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闻:小学作文教学经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想说、敢说、会说
来源:
2021-08-06 12:04:05
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让每个学生都想说、敢说、会说──听徐振维老师的口头作文课
徐振维老师执教的口头作文课,给人突出的感觉是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他们各抒己见,似乎一下子变得聪明起来了。徐老师很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研究徐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不仅可以领略她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而且可以发现听说训练中的某些规律,认识徐老师口头作文课的特点。
徐老师上口头作文课最明显的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拨动心弦,让学生开口
让学生开口是口头作文的起步。徐老师上示范课,面对的是不熟悉的学生,学生能不能开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万事开头难。面对众多听课老师,谁带头开口都需要勇气。徐老师深谙学生胆怯、紧张的心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耐心地有层次地启发引导,很快就打破了沉默,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1.两次铺垫,诱发说话欲望
为了诱发学生的说话欲望,在起始阶段,教师安排了两次铺垫。先是让学生回忆本学期的一次口头作文──《自我介绍》,引导学生讲述自我介绍的内容及相互评论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口头作文“内容要具体”。然后以“徐老师给我们上《谈骨气》”为话题,启发学生讲感受,要求“每个人最少说一句”。看上去是降低了要求,实则是从学生实际出发调整说话起点的坡度,使其易于开口。两次铺垫,犹如为学生架桥铺路,非常有效。
2.教学民主,打消说话顾虑
徐老师教态亲切,教风民主,期望每个学生都能开口,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她不仅提出“说一句”的最低要求,消除了学生畏难情绪,而且诱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准备口头作文的同学朝我看一眼。”努力做到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对于学生的发言,她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当一个学生经过启发说出徐老师来上课是“为了交流语文教学的经验”时,她给予认可:“很好嘛,并不难!”一男学生说:“徐老师给我们上了《谈骨气》一课,我懂得了做人要有骨气。”徐老师立即鼓励:“从昨天到今天,你的发言简直是个飞跃!”听着这亲切的鼓励,学生激动了,纷纷争着开口讲。徐老师用教学艺术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学生在她的课堂上有了“安全感”和“自由感”,因而说话欲望的“闸门”很快就打开了。
二、循循善诱,让学生有话可说
在经过两次铺垫,学生明确了训练重点“说话要有中心,语言连贯,口齿清楚”之后,徐老师给了两道作文题:①《我学……》;②《我喜欢……》。进而启发学生:“说你比较熟悉的事,选择自己作文的题目。”在选择题目的过程中,学生争相发言:我喜欢音乐;我喜欢踢足球;我喜欢蓝天……我学游泳;我学洗衣服;我学做拔丝土豆……很快就有10个学生发言。徐老师风趣地说:“选择两个题目的同学,男、女生好像是5比5吧!”而后板书了六个字:题目、材料、中心。指导学生根据选定的题目,思考所用的材料,确定要表达的中心。经过短时间的准备,先后有5名学生上台口头作文:《我喜欢音乐》《我喜欢蓝天》《我喜欢秋天》《我喜欢集邮》《我喜欢家乡宁夏银川》,把这节口头作文课推向了高潮。
听了学生有事、有情、有理的口头作文,听课的教师为之振奋。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关键是教师出的题目诱发了他们的说话欲望。试想,十二三岁的初一学生谁没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呢?谁又能不学点什么呢?何况又经过选择题目的相互启发。有人称此举为“钻到学生心里命题”。从命题到口头作文的步步引导,不难看出徐老师“善教”的教学艺术。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