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作用
来源:
2021-06-07 06:29:42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浅析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作用内容摘要: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它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它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而且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提高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乐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中去,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交互式电子白板 课堂实效 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实施和设计应重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现代多媒体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要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环境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一、巧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研究事物的最好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生动的画面,形象直观地再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感受知识信息,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逐步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我利用电子白板软件ActivNnspire播放了一段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后,提出了一个数学问题,大头儿子今年7岁了,小头爸爸比大头儿子大25岁,小头爸爸的今年的年龄是多大?当大头儿子8岁、9岁、10岁时小头爸爸的年龄又是多大?能不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所有的算式?这样,学生在积极的探究思考中提炼出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所有的算式,既表示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年龄,又表示出小头爸爸比大头儿子大25岁这种关系,这样的情景创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使学生始终处于好奇、好学的高昂的学习情绪中。
二、利用动静结合的画面,重视良好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传统教学中的信息是以教师的口头表达交流为主,辅助挂图、板书等形式,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单调、枯燥、死气沉沉,进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易分散,但多媒体技术设计的教学课件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变静态为动态,使学生从枯燥的的数学符号和语言描述中解脱出来,形象直观的观察到数学现象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畏难情绪。
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时候,我用ActivNnspire设计一幅运动会比赛的动画,利用计算机动画和色彩丰富的特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聚精会神的看着电脑充分提出问题,当问到:“跳远和跑步一共有多少人时?”让学生在动画中找到相应的数学信息列出算式来:7+6,教师在用小棒图进行凑十法计算方法的讲解后电脑演示:先出示7根小棒,再拿出6根小棒中的3根,和旁边的7根小棒凑成10个捆起来,最后再出示6根小棒中剩下的3根小棒合在一起的结果是13。通过电脑动画的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建立利用“凑十法”解决进位加法问题的表象,为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架起桥梁,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了知识的内化。再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在屏幕上展示一个亮点,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光线,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再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通过闪烁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端点;接着通过演示一条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通过一系列的动态演示把抽象的射线、线段、直线的概念充分展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动静结合,能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了教与学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此同时还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走出良好的一步。
三、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儿童的思维则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难以理解,即使教师讲得再投入,也很难长时间吸引住学生,因而这些内容往往会成为教学的难点。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信息的辅助功能,把握课学教学的关键点,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参与中不知不觉度过难关。
在一年级《时间》教学中,在认识几时后,接着要认识几时半,几时半的认识是这一课时的难点,学生往往不理解何为几时半,时针的位置容易搞错,根据这种情况用ActivNnspire设计信息课件:让分针从12走到6,并以黄色标出分针走过的路径,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分针从12走到6正好走了整个钟面的一半,从而悟出分针走一圈是1小时,分针走半圈就是半小时。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整体观察分针走半圈,时针有什么变化,教师用红线标出时针的位置,让学生清晰看到时针在12和1的中间,并超过12,这样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充分感受到“整时”与“几时半”的区别和联系,正确感悟出现在的时刻是“12时半”,巧妙突破了认识“几时半”这一教学难点,使学生记忆深刻。运用多媒体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求圆柱的体积时,教师设计了一道求钢管体积的练习题,并通过信息演示:先出示一个实心钢柱,指出底面半径及高,学生动笔根据公式V=πr2h求出体积,再通过多媒体,将实心钢柱变化为钢管,标出空心半径,让学生动脑思考钢管体积求法,大部分同学通过直观演示用发现两次求得的体积之差即可得出钢管体积。此时,教师适时地通过信息显现钢管底面,引导学生回忆长方体﹑圆柱体体积计算方法,将三种图形并排放置在电脑屏幕上,并提问:“它们的体积计算有什么共同的规律?”让学生发现,柱体的体积都可用“底面积×高”求得,只是由于底面的形状各不相同(钢管的底面是环形),求底面积的方法也各不相同。适时推导出求钢管体积公式:V=(πR2-πr2)h。这样学生不仅把新知识归纳到已有的认知结构,而且还可以从特殊到一般,找出规律,获得更新、更概括的认识,从而培养了再创想象力,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