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推荐阅读小学语文科构建“读·疑·悟”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广东省潮州市枫溪区枫溪小学 郑树蓬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进入21世纪,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和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校积极开展省级课题“小学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与研究”,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探索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舒展自己的生命,体验自己的生存状态,享受着生命的快乐和学习生活的乐趣。笔者从课堂阅读教学入手,初步摸索出“读·疑·悟”的阅读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学与积极思考和独立活动,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财富、智力和才能,转化为他们的思想观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读·疑·悟”的教学模式就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一改过去教师逐段讲问、碎问、碎答的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借助潮州音乐、潮州陶瓷等富有潮州特色的辅助手段,让学生在充分自读熟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供学生深读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让学生探究释疑并把感受体悟通过实践操作中体现出来。简单地说,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读出个性,独立发挥,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二、“读·疑·悟”阅读教学模式的特点

1.主体性。

本模式体现的教学理念从教为中心走向学为中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化,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的简约化。

2.独特性。

本模式只适应于潮汕地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本模式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里面运用到有关的潮州音乐和潮州陶瓷等本土知识,对于其他地区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于理解。

3.整体性。

本模式各环节之间紧密结合,互相制约,又可互相交错,只有整体把握,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读·疑·悟”阅读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根据本模式的结构特征,基本操作程序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景,诵读激情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旋律曲调相符合的潮州音乐,设计出有一定生活情趣或者是有深入思考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由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学习教材,熟读课文。学生自学感悟,教师适当指点。这期间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情境激趣,目标引导。

第二阶段:质疑释疑,理解探究

由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或者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研讨,或者利用各种媒体向学生展示事件的过程,提示事物的实质及相互关系,启发学生深入研讨。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潜能去学会知识,养成能力。这期间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点拨释疑,过程疏导。

第三阶段:自主实践,体验感悟

在研究探讨初有成果的基础上,安排变式训练或巩固性练习,让学生将心中的理解、体会、感悟自由无碍地表达出来,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期间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拓展归纳,评价指导。

下面以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介绍“读·疑·悟”阅读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情况:

(一)创设情景,诵读激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是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感的佳径,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理解地读、入情地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卖火柴的小女孩》通篇表达对卖火柴小女孩的同情。在引导学生深读理解全文时,我演示了多媒体课件:天下着大雪,街上灯火通明,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光着脚走在大街上,可怜地卖火柴……同时曲调悲凉的潮州弦乐《愁丝长》从音响中飘荡出来。看着画面,听着录音,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故事的角色中进行朗读。学生朗读到小女孩光着脚走在大街上,可怜地卖火柴时,多少孩子的声音颤抖着,眼里含着泪水,仿佛自己就是故事中那可怜的孩子。显然,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小女孩是那么可怜,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激发起对小女孩由衷的同情。而在朗读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觉中时,我在演示多媒体课件的同时播放了曲调较喜悦的潮州弦乐《三板》(68板)。学生看着栩栩如生的动画,听着美妙的弦乐,自然也感受到小女孩在幻觉中那种短暂的喜悦之情。随着画面的消失,美妙的弦乐嘎然而止,电视屏幕上留下的只是小女孩失望的神情。学生脸上刚刚泛起的喜悦之情随即消失,个个神情凝重,显然他们已被课文中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思维与情感处于激活状态,此时正是引导学生朗读的最好时机。对于学生的朗读,我给足时间让他们自读自悟,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读边联想。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精神也更集中了。在朗读过程中,他们或悲伤,或同情,或喜悦,或失望,一组比一组读得更认真更投入。

(二)质疑释疑,理解探究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充分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大胆质疑。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他们提问的质量也有差异。为了避免问题重复或过多出现简单问题,更好地提高提问的质量,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先在小组中交流各人的问题,凡是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就在小组内解决掉,还不能解决的则在全班集体交流中再提出来。这样,问题的数量减少,质量提高了。

质疑的目的是解疑,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解疑,让学生自主、探究地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解疑中,我采用了由放到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自由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再通过集体比较归纳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做旁观者,而要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参与探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在学生熟读课文后,启发质疑:“你们发现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决?”学生问道:“课文写小女孩‘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为什么用反问句,不直接写她不敢就行了?”“为什么小女孩临死前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觉?”……面对这些问题,我时而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畅所欲言;时而点拨引导。如,有一位学生问:“为什么小女孩死了还带着微笑,原因是什么?”显然,这一问题闪现着思维的智慧火花。于是,我立即提升为:“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幸福吗?作者写她死了还带着微笑,是要来说明什么?”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一番争议,学生的认识趋于一致:小女孩在现实生活中是痛苦的、悲惨的。作者写她死了还带着微笑,是要表达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可见,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探研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课文的理解。

(三)自主实践,体验感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做一做,在特殊的情景中激活思维,感受乐趣,领悟课文主旨;特别是利用瓷乡学生会绘画、泥塑的优势,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做一做。

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在质疑问难,探究研讨后,对课文已有深刻的理解,我鼓励学生说:“同学们的感受一定很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吧!”于是,他们有的拿起画笔沙沙地画起来,有的用瓷泥入神地捏塑起来,有的深情地诵读,有的和同桌交流……即使是绘画的,也各有千秋,有的画“小女孩幻想着喷香烤鹅”,有的画“小女孩带着微笑死去”,有的画“小女孩跟着奶奶飞走了”……此时,课堂成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现的舞台。

四、“读·疑·悟”阅读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1.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才有可能产生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这一教学模式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2.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

充分的预习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读·疑·悟”这一阅读教学模式更好地实施。教师要根据阅读课文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特长,指导学生运用不同方式进行预习。

3.指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其认识结构不同,学习方法也必各有特点。如何帮学生找到最适当的学习方法?笔者认为: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指导学生依据各人所长尝试运用学法。如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等。

五、课题实验体会

“读·疑·悟”教学模式的研究、构建与实施,使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化教学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整体优化,获得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今后,我还将继续努力,深入探讨,将本模式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