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闻:惩罚也要走进学生心灵
来源:
2021-08-08 17:08:11
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辽宁的魏书生曾独出心裁地设计了别具一格的惩罚的新招:既然是违反了班级的制度,影响了班级的荣誉,给班级带来一定的损失.
那么就让这位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失,或唱首歌,或表演一个节目,或给集体搞卫生,一时成为教育惩罚的美谈。我同意这种做法,也欣赏他的独具匠心。只是任何东西一旦成为形式,给学生一种前后因果的必然的思维定势,不就是唱歌吗?然后主动积极地自己去完成规定的惩罚,这实际上已经达不到惩罚的效果了,那么惩罚也就失去了应有意义。笔者以为惩罚也要讲究方式和艺术,也要讲究走进学生的心灵。
其实学生在自己的群体里,谁都想树立起自己的光辉形象。那么教师顺着这个思路就要千方百计地树立起学生的这种意识,让他在群体里有这种尊严和形象,同时处处对这种至高无上的尊严和形象予以精心地呵护。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自己的尊严和形象的学生会怕老师的惩罚,充其量也就是受点皮肉之苦而已,一旦形成对立,老师其实是斗不过学生的,你不让他读书,违法,开除又不够档次,简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当群体之间在积极向上的时候,你的惩罚才显示出应有的价值,才能够取得应有的效果。体罚一个学生,其他的学生不敢言,心里却在同情这位学生,那么你的惩罚就失去了其他学生的理解,即使再成功,也是彻底失败的惩罚。偶尔一次也许学生可以原谅,如果多次惩罚失去学生的支持,那么班主任工作也就失去了全员的理解和认同,最后只能是班主任全线告败,自己走人了之。因此我认为惩罚的关键不在于怎么让学生害怕,而在于树立起学生的尊严和自己的形象。一个有尊严的人是不需要大声呵斥的。一个眼色、一个暗示就可以解决问题。
当然惩罚是不可避免的,惩罚也是不可滥用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以致于以后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我常说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人是“傻瓜”,经常无意地犯一些低级的小错误是“傻冒”。记得以前有个学生常常不交作业,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惩罚他。那次我搬家,我说,愿意帮老师忙的力气大的男生就请留下来。我特意不点他的名字,不让他去,要他写检查,原因是几次没交作业了,以此作为惩罚。他哭着向我求情,只要你让我去帮你搬家,你要我干什么都行,但你不能这样惩罚我。我严词拒绝,但最后他还是跟在后面去了,看着他那么卖力,我的心已经为之感动了。第二天,他交来了长长的检讨,一再请我原谅他没有得到我的同意就去帮我搬家的过失……这样的惩罚,可以说是走进了他的心灵,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惩罚的形式,我想是不可一律的,宜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为好。当学生认为大祸临头而又无助的时候,适当地放一马以显示自己的宽容,而且学生会记住老师的“恩情”的,他会认为你是在真心地帮他。当学生不以小过为耻的时候,宜适当引申,以突出这样做的后果,并且认真处理,以显示自己的严格,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这样做的是真心地关心他。不然学生就以为老师偏心,这也是很严重的后果。学生抄作业,屡禁不止,我反弹琵琶,肯定了他三个优点:一是有上进心,想得个好成绩,这点很可贵;二是有辨别力,看出这是一篇佳作;三是抄写认真,字迹工整。但是你为什么认为这篇文章好,好在哪里,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出来,这就是一篇读后感,行不行?结果不言而喻。
学生迟到,有递增趋势,他又迟到了,我盘算着。
“报告!”他来了。
“怎么迟到了?”语气平淡。
“睡过了。”他汗涔涔地嗫嚅着。我示意他坐下,同学有些失望的骚动。
“同学们,”我真诚而恳切地说,“他没有说假话,很诚实;他尊重老师,报告以后经老师同意才进入教室;他努力过,从他脸上的汗可看出。这样有礼、有节的迟到,我还能说什么呢?相信他以后不会这样。”
这样的和风细雨,这样的善解人意,怎能不令人心悦诚服,我从他的表情里分明读到了内疚与歉意,读到了感动与决心。
这种调侃式的、友好的批评最能得到全员的认同和支持,这是最为宝贵的集体财富,千万不要轻易地放弃,因为教育也好,惩罚也好,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建设好我们的班级,如果因一个学生而失去全员的理解,实在是得不偿失。有些班主任采取的连坐的方式,班上纪律不好,集体留下。这是好学生最反感的举措了,因为打击了多数不说,也伤害了大多数,更重要的是学生认为老师无能,这种损失谁担当得起啊!一个学生讲话,影响上课,屡教不改,第一次请他叙述事情的经过,这是记叙文。第二次,请他议论上课讲话影响上课的原因和危害,这是议论文。相信这样的惩罚远比罚跑步蹲马步强,因为在学生的心里形成一种反思。曾经在班会上,我假装自己是某某电视台的记者,用本子卷起来充当话筒,一个个进行采访,假如你是学生,你希望你周围的人吵闹吗?为什么?假如你周围的人上课很吵,你的感受是什么?在这种场合让那些喜欢吵闹的同学亲耳听听自己同桌的心声,有时候还故意让他们自己来说,结结巴巴中、笑声中完成了我不显山不露水的惩罚。这无疑是心灵的触动,思想的震撼。
惩罚无定法,惩罚讲究方法,但万变不离其衷:惩罚讲究全员的效果,讲究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