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闻:小学语文教研小论文 孩子们需要一个好的预习习惯
来源:
2021-07-24 06:01:04
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一、预习要尊重规律《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而实际上,预习应该包含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即预先学习和预备学习。我们还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方法理解,指在学习某件事情之前进行自学准备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如此看来,三年级作为一个过渡学段,老师布置的预习就要明确自己的预习作业是预先学习和预备学习,还是一种方法?像读书、说话等作业,在检查时发现很多同学都没有完成,是正常的现象,毕竟这种作业需要方法,我们如果不给方法,就只能是预备学习了,是无法坚持的,因为无监督与检查,学生也不知道读的方法(每篇课文应该有不同的读法),自然不会形成习惯,预习也就成了一种口头上的行为了,这是一种规律;其二,学生真正的习惯形成需要21天,有的学生时间更长,这种儿童心理规律是必须遵守的,否则很难形成习惯。
二、预习要有针对性
三年级的预习要有针对性,像标节,画生字,认字词,这样的预习作业教师也不应该随意布置给学生,他们整天做同样的作业也会心生倦态,兴趣会减,何况,二年级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作业习惯,这时就要有针对的改变,我的做法是:如《北大荒的秋天》,对生字的预习是可以数数本课有多少生字,难写难读的是哪一个;对于读文,要交给方法,可以一是借助文中的插图,一幅插图可以多次使用,第一次是从视觉效果出发,让学生直觉的感受下,再读;第二次读你认为重点的句子;哪句话你能直接记住等等。这样非常有利第一课时的有效学习。当然,对于不同的学生还要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学习后进的,就要降低要求,对能力强的要提升要求;在课上,随机检查时,分别对学习后进的,能力强的也不同,要让学生有预习的成就感,这样习惯才会慢慢养成,随着教学的深入,再慢慢提高预习的层次与要求。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