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闻:小学教育案例故事:守住语文的精神家园
来源:
2021-08-06 10:49:42
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守住语文的精神家园江苏徐州经济开发区大黄山实验小学 李晓洁
最近两个星期,校内教研组上课、镇级赛课,听了十几节语文课,我真切地看到了青年教师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颗颗充满活力的教学弄潮儿,一个个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民主衣袂飘飘,楚楚动人,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款款地向我们起来。然而,就在这些灵动思想的背后,我分明听到了几个不和谐的音符。
案例一:真的很美吗?
一位老师上《蒲公英》一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手拿一颗蒲公英,问学生:“这颗蒲公英美吗?”学生齐答:“美!”教师又把这颗蒲公英粘在黑板上,轻轻吹了一下,问:“看到什么了?”生无言。教师很机智,又请了一位个子稍高的同学到黑板前来吹,再次问道:“好看吗?”下面传来稀稀拉拉的应和声:“好看。”
反思:
一、那一颗小小的蒲公英真的很美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可是对于坐在后面的(甚至于说中间的)学生来说,他们能看得很清楚吗?如果不能,那么学生为什么会异口同声地说:“美”?是为了迎合老师,还是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们都见过蒲公英?
二、当学生没有看到蒲公英飘落下来的样子时,教师有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样设计的合理性?难道再让一个学生去吹就吹出了美丽的一幕吗?
结论:这是温柔的“陷阱”,不排除“蓄谋已久”之嫌。
启示:
一、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的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是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只有这样的课堂,师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与学,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对于这个班级的孩子们来说,他们面对老师那“温柔”的问话,只能作出“美”的应答,因为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磨合,他们非常准确地推断出一个颠扑不破的规律:教师的脸上写着答案。如果不去揣测老师的心理,不按老师的意图去回答,那么“温柔”的外衣下所遮盖的东西就会暴露出来。在这种揣摩、猜测中,原本可爱的孩子们学会了事故,学会了察颜观色,还谈什么“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二、“为学生服务”这是教学的宗旨,课堂上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应该给予学生最真诚的关怀,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去思考。而忘记了学生,只从教者自身角度出发,考虑的是如何教而不是怎样学,追求的是表面上的热闹而不是学生实实在在的获得,那么除了纵容学生的虚荣浮躁之气外,学生还能得到什么呢?如果想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蒲公英被风吹落时那可爱的样子,教师完全可以多采摘一些蒲公英,课堂上请孩子们一起吹,共同感受蒲公英的种子纷纷落下时可爱的样子。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