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闻: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来源:
2021-08-06 12:10:54
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若要问: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应担负起怎样的任务?早先的答案是“教知识”:变“不知”为“知”,变“少知”为“多知”。这当然不能算错。后来的答案有了些变化,在“教知识”以外,更强调“练能力”。人们认识到,“无知”固然不可能“有能”;“有知”也未必一定“有能”。能力是需要在实践中、在训练中逐步形成、逐步提高的。
说到“知”和“能”,各门学科的任务是共同的,但也各有侧重,有些侧重在“授知”,有些侧重在“练能”,具体学科具体对待。至于能力,具体学科之间更有差别,数学重在运算能力,语文重在听说读写能力,生物重在观察解剖能力,如此等等。有没有各科都需要的能力呢?有,那就是思维能力。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这位大科学家提到的“思考”“判断”“创造”等等的能力,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这是各学科在“练能”问题上共同的任务。
今天我们强调要进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的教育。德、智、体、美、劳都包含着思维训练的因素;反过来说也一样,德、智、体、美、劳都为我们进行思维训练提供生动具体的场所和材料。
思维方法,说得简单通俗一点,就是想问题的方法。想问题,有会想和不会想的差别;会想,也有想得科学合理、想得不怎么科学合理或者根本不科学不合理的差别。因此想问题需要“教”,需要训练,需要授之以法。
想问题,由表及里有这么一些主要方法:
1.想性状。想想“是什么”,想想“是怎么样的”。这是想事物的性状,在可视范围之内,是观察中的思考。
2.想缘由。想想“为什么是这样”,想想“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对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原委的思考,是对比较隐蔽的因果联系的思考。
3.想疑点。想想“不这样将会怎么样”。这就是所谓“逆向思维”。对于现成结论、因袭观念产生某种“有根据”的不满足,甚至怀疑。怀疑一切,是要反对的;凡是书上写的、老师讲的,都是对的,习惯于“全盘接受”,这也不足取。从思维品质培养的角度看,“读书见疑”,“在无疑中发现有疑”,这是需要重视培养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4.想联系。想想“眼前的若干事实、现象或问题,它们彼此有什么联系”,包括异同、发展、因果等等。这主要是横向联系。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中有“大侦探”的故事,主要是通过大侦探侦破案件的情节引出若干问题,培养少年儿童“想联系”的思维能力。除了横向的比较研究,还有纵向的比较研究,即想想“眼前的事实、现象或问题,与以往见(听)到过的其他事实、现象或问题有什么联系”,同样包括异同、发展、因果等等。这就是纵向联系。因为“眼前”和“以往”有时间、空间上的差别或距离,因此具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记忆、联想等思维活动的参与,需要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
5.想规律。想想“面对的事实、现象或问题,其中包含着什么有益的启示”,包括思想上、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等等,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找出规律用以指导实践。
以上说的,都不过是择其要者,带有举例性质。总之,所谓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归结到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懂得一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学会联系地、发展地、辩证地来思考问题。这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要让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既讲“然”,又讲“所以然”以外,还需要有两个十分重要的条件。一是要有思维品质优良的教师。教师决不能是一个照搬现成公式、现成资料,把生吞活剥得来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灌给学生的教书匠,而应该是一个善于带领学生去探求知识奥秘的导游者、觅宝人。一个常常对现成资料表示某种不满足,因而喜欢从新的角度来解释、分析某些事实、现象或问题,从而得出新的结论的教师,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并有助于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的形成。二是要有一个思维活跃的班级集体。个体形成集体,集体影响个体,把班风营造好,往往事半功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