),“扶”着学生自学第二个例子(武士俑),第三至第六个例子(骑兵佣、弓弩手、车兵俑、马佣)学生自学,因为例子中蕴含的原理是相同的。这就是“举三反一”的教学方法。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应强调是水乳交融般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
如何让课文真正成为“例子”,要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但是,拿到一篇课文,充分发挥课文的例子功能,是每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的意识。教是为了不教,同样也是叶圣陶的话。现在我们的教,正是为将来的不需要教作准备。(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实验小学副校长)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