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欣赏滚动研修,落实“语用”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希望小学 张茂平
摘 要:“滚动式多人多轮研修”给我们的“语用”实践活动提供了范式。即所有研究者在前一位老师执教的基础上,围绕研究的主题依据量表直接对话、碰撞智慧、师师互动,后几轮上课的老师经过留精华、弃糟粕的修枝剪叶的过程,逐步呈现出理想的“语用”课堂状态。

关键词:滚动研修;实践“语用”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在“课程性质”中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语言文字运用”(以下简称“语用”)与十年前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相比,有了具体明确的可操作性。

我们逐渐认识到片面的“语用”显得“骨感”──现在的语文课上老师们会关注语言形式和语文现象,探寻作者的言语奥秘,却往往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仅仅止于语言概念的掌握,而忽视表达效果的体味,表达内容的借鉴。如何使“语用”丰满起来呢?

合肥市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基地开展的“滚动式多人多轮研修”给我们的“语用”实践活动提供了范式。这种研修方式即所有研究者在前一位老师执教的基础上,围绕研究的主题,依据量表直接对话、碰撞智慧、师师互动,后几轮上课的老师经过留精华、弃糟粕的修枝剪叶的过程,逐步呈现出理想的“语用”课堂状态。

在我跟踪听课的三轮滚动六位教师所上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和《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两篇课文中,老师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逐步形成“语用”的实践策略,促进实践上升为理念。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和拟人句,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滚动式多人多轮研修”过程中,第一位上课的刘晓娟老师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时,凸显了自己字词教学扎实的基本功。她在教学生字“榛”和多音字“兴”时,要求学生读准生字的音,记住生字的型,鼓励学生运用掌握的识字、学词方法,记忆生字新词。在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时,要求学生找出描写树多的词语“数不清”“海洋”“几百里连成一片”并说出省略号的意义。当学生理解了这些词语,她又引导学生如何做到长句短读,让学生徜徉在小兴安岭的林海中。而第二位上课的陆晶晶老师则在刘晓娟老师执教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娴熟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紧扣三维目标,打破课文结构,抓住重点句段学习,突出知识与技能训练。如课文一开始,教师出示一组词语“冰雪消融、落叶纷飞、溪水淙淙、白雪皑皑、枝繁叶茂、层林尽染、万木葱茏、银装素裹”让学生先接力读,再分别用上这些词语说说春、夏、秋、冬的美景。这里,学生既可以说课文中的春、夏、秋、冬的美景,也可以说自己生活中的春、夏、秋、冬的美景,当学生说出春、夏、秋、冬的美景时,教师又随手点出这些不同季节的美景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小兴安岭的美实实在在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陆老师还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阅读习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重视学生获得知识过程和思维过程的引导。当第三位老师陶玲玲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又另辟蹊径,注重了读写结合。进行词语教学时,在认读词语的基础上,出示了填词训练“我会说:‘又松又软的( ),又肥又厚的( ),又( )又( )的( )’和‘流水发出的轻柔的声音( ),比喻布满的没有空隙( ),形容树林茂盛而葱郁( ),不流空隙或出口( ),景色美丽吸引人( )’”要求学生依据词语的意思寻找课文中的词语,并发现AABB叠词的妙用。当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又出示这样的填空练习:“小鹿在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要求学生既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填,也可以用课外生活的所见所闻来填,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合肥市卫岗小学的束夏梅老师在教《李时珍夜宿古寺》时,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消暑解热,生嚼涎滑,生嚼无涎”等词语,让学生在对词语的理解中明白作者是紧扣“宿”字抓事件的“吃、住、行”描写,帮助学生厘清“夜宿”的先后顺序,并相机板书在黑板上,接着让学生用“首先……接着……最后……”来简要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最后师根据板书小结:按照夜宿的顺序,首先决定住处,接着解决饮食,最后是对修订《本草纲目》的专心研究。夜宿故事线索清晰明了。巧妙地引导学生搞清了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方式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展开。汤明老师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时,更注重以生为本,加强合作学习,突出学法指导。她在布置学生结合课后练习说说故事梗概时,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先给课文分分段,再说说段落大意,然后根据段落大意说故事梗概。教师在反馈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实时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是怎样抓住一个“苦”字展开想象的,全班学生打开了思维的闸门:“晓行夜宿”行得苦,“断垣残壁”住得苦,“喝泉水、啃干粮”吃得苦,“借月光垒砖块当桌子,还在嘴里嚼嚼”记得苦。此时,教师巧妙地发问,李时珍为什么要吃得苦、住得苦、行得苦、记得苦呢?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为了“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体会出李时珍“以苦为乐、造福万民”的高贵品质。而戴贤松老师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时的课文导入很有特色,他说出三句话:30年编写成功,它被译成7种语言的译本,它被世界称为“东方医药巨典”。学生一下子说出《本草纲目》,教师很巧妙地导入新课。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非常注意字词教学,扫除阅读教学中的拦路虎。

以上不同老师上的两节课即“滚动式多人多轮研修”案例,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不是要教孩子许多关于语言的知识,让他们研究和谈论语言,而是要帮助他们形成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能力不可能是讲会的,听会的,它必须通过反复实践和练习。这就离不开多读多写。学生通过言语实践,直接经验不断丰富、发展、升华,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滚动式多人多轮研修”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过程中“语用”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