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庄公是昏君还是庸君(鲁庄公)
您好,今天柳柳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鲁庄公是昏君还是庸君,鲁庄公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曹刿论战》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
2、曹刿,这位公元前684年长勺战争舞台上的主角,他的毛遂自荐的精神、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把握战机的卓越才能、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3、 然而人们却忽略了这场战争中的另一人物鲁庄公姬同,往往认为这个物是不值得一提的。
4、对此,我一直很有几分不平。
5、试问:如果说当年不是他起用人才,曹刿的军事思想能得以实施,鲁国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吗? 今日重读《曹刿论战》,对鲁庄公有五赞。
6、 一赞鲁庄公广开言路,使一介草民曹刿得以参与论战,二赞鲁庄公面对曹刿“肉食者鄙”的批评和“小惠”、“小信”的刺耳意见,仍能虚怀若谷,唯才是用;三赞鲁庄公不高高在上,而是亲临第一线深入实际,“战于长勺”“与之乘”,甘当配角,让能人“掌旗”;四赞鲁庄公不被“齐人三鼓”势头吓懵头,用人决心坚定,不收回成命,不打退堂鼓,不干扰能人的作战部署;五赞鲁庄公善于总结经验,“既克”之后能“问其故”,向内行请教,学习如何掌握战争的规律。
7、 在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在人才层出不穷的今天,鲁庄公的形象难道不使人倍觉亲切和可爱吗? 愿为今朝众多的“曹刿”呼吁有更多的“鲁庄公”! 鲁庄公做得很好。
8、换而言之,他做了一个国君应该做的:就是提拔并任用了一个能力足够强的将领,并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9、这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应有的表现。
10、 不过鲁庄公的整体表现并不能算一个出类拔萃的国君,表现比较平庸。
11、这和他生存的时代背景和宗族关系有关。
12、鲁庄公的母亲是齐襄公的妹妹文姜,以淫荡和女权擅政出名。
13、在国内先淫于齐襄公,后出嫁鲁国,嫁于庄公的父亲鲁桓公。
14、在一次国事访问中,鲁桓公发现文姜与齐襄公的奸情,齐襄公恼羞成怒,杀死鲁桓公,并胁迫鲁国立文姜之子,即鲁庄公即位。
15、之后文姜擅政,胁迫庄公不能向齐国报杀父之仇,并在外交上依附于齐国。
16、 国际形势上,齐襄公死后,齐国内乱。
17、管仲辅佐公子纠在鲁国,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在莒国。
18、二公子争立,小白先至,于是即位,这就是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19、 鲁庄公本想趁这个机会,为齐国立君,从而在两国关系上从被动转为主动。
20、不料事与愿违,庄公大怒发兵攻齐国,齐鲁两军在乾时大战,鲁国大败。
21、庄公只能表示臣服。
22、 不久齐将鲍叔牙大举伐鲁,庄公大惧。
23、谋臣施伯认为:鲁国不能再败,再败将难以立国。
24、于是举荐曹刿为将,抵抗齐师鲍叔牙。
25、两军在长勺相遇,鲁将曹刿一鼓胜三鼓,齐师大败。
26、终于为鲁国挽回声望。
27、 在这场战争中,鲁庄公文用施伯之智,武用曹刿之勇,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人才的作用。
28、 之后齐用管仲为相国,励精图治,称霸中原,鲁庄公限于国力,无法与争,于是几乎成了齐国的附庸,惟齐之命是听,疲于奔命。
29、 另外鲁庄公由于是庶出,难以与诸嫡子相争,必须兼顾鲁桓公三个嫡子,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的利益,称为“三桓”。
30、于是从庄公开始,鲁国逐渐出现三桓分政的局面,这直接导致鲁国在春秋后期国力的日趋衰弱。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