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写作论文巧用多媒体构建高效作文课堂
来源:
2021-06-06 08:53:15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写作论文巧用多媒体构建高效作文课堂【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和深入发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不断更新,高效课堂成了每一位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只有构建起高效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获得最优的效果。而多媒体的运用则为构建高效的作文课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巧用多媒体的可控性,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运用多媒体的网络优势,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采用多媒体的共享性,可以提高学生作文评改能力。
【关键词】 高效 多媒体 作文教学写作水平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和深入发展,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不断更新,高效课堂成了每一位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而多媒体的运用则为构建高效的作文课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在我们面前,图文声响并茂,画面生动逼真,再伴以悠扬轻快的音乐,为教师和学生创设了一个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相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写作文时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不吐不快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达到作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有“趣”可言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走进生活,去品其情趣,才会有写作的欲望,从而逐步养成动笔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作文课上学生最感苦恼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硬着头皮写成的文字往往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走进生活,远离生活,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机会呼吸社会人生的新鲜空气和时代气息。因此,我认为,要让学生走出作文的困境,首先是让学生喜爱作文,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传统的作文教学形式,即教师的一张嘴和一支粉笔是不足以引起学生兴趣的。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冲动。多媒体呈现的图像、动画等图文并茂,把人、事、物、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在一次《美丽的秋天》作文指导课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事先拍摄了一些秋天特有的景象。上课时,随着优美的旋律响起,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串串珍珠似的葡萄又圆又大、晶莹剔透,一颗颗小枣亮晶晶、红嘟嘟的,一朵朵棉花洁白如雪,一层层麦浪不停地翻滚……学生个个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画面。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赞美着:“多美啊!”“真香呀!”课堂呈现出了以往从未有过的场面,学生争先恐后地描绘着自己眼中的秋天。多媒体的运用,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兴趣大发。
二、指导观察,让学生有“序”可言
由于学生的生活单调并且空间有限,许多现象、事物都无法观察到,再加上学生观察事物并不用心,往往是无目标、无序、出于好奇,看热闹,或是走马观花,因而在写作中普遍存在“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现象。多媒体的运用,将学生在生活中无法看到的或看了并未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景都搬到了屏幕上,色彩鲜艳,动静结合,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使学生易于观察,寓说话写话练习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中,融观察、想象、表达于一体,而且更有益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其从小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有一次写游记作文,课前我布置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参观生态文化园,结果在我的预料之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真参观并且做了记录,三分之一的学生看热闹、走马观花,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干脆没去。课堂上写作时学生的表现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幸好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事先拍摄了生态文化园。当我把录象播放出来,学生眼前一亮,顿觉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即拍摄的顺序是怎样的。学生在观察时分外留心,看完之后很快便说出了拍摄的顺序,对“生态文化园”的有了整体的印象。接着我又按拍摄顺序放慢镜头,边观看,边指导,让学生细细观察,慢慢品位。尤其镜头到了园中最具特征最显著的景物“千里胡杨”时,我把画面定格了,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树木可以从它的形状、树干、树叶、颜色等方面进行观察,这样就抓住景物的特点,效果很好。最后,我又从头到尾让学生观察了一遍。之后,还未等我说话,学生已迫不急待下笔写了。如,还有一次在指导学生写《我们的学校》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显示学校的整体概貌,再用“闪烁”的方法,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并充分利用特写镜头、慢镜头、定格、重播等功能指导学生观察,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再让学生说一说学校的整体布局,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他们就很容易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很快地他们在观察中轻松地完成了作文,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多媒体提供物像指导观察显神通,学生观察时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思考时有凭借、有条理;写作时必然有序、有物、有理、有文、有情。
三、拓展视野,让学生有“物”可言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学生写作文时,不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病句错字连篇。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学生平时积累少,所以感到作文无从下笔、无话可写,这是写作思路狭窄所致。有一次让学生写《难忘的一件事》,结果有一半的学生不是同学给自己借橡皮,就是某某同学扶起摔倒的小弟弟。细细想来,学生从记事起到现在,能发生多少“难忘”的事呢?况且天天是家—学校—家,上学—回家—作业—睡觉。那么,要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让学生做到“有米之炊”,首先就得找到“米”。《新课标》要求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鼓励学生写想象的事物。多媒体资源丰富,为学生提供了精彩纷呈的生活画卷和生动活泼的知识长廊。学生可凭自己的慧眼自主地去获取资料。再如,让学生写《老师,我想对你说》,为防止学生写空话、套话,我安排学生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乐曲声中,让学生观看优秀教师的视频,同时介绍自己身边的老师的事迹,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其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老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我找了关于四川汶川地震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切身感受,同时结合学校的捐款活动,让学生写一写“与灾区孩子心连心”的作文,学生在畅所欲言的环节,每个人都滔滔不绝,说出了各自在电视中看到的感人的画面及感受。这样按学生写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像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多媒体进入作文课堂,课堂便活跃起来,学生在找到写作材料的同时,又了解到课堂以外的“大千世界”,“人物写真”,“风土人情”,“人与自然”等,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甚至更远的时代或地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从而使“巧妇有米可炊”。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