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校园趣事 >

师爷陈道明(师爷)

2023-03-12 18:20:28 来源: 用户: 

今天小编肥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师爷陈道明,师爷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师爷,这绝对是绍兴的名特产品。

2、尽管现在已经销声匿迹,但仍留下许多动听的故事和一宗独特的“师爷文化”。

3、 师爷,又称幕宾、幕友、幕客,到清朝才有师爷的称谓。

4、他非官非吏,无品无位,只是受聘于幕主官员的佐治人员。

5、双方是宾主相待,师爷称幕主为“东翁”,幕主则尊称师爷为“老夫子”。

6、表面上很客气,骨子里不过是雇佣关系,充其量也只是官员聘用的私人顾问或私人秘书。

7、幕宾(师爷)肇始于明,兴盛于清,衰落于清末。

8、古代将帅出征打仗,住无常所,设幕为府,通称“幕府”,以后就成为各级军政官署的代称。

9、军政大员常常个人聘请一些文人,帮办各类事务,这些人便称作幕僚、幕宾、幕友。

10、明嘉靖年间,有浙东第一才子之誉的绍兴徐渭(字文长)就应聘为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幕宾,后来被绍兴老乡视作师爷的“老祖宗”。

11、这文长公不仅文才出众而且懂得军事韬略,胡宗宪能在进剿倭寇时取得重大胜利,擒徐海、诱王直,文长公出了许多金点子,是功不可灭的。

12、但是,在当时师爷只能说是应运而生,还未形成一种社会现象,更未出现师爷群体,只有到了清朝,师爷才“交运”而旺,人多势盛,成了气候。

13、 师爷文化群体里,人数最多,名声最响的是“绍兴师爷”。

14、所谓“无绍不成衙”,绝非偶然。

15、乾嘉时期绍兴名幕龚萼在他所著的《雪鸿轩尺牍》里说:“吾乡之业于斯者不啻万家”。

16、这万家是虚夸,但师爷人数多是肯定的。

17、我们对“绍兴”的概念要弄清楚:作为县名,绍兴县是在辛亥革命成功后才出现的,当时是把山阴、会稽两个县合并而定的名,因此过去一般都把山阴和会稽两县的人叫做绍兴人,因为两县县治都设在绍兴城内。

18、但当时有个绍兴府,下属8县,即山阴、会稽、萧山、诸暨、嵊县、新昌、上虞、余姚。

19、这绍属八邑都有不少人当师爷,不过最集中的还是在山阴和会稽。

20、那末,为什么绍兴出师爷多呢?这跟绍兴特定的文化、经济条件和历史、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

21、绍兴历来是文化之邦,读书郎特别多,但能当上官的比例毕竟很低。

22、退而求其次,还是当幕友,既与读书相近,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按徐文长的说法是“处于不显不隐之间”,而且还有再当官的希望。

23、所以当师爷对绍兴落第文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趋之若鹜。

24、绍兴人还有个特点,就是处世精明,办事审慎,善于言辞,工于心计,是智囊人物的理想人选,易得幕主的欢心和信任。

25、绍兴这地方还有个地少人多,人口密度与耕地比例失调的局限性。

26、清代山阴县2个人只有1亩田,即使是丰年也只有半年口粮。

27、离乡背井,另谋出路,绍兴人是习以为常的。

28、文人走文路,当师爷是一条很好的路。

29、这种客观条件,加上同乡戚谊,相互提携,绍兴师爷多而精,是很自然的事了。

30、一种文化总是依附于一定地域的,师爷文化就是依附于绍兴的,这也正是师爷文化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一大原因。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