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整个世界只有你才是你自己”,一首小诗拉开了今天的学习序幕,有幸聆听李祖文老师的两节课和两场讲座。虽然外面下着雨,屋内却没有一丝寒意,满满的是学生的热情,老师的热情。

一节绘本教学,一节小说教学,都给了我们新的认识。

关于绘本和小说教学,我只是学习,不敢议论,毕竟自己没有这样的经历,但我可以学习李老师的课堂。

李老师平易近人,幽默风趣,课堂氛围轻松,给学生以充分自我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他的这两节课没有小组讨论,却也热闹,重要的是多数学生参与课堂,我觉得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不能为了课堂的热闹而随意使用小组合作,有时候必要的个人思考是需要的。看似平静的课堂却带给学生真实的感受,这才是“真”课堂,值得我学习。

《对儿童阅读的七个追问》给我带来启迪的同时,也有一丝共鸣,借此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随着电子产品的介入,孩子对纸质图书的阅读兴趣略有下降,加上一些有意无意的“阅读记录”“阅读存折”的叠加,很多孩子把阅读当作一种负担,当作一项任务,当作一个无奈,这样的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现在带的这个班级,四年级接手时的班级状况用“一团糟”来形容一点不为过,连基本的学习习惯都没有,何谈阅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班里有那么几个好捧着书的孩子(暂且不论看的什么书),我就想怎么让多数孩子能喜欢读书(漫画和阿衰除外)?最后我决定:零负担阅读。在建设班级文化时,我们取名“小书虫中队”,我不断的给学生灌输读书带来的好处,并且向他们保证:除了学校要求交的必须的书面材料外,我们不写记录也不写读后感,我们就是读书。直到现在我都清楚地记得,当我说完这句话时,学生一片欢呼。可见,他们不是不爱读书,而是怕写读后感,慢慢地就不想看书了。

整个四年级,除了参加年级的读书交流需要写出一些文字外,我没有让他们写过一篇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但我们一场读书交流都没有落下,可以是长篇的感想,也可以是一句话,只要敢说。有次我们66个学生轮了一轮,每人一句话感受,效果还不错,也有很多孩子带课外书到校,自习课上能自我阅读,教室没有出现漫画。四年级寒假时,除了读一本必读书目外,我向他们推荐了沈石溪的作品(四年级的学生竟然不知道沈石溪是谁,写过什么书),有读一本的、两本的,范锦霖、毕婧华利用假期读了全套的,真正的“小书虫”!

到了五年级,我还带这班,我就想加点料。于是,我们有了“阅读记录本”,为了打消学生的顾虑,我仍然没有要求字数,哪怕是一句话,写下你自己的想法就行。程度好的学生写一满页,程度差的学生写一句话。坚持到现在,除了极个别作业不交的学生,大多数学生每周一篇阅读记录,他们也没觉得是负担。

儿子今年三年级,老师也让写“阅读存折”,每次写他都觉得好难(因为老师规定有行数),怕写不够挨批评,每星期的这项作业就是作业。我就告诉他:读完一部分后就写下自己的感受,老师规定行数是怕有些孩子写得少,但你写得多,不信你写写,肯定够。先是我俩说,说完他再写,这两回,人家能自己写了,一夸他可高兴,但他始终还是把读书当作作业,有时候写不出来觉得是负担,还得慢慢开导。

另外,看到儿子的同学写得阅读记录(家长发群里的)满满半张纸,明显的是从网上抄的。我不知道其他老师看到这样的记录会怎样,我不赞同这样做。我觉得,无论年龄大小,刚开始做记录,可以忽略字数,重视孩子的真实感受,“我手写我心”,要不然,学生会觉得,只要从网上抄点就行,时间长了哪还有自己的感受。很高兴,儿子现有的几篇阅读记录全是自己写的,我们班大多数孩子的阅读记录也是自己的语言。

听了李老师的讲座,我也想试试“同伴阅读”,Comeon !先拿我儿子和我们班几个小孩做做实验,哈哈!

《童书也可以这样读》跟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得不佩服:大家就是大家!

让孩子爱上阅读,且思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