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闻:小学作文教学论文欣赏:从激趣入手寻找习作的快乐
来源:
2021-08-05 15:34:39
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从激趣入手,寻找习作的快乐河北省三河市李枣林小学 李金俐
《课标》中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但习作对于学生来说却是“怎一个‘怕’字了得”。怕的原因很多:如对所写题目感到“无情可抒”;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习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米下锅”;有话可说时却不知怎么说,词汇量太少,有情道不出。面对学生这样的习作现状,不禁叫人焦急万分,学生的习作能力该怎么提高?教师的习作教学该怎么走?真是愁煞了我们的语文教师。为了改变这种习作现状,为了让学生不再厌习作,怕习作,我决定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入手,为学生寻找到习作的快乐。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在《课标》的指引下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首先用“拇指”评价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乐与习作
作文的本质特点就是通过语言文字再现生活,反映生活,它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流露,是对生活的思考而不是矫揉造作,而我们的老师却过分强调作文的意境,过分强调华丽的词句,这个要求对小学生来说太高了,正因为有这种太高的要求,才使我们的老师对学生的习作百般挑剔,甚是不满;正是有了这种太高的要求才使学生感到作文太难了,思想压力增大,未写而先怵。为了让学生从心里不再怕习作,我开始尝试用“拇指”评价学生的作品。每次批改作文时,我多会写出鼓励性的评语。如“你的习作很有创意,如能在结构设计上再新颖些就更好了,继续努力。”“老师很喜欢你的语言描写,太生动了。”除此外对每个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我都会用波浪线标出来,并在班上读给同学听,互相交流,我还设计了一本“习作语录精选”专门收集学生习作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好段。这样做除了达到让学生从中取长补短目的外,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树立习作信心。实践证明这样做确实让学生开始乐于习作了。
二、从引导学生观察入手,帮助学生丰富习作素材
在习作中“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学生大有人在,就连写《我最敬佩的人》,《最关心我的人》这种习作题目都会觉得无法下笔,似乎他们的记忆是空白的,父母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情都没在他们的心底留下烙印。探究原因就是他们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与记录。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作为教师首先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要引导学生从平凡中找真情,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为了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我抓住一切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如当天空挂起风沙时我会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都写下来:当乌云密布,大雨即将降临时,我会要求学生分别观察下雨前、下雨时、下雨后的景象;当校园里飘起了落叶时,我会带学生在校园里观察秋天的校园。当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在指导《我最喜爱的一种水果》习作时,我教给学生在观察中用手摸、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嘴尝的观察方法;在指导《校园的秋天》习作时,我教给学生由远到近,由近到远,抓重点,抓特征,展开联想等观察方法。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时观察的习惯,那么他们发现和捕捉生活的能力就会增强,从儿童脑中的材料也越来越丰富,作文当然就会“文思泉涌”了。
三、体验生活,激发习作欲望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不会有真挚感人,栩栩如生的作品。《课标》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有体验才有真情实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记得有一次要写一件有趣的事,同学们觉得不知写什么,于是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有趣活动的体验,如带孩子们到田地里捉蚂蚱,到河边去钓鱼,在班上开展拔河比赛,“斗牛”比赛等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体验,同学们最后写出了一篇篇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情趣的作文。就拿跳绳来说,有的同学写练跳绳的过程,有的同学写在准备跳绳比赛时发生的故事,有的同学写比赛的过程,有的同学写了自己夺冠的感受……
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体验,我还抓住各种契机让学生参与体验。如植树节的植树体验,世界环境日的环保体验,庆祝儿童节的体验,母亲节开展的“回报母亲的爱”,“我帮妈妈做家务”,“我和妈妈换角色”等体验活动,这些对生活的体验,丰富了学生的积累;这些对生活的体验,让孩子们有的可写,有话想说了。
四、指导学生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知识积累
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语言积淀,那么他就会觉得无话可说,对事物的表达也将是无序而枯燥的。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因此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为了积累学生的语言,我在班上开设了阅读课,开办了图书角,并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书籍来阅读。同时要求学生对文中的精彩片断,妙词佳句,成语格言,及时摘抄,分类整理,并写上简要阅读批注或感想。为了让阅读课充分发挥作用,我定期召开采蜜集交流、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好书推荐等读书汇报活动。这些做法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和知识积累,使学生的文笔有个很大的提高。
五、加强写作训练,让学生善于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指出:“在写话中乐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第一学段)“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语句。”(第二段)在这些具体的要求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精神内核。那么怎样做才能在语言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呢?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说:“作文指导主要的功夫就是在写作前而且主要是在阅读课上。”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教学。为了能更好的把阅读教学与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相融合,我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抓住教材的写作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训练。如学了《海上日出》《夕照》后,我要求学生仿照这两篇课文的写法写一下乡村的日出和日落。最后由于同学们的观察点不同,如有的在屋顶,有的在河坡,有的在坪地,所以写出了不同背景的日出、日落。学习了《匆匆》一课,我让同学们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写时间的流逝。再如对《凡卡》《穷人》的续写;对文章中的省略点和心理活动的再创造等等。总之是抓住一切可以练笔的机会,让学生得到锻炼。
除了以上一些做法以外我还注重学生的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我会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选择表达方式,让他们写自己想写,说自己想说,抒自己的真情实感。
通过以上的一些尝试,学生的习作状况有了很大改变。学生的作文不再是冥思苦想的编造了,而是他们生活的写照,心泉的流淌。他们开始乐于动笔了,开始期待上作文课了,开始对习作感兴趣了,开始找到习作的快乐了。我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处处以人为本,放飞学生的思维,那么我们的习作教学定会开出鲜艳的花朵,接出丰硕的果实。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