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这个春日的阳光,似乎很是吝啬,总是那么阴着,那么昏暗。一连多日的阴云,让人不由得怀疑阳春三月的可循性。没有阳光,总让人觉得难以精神振奋。然而3.18日的讲座,一番学习,倒给我注入不少正能量。两位大家的教育研究、教育理论,宛若一道耀眼的金光,让我循着他们指引的方向,寻语文新的天堂。

两位大师分别是李振村和张学伟。诗人雪野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他戏称李振村校长是教育界的赫赫有名的“村长”,言语之间的戏谑,却不经意间让我们记住了这位“村长”。李振村校长绝对是我听过的大师讲座中,最为幽默的一位大师。言谈之间趣味横生,谈起教育,又不由得让你感叹他对教育的一片赤诚与热忱。这是一位真正为教育着想的教育家。李振村校长的讲座主题是《非正式教育,打开教育新天地》。讲座扣题,诉说语文能力在语文课堂之外的收获。他先从名人讲起,再到自身的成长经历,李振村校长传递的概念是:美的东西靠感悟和浸润,不一定靠理解。语文靠感悟、浸润、潜滋暗长。的确,这些课外之功,才是真正对语文有用的东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其量是在教学生语文应试的能力。近几年教改之风吹遍全国各地,但纵观近几年的学生素质、公民能力,却似乎是在下降。文化的熏陶从来都不能仅靠四十分钟的课堂,不能仅靠老师传授的那点可怜的应试能力。李振村校长发现了传统语文教材、课堂的弊端,着力研究全课程,将各个学科和语文紧密相联,将各个单元主题与季节、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同的年级相同的主题,呈螺旋上升状态。比如“春天”课程,一年级的小朋友是“浪漫感受春天”,二年级的小朋友是“和春天互动”,三年级的小朋友是“深入研究春天”。不同年级都在同一时间进行关于春天的课程,但进行的内容确是不一样的。在这一年年的春光里,孩子们关于春天的认识在逐步加深,课程的系统性一目了然,人文性更不必言说——每个春天,都被珍视,未辜负。再比如“家”的课程,一年级小朋友通过音乐、绘画、为妈妈做一件事等活动认识家的概念,二年级是研究姓氏、家谱,到了高年级,则研究改变人类历史的大家族。瞧,课程设置层层深入,随着学生的能力增长,课程的宽度和广度都在加深。这样的课程,真好。还有“草木染”课程,光是我都羡慕万分,别说孩子们了,一定是个个投入,终生难忘!这一个个课程,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综合能力更是如此。李振村校长带来的全课程的概念,比我们年复一年机械重复课文篇章,更灵动、更科学、更人文、更吸引孩子的兴趣。

张学伟老师先是带来了一节课《妈妈的账单》。老师将词语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商人、收入、支出、账单。这四个词,扫清学生学习本课的背景障碍。第二组: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这三个词,将课文内容串起来。第三组:怦怦直跳、蹑手蹑脚、小心翼翼。这三个词,将小彼得的心情串联起来。这一设计,妙哉。然后,面对两份账单,老师引导学生读出小彼得写账单时的骄傲、得意之情,也让学生以小彼得的身份,说说账单上还可能有哪些内容。其次,又让学生想象妈妈看到小彼得账单的心情,让学生以妈妈的口吻,说说账单上还可能有哪些内容,引导学生感悟账单背后妈妈对小彼得的关爱、呵护。最后,让学生说说学完文章的收获。教学设计不煽情,不繁琐,纯朴自然,但这朴素之中,又包含教师对文本的创意解读,精妙之处,令人拍案叫绝。张学伟老师带来的讲座是语文的语用意识。正如他的课一样,他说,课文无非是例子,我们以例子教会学生语言。对每一篇文章,都要关注文章的语言现象、规律、表达手法。语文课,就是通过听说读写的活动,解决字词句篇的问题。活动与活动之间,是层层推进,彼此关联的。朴实的课,朴实的讲座,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潜心研究语文教学的老师的心路历程。的确,让语文,更纯粹,更接近语言本身吧!

学习的途径有很多种,但最激励人心的,应该就是这样的讲座了。感谢这两位专家的讲座,带给我语文教学的诸多思考。寻语文新方向,我们,正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