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肥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比兴和比喻的区别是什么,比兴和比喻的区别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比兴”“比兴”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歧义颇多的概念。

2、西汉毛亨所谓“兴”,包括两种情况。

3、一个意义是指“发端”作用。

4、《毛诗训诂传》说“兴,起也。

5、”就是由物象引发情思的作用,物象与情思不一定由内容上的联系,有时仅是音韵上的联系。

6、《毛传》所说的“兴”,还有另一意义,是指一种复杂而隐晦的比喻。

7、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8、”浅显而准确地解释了比兴的含义。

9、“比”便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引进比喻客体,“写物以附意”;“兴”则是“触物以起情”,“它物”为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这种景物必然蕴涵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

10、“兴”是一种比“比”更为含蓄委婉的表现手法。

11、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其中大多数作品是用比兴的写法开头的。

12、其中《周南·关雎》一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

13、这是一首爱情诗,诗歌欲写所思之“女”,先以雎鸠起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既是兴,又是比,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之女;“关关”乃雎鸠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

14、可见,诗歌之起兴本身就具有联想、托寓、象征等作用,这本身就给诗歌的理解带来很大的空间。

15、 “比兴”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

16、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

17、《诗经·卫风·氓》两章的开头即用了兴的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8、”“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19、” 《诗经·魏风·伐檀》内容是讽刺统治者不劳而食的,诗的每段开头都以砍伐檀树起兴。

20、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创造出缠绵悱恻的情调,又能引起下文的故事,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