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闻:小学语文中对于作文教学有效性的课题研究
来源:
2021-08-02 16:17:13
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黄蓓芬语文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项目研究中期报告一、 研究的背景1、为什么要研究
《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要求到五年级结束时,学生“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辨别是非善恶;有经常动笔的习惯”。在教学建议中谈到:写作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发现生活,提高感受生活的能力;要加强学生的写作实践,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而小学生作文的普遍现状是:感到作文难。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学会怎样作文,因为大部分小学生初学作文时通常都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从下笔。现行使用的“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写作量大,缺少相应的序列性,强调“想象”、强调“想什么写什么”,造成教师在指导上的缺失,对学生写作上的指导弱化,学生缺乏作文的基本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表达事物的能力)。他们害怕作文又不得不完成教材要求的作文成为最大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所以,要求学生把所经历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生活认识写成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楚、重点具体、意思明确的不跑题的作文很不容易。
因此,教师通过怎样的作文教学,来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值得研究。
2、当前研究的状况
(1)作文教学过于强调写作方法的指导,过于强调主题立意,学生不敢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过于强调语言要美,学生不敢说白话。
(2)在作文指导中,教师拔高教学要求,为了引导学生说具体,往往要求学生虚构情景,多数学生难以达到目标,结果学生积极性不高,导致参与面不广。
(3)作文批改中,缺乏眉批和肩批,总批只有等级;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均指出学生习作方面的不足,打消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要求过高,用成人标准衡量学生。
(4)作文讲评强调“评议”,导致学生不愿读自己的写作,评议的学生也不知从何评起。
(5)对课程标准的精神领会不深,对年级训练的重点不清,对学生的心理需要不明,导致对作文训练的指导思想和意图不明确。
二、研究的目标
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最根本的目标在于提高小学生作文的能力,提高教师作文教学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研究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作。
2、通过研究,形成小学生作文有效训练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掌握各类记叙文的基本能力。
3、通过研究,总结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4、通过研究,从教师的“批”,逐步做到教师“少批”或“不批”,使学生达到自己能批改的地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三、 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在选题阶段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在实施阶段采用行动反思法和案例引领法,在总结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和调查法。
1、行动反思法
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开展研究,探索和构建小学生有效作文教学模式。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进行行动研究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反思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的重要途径。
2、案例引领法
指研究开展之初,用典型案例引路,促进教师新行为的跟进,有效进行作文教学。
四、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细化
我们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2—5年级分年级写作教学的目标。即:
二年级:
能写几句通顺、连贯的句子,把意思表达清楚;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不会的字可以写拼音。
三年级:
认真观察事物,能按一定的顺序写一段话,把意思表达清楚;学习观察生活,把所见所闻写清楚;语句通顺,学习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作文。
四年级:
仔细观察事物,把所见所闻写清楚、写具体;学习观察生活,能按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写生动,表达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学习正确使用省略号、破折号;能修改作文。
五年级:
掌握写人、记事、状物、写景等文章的一般写法,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善于观察生活,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辨别是非善恶,有经常动笔的习惯;语句通顺,能正确使用各种标点符号;有修改作文的习惯。
(二)研究训练的内容
按“课内课外两条线”进行作文训练的思想,我们研究了小学生各年级作文训练的基本内容。即:
课内训练作文就是教师命题、提供作文素材,指导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
附2—5年级各学期课内作文训练内容(另见附表)
课外作文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什么就反映什么。课内课外同时进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三年级:解决作文“写什么”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能有顺序地把观察到的写清楚。
四年级:能主动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写自己感兴趣的生活内容。
五年级:善于积累作文材料,作文有中心,有一定的内容,意思清楚,语句通顺。
(三)研究的专题
为了便于研究和操作,将课题分解、细化为以下9项专题研究
1、小学生作文训练内容研究
2、低年级写句训练的有效性研究
3、中年级作文片断训练的有效性研究
4、高年级学生有效掌握记叙文基本写法的研究
5、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技能的研究
6、引导学生观察并积累生活素材的有效性研究
7、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有效策略研究
8、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有效性研究
9、作文教学评价的开放性研究
(四)研究的实施模式
基本模式是:专业引领 尝试实践 活动反思 行为跟进
(1)专业引领
我们邀请专业相对领先的能者及绝对领先的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引和培训:
l 理论学习引领。即根据作文教学与研究需要,定期组织理论学习。
l 导师带教引领。即工作室领衔人带教中级教师。
l 能者示范引领。即让教学有经验、研究有成效的教师,经常开设作文研
究课,作示范引领。
l 专家指点引领。即请教学专家和科研专家定期来工作室对热点问题、关
键问题进行辅导。
(2)尝试实践
采取两种互动形式:
l 采取“同课异构”实践。所谓“同课异构”指:多名教师对同一教材内
容各自进行独立设计,以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的理解和思考,根据班级学生不同情况,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的自身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选择不同教育教学的策略等,分班授课,展现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各自独具的风采。课后,教师在同一场合面对同样的听课者进行说课,然后听课者进行评课,比较优劣,取长补短,最终形成最优教法。
l 采取“异课同题”实践。异课同题型活动,就是以作文教学中遇到的重
点、难点问题或热点问题为主题,引导教师在不同年级进行一段时间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用说课的方式向其他教师汇报其研究成果的教学研究活动。
(3)活动反思
我们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反思活动:
l 问题式反思
通过自己事先设定一系列的自我反思的问题,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与作文研究活动。
l 对话式反思
通过与其他教师讨论交流来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作文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教学监控能力。
l 比较式反思
对同一作文教学内容,由几名教师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后进行比较反思;或者对同一作文教学内容,与一名优秀教师同时各自上课,课后进行比较反思;或者对同一作文教学内容,可以是自己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反思。
通过比较式反思,教师发现自己在作文教学理念上的缺欠,找出了教学手段上的差距,明确了教学效果上的差别,从而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
l 录象式反思
通过自己上课录象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过程。这种反思的方法起到了“旁观者清”的效果。教师看到了自己上课的优点并发现不足。
(4)行为跟进
这是将作文教学与研究反思的成果付诸于行动的过程,我们将研究活动中通过集体讨论形成的新方案、新设想,通过自己的思考之后,再来实践一次,即“做”一遍。这时的“做”绝非是简单的“做”,而是教师深思熟虑之后的有意识的做,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知方式。
教师在同伴的支持下,亲身了解自己的行为表现,在与他人进行论辩与争议等过程中不断反省教学行为。我们还以作文课例为载体,在群体对话中,通过反思形成教师个人和集体对课例所涉及的情境、问题的看法和观念,并产生相应的应对策略,并将之运用到真实的情境中,由此产生新课例,然后在新旧案例(课例)的比较中,解决现实问题,养成实践智慧。
五、研究的过程
第一步:建题阶段(2008、1——2008、2)
1、分析作文教学的现状,确定研究主题。
2、学习课程标准,明确二至五年级写话、写片断和短文的要求。
3、选定研究人员,制定研究计划。
第二步:实施阶段(2008、3——2009、6)
1、各年级组制定本年级各单元的习作内容及训练序列。
2、抓点,用典型引路,逐步推开。
3、积累“有效作文教学”的案例。
4、研究作文教学评价问题。
5、适时举行“小学生作文教学”论坛。
6、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几次研究反思活动、调整方案再实施研究。
第三步:总结阶段(2009、9——2010、2)
1、进行有关测试和召开调查会。
2、撰写研究报告。
3、编辑《作文集》和《课例集》。
六、取得的成果
1、研究的结果
(1)初步形成了小学生作文有效训练的基本内容;
(2)探索出小学作文课设计的要点;
(3)总结了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有效地培养和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
2、研究的效果
(1)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初步形成了学生喜读爱写的良好局面。大多数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乐于与人交流。学生的观察、思考、评价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大幅度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勤于思考、用心审题和选材的习惯,勤动笔、多积累的习惯,联想想象的习惯,规范书写的习惯,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等。
(2)促进了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在作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总结出了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一般思路和方法,中高年级作文指导课和作文讲评课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教师不再畏惧作文教学,且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七、研究的反思
1、研究的体会
(1)专业引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能帮助教师少走弯路;
(2)实践后反思、反思后再实践能帮助教师提高水平;
(3)定期交流研究成果能帮助教师集思广益不断创新。
2、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上作文教学的实践课还存在畏惧心理;
(2)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评价中还经常会拔高要求。
3、今后改进措施
(1)多观摩市区优秀作文教学展示课;
(2)多开展作文教学“同课异构”实践。
八、下一步计划
1、实施要点
(1)继续采用“专业引领 → 尝试实践 → 活动反思 → 行为跟进”的模式开展研究;
(2)多与他区校开展互动研究。
2、预期成果
从学生方面来看——写作不畏难,有积极性,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符合要求的习作,部分学生能在报刊上发表习作。
从教师方面来看——乐意批改学生的习作,从中产生乐趣,写出经验总结。
写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 教学, 语文, 作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