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打开小学阶段的成绩单,家长就能感觉出来,其实班级大部分同学的分数都是很高的,成绩不好的其实仅仅占据了班级很小的一个比重。但是到了初

打开小学阶段的成绩单,家长就能感觉出来,其实班级大部分同学的分数都是很高的,成绩不好的其实仅仅占据了班级很小的一个比重。

但是到了初中,尤其是初二的时候,再看成绩单,成绩上已经开始有了明显的差距,仅仅是一个数学科目,成绩好的可能就会比成绩差的高出去几十分。

小学时成绩名列前茅,到了初二成绩一落千丈,难道小学成绩再好都没有意义?

一位初二学生的家长在网上分享了一则自己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遇到的困境,这位家长说,自己的儿子在小学阶段成绩非常优异,基本上在班级总是数一数二的成绩。

但是到了初中之后,成绩就开始下滑,初一的时候还好,虽然在名次上不及小学阶段,但至少也算是优等生,可是到了初二的时候,成绩直接是一落千丈,已经退出了优等生的行列,在班级里也就是维持个中游。

现在才初二,就退步成这样,到了初三更是不敢想象,因为现在中考的分流政策也将逐步落实,原本家长以为重点高中稳进,现在却开始担忧会不会无缘高中,家长心理落差之大可想而知。

在家长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之后,也引起很多家长共鸣,不少家长都反映,自己的学生也是在初二的时候,成绩开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问题又不知道出在哪里?

到了初二成绩容易下滑,其实主要有几大原因

其一,学业难度上升。小学阶段的学业内容比较简单,考试内容也基本围绕课本内容,不会有太多“拔高”的题,所以只要平时认真听课,基本上考试成绩不会太差。

但是到了初中,不仅仅是学业难度上升,考试的难度也有所上升,更多的拓展知识出现在试卷上,如果不能对课本上的知识点进行举一反三,那么考试成绩不理想也是必然的结果。

其二,学科数量增加。小学阶段仅仅考察语数外三门功课,但是到了初中之后,需要掌握的科目逐渐增多,一般的省份,从初二开始接触物理,然后陆续增加化学。

学生们需要掌握的科目逐渐增多,学生需要花费的精力也就需要更多,到了初二学生成绩下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无法及时适应学科熟练地增加。

其三,学习方法和习惯没有及时地进行调整。初中阶段和小学阶段的学习强度和学习氛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学习节奏已经无法在适应初中时的学习节奏。

所以到了初中之后,一定要趁着初一学业压力相对较小,课业也没有那么繁重的时候,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节奏,否则可能就后被同学远远落下。

其四,初中阶段学生逐渐开始叛逆,也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内心里开始发生巨变,学生的个性高速发展,情绪比较敏感,也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有时候,如果家长不能理解学生的感受,及时地调节学生的心态,学生产生叛逆的心理之后,很有可能会出现厌学的心理,甚至有些学生会选择用不认真学习来和家长进行对抗。

随着中考普职比的调整,中考对于学生来说意义更加重大

中考普职比调整之后,中考对于初中生来说,就读普高的几率变小,考生面临的压力也就越大,所以中考的地位已经完成逆袭超越高考,家长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很多家长会觉得自己辅导学生功课对于学生来说是负责任的表现,但恰恰相反,这样一来,很可能扼杀学生自学学习的能力,到了初中学业繁重,家长无暇全权辅导,学生可能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另外,在初中阶段,家长在督促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照顾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成绩有浮动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在发现问题时,家长可以帮忙分析解决,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打击。

笔者寄语:

很多人觉得既然小学成绩好,到了初中成绩也有可能一落千丈,那么小学成绩就没有参考意义了吗?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有连贯性的。

小学阶段基础打得好,到了初中成绩即便下滑,找到问题出在哪里之后,也好解决,但如果小学的基础知识就非常薄弱,那么到了初中,学生想奋起直追,需要付出的努力可就不是一点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