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动态:2014年小学探究型课程活动设计方案
来源:
2021-07-26 01:17:44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活动地点:南桥校区自然教室活动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过程,形成探究能力
活动形式:观课、说课、研讨
参加人员:分管领导、全体探究组教师,特邀区教研员陈祥金老师
【活动背景】
探究型课程是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是全体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其内容可以从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经验出发,也可以从学科出发,实施时可以采用主题探究活动、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等方式。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下,我们教研组继续以二期课改实验探索为突破口,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渠道,以优化教学资源为突破口,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培养为目标,全面开展探究性学习。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如思考、实验、调查、收集信息等;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过程,形成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教研组观课、说课、评课研讨活动,围绕《一次性用品》课堂教学实践及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促进教师对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过程,形成探究能力”这一主题的深入研究。
2.让新老师熟悉探究课堂教学,尝试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价,了解教研活动基本的方法步骤,感受园西探究组锐意进取、探索创新的教研氛围。
【活动过程】
(一) 听课
张慧老师执教《一次性用品》(附教案)
活动一:一次性用品使用大调查
活动二:一次性用品性能大PK
活动三:一次性用品利弊大讨论
活动四:一次性用品未来大拓展
主持人:探究型课程是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是全体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其内容可以从学生的兴趣与生活经验出发,也可以从学科出发,实施时可以采用主题探究活动、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等方式。在活动中,指导学生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开展实践活动,如思考、实验、调查、收集信息等;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过程,形成探究能力。
《一次性用品》一课是浦东新区小学探究型课程活动资料(3~5年级)第三大主题《一次性用品》第二课时的活动内容。那么,张老师在《一次性用品》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是如何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过程,形成探究能力的?先听听她对于本课的设计及说明。
(二)说课:
一.学情分析:
本活动的主体是四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已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综合思维较完整。所以在活动中我充分地把握学生对主题问题的初始想法和已有认识,适时引导他们大胆思考、自由探究、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 有效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活动方法
本活动的重点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认识一次性用品的作用有利有弊。因此,整堂课我采用了自主学习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开放式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我希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开放、自主的氛围中学会探究。
从课前的小组调查、到课堂的交流分析,再通过对实物的对比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而在此基础上,结合学件的使用,进一步对一次性用品的利弊展开讨论,则是再一次以学生为主体,攻破活动难点。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通过任务调查、交流分析、对比探究、资料收集、整理、小组讨论等方法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在调查中培养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会探究方法、优化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讨论中提升环保意识。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三.设计思路:
根据本探究活动的目标、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资源,对于本活动我采用了这样一些设计:
1.课前准备,做好铺垫
前概念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准确把握和利用学生的前概念,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在第一课时“找找身边的一次性用品”活动中,学生能说出的基本上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或者常用的,如一次性杯子、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等,思考的角度比较窄。于是,我动员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从不同的场所(饭店、医院、学校、农贸市场、超市、家里)分别收集各种一次性用品,并调查其使用情况。这既作为课堂探究向课外的一种延伸,也是为本课时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通过不同场所对一次性用品的收集和调查,学生充分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一次性用品,拓展了对于一次性用品的认识,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调查、收集资料的能力。
在各小组一次性用品的汇报展示活动中,学生意识到原来一次性用品已经渗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场所、各个领域,自然而然地会引发起学生思考:为什么一次性用品会被如此广泛的应用?究竟一次性用品有何独特的优点?从而顺利引入下一环节:“比较一次性用品和耐用品”。
2.比较分析,步步深入
“比较一次性用品和耐用品”是本次探究活动的重点,目的是在于认识一次性用品的作用,在关注到一次性用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了解其存在的一些弊端。
但是对于“作用”的理解或者阐述,就事论事,单一探究,则显得过为单薄了。比如提问学生:“一次性注射器”有什么作用?学生可能会说:“是用来打针的。”但如果追问一句:“为什么不用可以反复利用的注射器?”学生立马会说:“一次性注射器更卫生,可以避免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可能学生的一次性用品“利”的一面识记更深刻,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了。因此,此环节我选择几种常见的耐用品,请学生自主选择材料,与相应的一次性物品进行比较分析,即采用“比较”探究法,会使学生的认识更深刻,表述更清晰。
这样的探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探究平台,而且更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清晰的发现一次性用品的优点,从而理解“为什么一次性用品能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但与此同时,有的学生肯定会有一些质疑,比如:“一次性杯子虽然方便,便宜,但是不能重复使用。”“制造一次性筷子要砍掉多少棵树啊?”等等。学生会意识到一次性用品存在着不足,从而引发学生新的思考:关于一次性用品的利与弊。
3.激烈讨论,发人深省
教材原有的设计是在比较一次性用品和耐用品的基础上,选择几种一次性用品,进一步深入了解它们的作用。但基于我个人对于整个探究活动的理解和考虑,我认为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开始意识到一次性用品的作用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面。此时,趁热打铁,延续此问题的探究,则顺理成章的进入关于一次性用品的利弊探讨环节。并且,我认为学生对于一次性用品的作用的探究只要在比较分析中能体现,能意识到它的作用有好有坏即可。因此,对于深入了解几种一次性用品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我并未多做展开。
能科学地讨论一次性用品的利弊是此次探究活动的一个难点。教材原本的设计是对一次性用品的利弊进行辩论。考虑到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以及课时安排,个人觉得辩论形式难度偏高,故在此环节以开放式“大讨论”的形式开展比较贴近学生实际。本次讨论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意识到一次性用品有利有弊,意在培养学生学会看待事物的两面性。
教师在课前准备充足的资料制作成学具网站供学生参考,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分工合作,搜集有利的论据。这一环节,需要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也是对学生探究实践能力的一次考验。
通过对于一次性用品弊端的讨论,将一次性用品与环境污染污染联系起来,发人深省。所以,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一次性用品未来“大”拓展”,在此时就水到渠成了。
4.拓展延伸,学科育人
通过直观感受一次性用品造成的污染,使学生有意识的关注环境问题,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家园,激发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探究课的宗旨是“为探究而教”,并不一味强求学生探究到了什么科学知识,而是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积极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有效性,营造浓厚的拓展型课程研究氛围。
(三)研讨交流
主持人: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教师怎么讲的,在本次课程改革中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将课堂评价关注点逐步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及交流合作等方面,这打破了原来主要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课堂教学评价,逐步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评价。
接下来,每位老师联系自身日常教学实际,针对张老师的这堂课上学生的表现为主要内容,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究过程,形成探究能力。”为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孟晓军:学生在课前分小组去不同场所收集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从他们在课堂上交流、比较的那么多物品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积极性是相当高的;在这一活动中,他们交往、调查、整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童兰: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比较,一步步发现一次性用品对人类有帮助,但也有弊端,知道该如何更好地发挥一次性用品的作用,为人类服务,同时激发了学生为改善一次性用品继续探究的兴趣。
丁溪云:在老师的示范比较之后,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几种一次性用品和耐用品的比较、研究,渐渐认识到了一次性用品的广泛用途,知道了人们为什么喜欢使用一次性用品。这比老师单方面的讲述要更加可信。
张芬:课前让学生分组收集一次性用品,张老师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一次性用品品种的交流,发现一次性用品使用的广泛性,培养学生从现象中提出问题,实践探索、最终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王雅琴:我是一名刚来园西小学一年的青年教师,通过今天的活动,我对如何上好探究课有了信心,知道了在探究活动中,老师要善于引导、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可以通过调查、比较等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郭利: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是非观念,通过对一次性用品利弊的探讨,学生们在辩论中发现了一次性用品的不合理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知不觉提高了。
主持人:大家在张老师的课堂上或多或少有所收益。下面,我们听听专家对张老师这一堂课的评价,大家欢迎!
【专家点评】
l.新区教研员陈祥金老师点评
今天在我们园西小学的探究教研活动中,看到全组老师积极认真地观课、评课、研讨,非常可贵。《一次性用品》一课是浦东新区小学探究型课程活动资料中的内容,我们园西小学的褚老师等也参与了本书的编写。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忙着工作,忙着学习……在这忙碌、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一次性用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一次性圆珠笔、一次性饭盒、一次性杯子……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比比皆是。但当人们在享受这些一次性用品带来的便利时,也为生态环境付出着昂贵的代价。一次性用品的作用是利,还是弊;是继续使用,还是从此消失,值得我们去思考。
探究课的特点是重在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在于探究课程中的体验,《一次性用品》一课,张老师让学生去不同的场所收集各种一次性用品然后填写探究单,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一次性用品的利弊等一系列活动,不仅注重了学生探究过程中的体验,能力的培养,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正是体现了探究课的特点。
今年10月底的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评比,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受到我们今后教研的方向:一、因为青年教师大量增加,他们对于探究课的教学不够了解,也缺乏经验,所以,对学生的指导明显不够,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很大程度上收到了限制。所以要重视学习,如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二、可以将我们现有的探究成果再次进行整理、细化,从一到五年级形成稳定的体系,完善校本课程。三、教师在课堂上要重在引导,引导学生去围绕探究的问题思考、调查、收集信息;要把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将收集到的信息去分类、概括、整理和归纳,这才是探究过程的体现。四、要重视上海市出版的《小学探究型课程学习包》和浦东新区的《小学探究型课程活动资料》两份教材,因为今年的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一定要选用这两份教材中的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