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贵州省贵阳市北郊小学 李 艳



课本是语文教学的依托,是语文教学的抓手。从文本出发,就是要凭借不同类型的文本材料,找准训练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从课题入手。题目是全文的“眼睛”,是“窗口”,抓住题目,常能得其要旨,理出思维点,串起全文。例如,《借生日》一课,教师可从课题切入,引导学生设问:课文中写了谁借生日?为什么借生日?怎样借?结果怎样?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讨论中很快归结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从关键词、句入手。读懂关键词语的意思有助于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段话:“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们可以提示学生:“的确”是什么意思?“的确”在文中运用得恰当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父的确是这样的一个人?抓住了课文中这样的一个关键词或关键句,就可以把握中心,提挈全文,沟通文脉。



3.从重点段入手。课文中有许许多多关于场景描写、人物刻画、动物描写的片段,这些片段语言优美、描述精当,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主旨,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作文的范本。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中通过“跳崖”这一场景的描述,使五位壮士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鲜活的人物形象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又如,《猫》一文中对猫的憨态可掬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把作者与猫的情愫表现得淋漓尽致,等等。



4.从文章思想主旨入手。在深读阶段一开始就让学生寻找主旨,并从主旨引出主线,开展自主研读。例如,孙双金老师教学古诗《泊船瓜洲》就很有特色。他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能找出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吗?(“还”)而后从一两句诗中让大家找与“还”的联系(“靠家近,应该还”),从第三句归结出与“还”的联系(“离家久,更应还”),再从第四句分析出与“还”的联系(“思家切,不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