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改变,大收益

——谈小学古诗词复习的有效策略

宁波市江东中心小学 杨 波



  【摘要】



  古诗词积累是小学语文毕业复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让古诗词积累更有趣,更有效?作者以学习共同体理念为依托,以行动研究为途径,对古诗词积累的有效复习策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践研究,看似简单的小改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大收益。



  【关键词】



  古诗词复习、有效策略



  【正文】



  《课程标准》要求1-6 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并附1-6年级推荐古诗文70篇(段)。所以,在小学毕业复习阶段,除了让学生掌握教材中出现过的古诗词外,老师们也将《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也有将《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纳入复习内容中。我统计了一下,出现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完整的古诗词有53首(不包括“日积月累”中出现的单句诗句),与《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中重复的仅19首,也就是说学生在复习阶段至少要积累94首古诗词。如果每天默写一首,就要默三个月。这样复习实在是一场疲劳战。为了在考试中减少失误,很多学生硬着头皮死记硬背,老师也是生硬的反复强调、检查、训练,搞得师生都很疲惫。如何让学生乐于积累,并积累得更有效呢?我在指导学生复习古诗词时进行了行动研究,改变常规的背诵默写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变被动复习为主动积累



  以往古诗词复习的方法不外乎背诵、默写和诗句填空练习等,学生机械地记,被动地默,兴趣不高,正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是在游戏中学习的”,即使六年级的孩子,他们也终究是孩子,对游戏的诱惑力还是无法抗拒的。所以,我尝试利用竞赛类游戏,激发孩子背诵的兴趣。



  与以往不同的是,为了刺激学生的积极性,这次背诵积累比赛,作为老师的我不再是布置要求的角色,而是向孩子们发出挑战,参与到比赛中。我告诉他们,我的背诵计划是每天过关两首,要求学生每天在家复习两首古诗,由家长在家校联系册中签名反馈。最低要求每天正确背诵,第二级目标则是正确默写,而且上不封顶,也可以超前背诵和默写。每天早读,我先接受孩子们的挑战,如果背不出就接受他们的惩罚。我的加入似乎成了一剂兴奋剂,学生对背诵古诗词不再敷衍,甚至超前背诵,都以赶上老师为乐。而每周五的晨谈是“古诗默写时间”,将对已复习的古诗进行抽默。默写优秀者,还可以得到一张“默写优秀”的奖励卡,与语文平时成绩和作业挂钩。这一来,学生背古诗不仅是一项作业,还有竞争,一周下来,学生已呈你追我赶之势。



  光是自主背诵,学生的热情持续性不强,几周以后,有些同学就有些松懈了。于是,我又借鉴热播的综艺节目——“我爱记歌词”的形式,利用阅读课举行了 “我爱背古诗”比赛。事先准备好的PPT配上学生喜欢的背景和音乐,还请班里比较爱搞笑的同学担任主持人。 “我爱背古诗”由“诗句连连看”“作者作品我知道”“背诗擂台赛”三个环节组成。虽然还是诗歌背诵,但因为形式的新颖有趣,学生热情高涨。背得最好的一个学生一口气背出了二十首古诗,很多同学都表示下次还要再挑战。背诗、默诗的热情又一次被激发起来。



  由此可见,面对背诵、默写这种比较枯燥的学习方式,老师如果能动动脑筋,变一变形式,学生还是乐于接受的。师生共背、游戏竞争的形式是激发古诗词积累兴趣的有效策略。



  二、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



  传统的复习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出题学生练习为主。但这样的方法在古诗词复习中却行不通。因为《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中的诗有些在教材中未出现过,学生虽然会背,但不一定理解,单靠机械记忆,效果不佳。但如果要一首首重新分析、讲解,那必将费时费力,时间也不允许。如何加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的效果?我还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背诵前先借助工具书了解大意,并利用第二天的课前3分钟或晨谈时间与学生交流。有时请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有时干脆请背诵好的学生上来做小老师为大家讲解,使全班同学都能对所积累的古诗做到初知大意。当学生的理解因为参考书的版本不同而出现争议时,我就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帮学生建立正确的印象。比如:平时积累的《七步诗》只有四句,可六下教材中的《七步诗》竟有六句,而且内容也不一样,到底该背哪一种呢?其实,我自己对这个问题也比较模糊。于是,我和学生相约分头去找资料,第二天交流。第二天,我一到教室,就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要告诉我这首诗的来龙去脉了。原来我们所熟知的那四句并不是原诗,而是《三国演义》中的改编。因为《三国演义》的广为流传,甚至比原诗更耳熟能详了。通过争辩,学生对这首诗的时代背景了解更全面了,对诗歌的赏析也更深入,对诗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学生的自主积累难免会有所差错,所以当发现学生背错、默错的地方,我就在关键词句上予以点拨。比如有一次,我发现有不少学生把“好雨知时节”默成了“好雨知识节”,这应该算是笔误吧。但怎样把这个错纠正过来,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呢?那天,我故意问学生:“这个世界上节日很多,几乎天天都可以过节,你们知道 ‘知识节’是那一天吗?”学生先是面面相觑,然后议论纷纷。我问那几个默错的学生:“是不是昨天?”学生说不知道。我把他们的默写本给学生看,大家才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又说:“昨天,我们有的同学自创了一个‘知识节’,但知识可不能这么马虎。对我们所学的知识应该有正确、严谨的认识,谁知道‘好雨知时节’的意思?”学生回答,“时节”指节气,“知时节”就是“知道节气”的意思。我又问:“那怎么避免下次再默错呢?”学生回答,其实读的时候,注意停顿就行了,“知”和“时节”之间稍微停顿一下,那么就不会背成“知识节”了。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自己找到了避免错误的方法,以后再默时,就没有出错的了。



  由此可见,教学相长,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花时少效果好。以学定教,于学生最困惑处适时点拨,是提高积累实效的一条有效策略。



  三、变一首首过关为一组组积累



  我们知道“要使知识系统化,那么就不可缺少梳理的过程。”学生如果光是背,不整理,那么头脑中就会像个杂乱的大仓库。等到需要的时候,只知道我背过,却不知道该怎么用。这是我们现在语言积累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在古诗词的复习时,我们侧重于诗句的分类和梳理。我不但随时注意帮助学生归类,也让学生自己学会归类整理。我的做法是“用课内一篇,带课外一组”。比如:教学五上的《古诗词三首》时,我就已经让学生搜集过其他的表示思乡情感的诗句。如今,再复习,就让学生在《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找出同类的诗,一起背、一起默。比如:写儿童生活的诗,除了教材里的《牧童》、《舟过安仁》和《清平乐·村居》外,又积累了《所见》、《小儿垂钓》、《村居》、《宿新市徐公店》、《池上》。默到《元日》时,就把描写传统佳节的古诗一起积累起来。当背诵进行一段时间后,我就请学生利用每个双休日积累一组有代表性的诗句,比如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描写边塞生活的诗句,描写送别的诗句,描写名山大川的诗句,含有哲理的诗句,托物言志的诗句……先找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再适当补充课外的同类诗句,每一类不用多,牢牢记住几句最经典的就行,并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里。除了从内容上分类,也有从诗人角度归类记的,比如: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又如同一朝代的诗人和诗句等。还有从诗句的表达方式上归类的。有了这样的整理,我们第二次的“我爱背古诗”就变成了“我爱记诗句”,更加侧重于同类诗句的积累和运用。



  我觉得归类积累,以点带面,的确能够事半功倍。但积累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在运用上。为使学生能有运用诗句的意识,我平时在阅读复习中引导学生适时运用诗句。如复习《梅花魂》时,回顾一组写梅花的诗词——《墨梅》、《咏梅》、《梅花》、《卜算子·咏梅》;学《大瀑布的葬礼》中,学生读到描写大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时,问学生:“此时,你会想起哪句诗来形容?”学习《草原》一课时,引入南北朝民歌《敕勒歌》;不仅便于理解文章,更实实在在扩大了对诗歌的积累量。



  后半段时间,我对学生进行抽测时,基本上都不是单纯的听写或默写,而是先创设一个情境,再让学生将诗句进行合理运用。比如:每逢佳节,身在他乡的游子们会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哪句诗就是对思念家乡人们的最好写照?又如:古诗中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句子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长江的诗句有……,刘禹锡在《浪淘沙》描写黄河……



  由此可见,运用模块记忆,创设运用诗句的语言环境是提高诗词运用能力的有效策略。



  四、变纠错式批改为激励式评价



  以往我们的批改方式总是找出学生的错处,帮其改正。就如有的老师感叹:“别看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读背这些古诗了,但真要默写下来,不是这里错,就是那里错,很少能过关的。70首古诗得翻来覆去默好几遍,才能勉强通过。”我想,老师们为了应付考试,往往将背诵的要求自动拔高了。试想,让我们教师自己把70首古诗词默写下来,能做到一字不差吗?这不是既难为学生,又难为自己吗?有时学生因为一个字写错,甚至是漏写了一个标点,而使当天的默写没有过关,这多让人泄气啊!所以在检测时,我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想法,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让学生知道背诵是底线,默写耳熟能详的名篇名句,并能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才是目标。我通过口头表扬、“诗词积累优秀卡”发放,评选“周冠军”“月冠军”,当“小老师”等鼓励积极积累的孩子。变纠错式批改为激励式批改,改“今天你默错了几首”为“今天又积累了几首”。人就是因为不断鼓励才能进步,尤其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没想到,这些小小的改变竟带来如此大的收益。我所带的毕业班在小学模拟考中古诗词积累方面答题情况非常好,在同年级中出类拔萃。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以前很讨厌语文,因为总是抄啊、背啊,很烦!自从我们班开展了“我爱背古诗”活动后,我发现其实背诵也有那么多的方法,看到自己的背诵成绩一天天提高,我很开心。



  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在作文、日记中运用诗句。比如写临别赠言时运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写《我的发现》一文时,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学生作文中运用诗句恰当者,都给予表扬,在全班朗读。学生渐渐地知道这样写的好处,也都能模仿着用几句诗来丰富自己的表达,提高表达的质量。



  由此看来,激励式多元评价是维持学生诗词积累动力的有效策略。



  在引导学生积累和复习后,我想:这一些小小的改变带来的收益可真大啊。如果这样的改变不是在六年级,而是在我接手这个班的时候就开始呢?……其实积累古诗文重在平时,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能在小学阶段记住多少篇古诗词,积累的过程也是学习方法习得的过程,是学习品质的锻炼过程。也许,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吧。



  让孩子从小感受语文世界的精彩与诗意,拥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自信,用经典古诗词的积累为儿童生命奠基,其意义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



  王深根 编著/《小学生古诗文必读70+90》/宁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