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案例研究 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数形结合,让学生“心中有数”

二年级学生理解“倍”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的直接基础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的认识,虽然“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如何将“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和未知的“倍的概念”衔接起来,是本节课的关键。所以教学中,重视学生对“数”的敏感性的培养,努力将直观的形和抽象的数巧妙结合,让学生“心中有数”,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

课的开始,教师提出“带上数学的小眼镜看一看,从一(1)班的花坛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接着出示一(2)班的花坛,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收集数据:蓝花有2朵,红花有8朵。学生不仅从直观图上看出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也感受到8朵红花里面有4个2朵,逐步地建立“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在后面的情境中,教师都让学生先收集数据,再发现关系,更深刻地感受“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与“几倍”的联系,在纠错中操作,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整个操作过程,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看着摆出的图来说概念,降低了理解和表述的难度。比较中突出要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提升了思维的水平。

 二、经历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数学的原始、初步的经验。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时需要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背景,让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有效对接”,使得日常生活经验“数学化”。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积累“数学化”的活动经验。在这节课上,教师积极创设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

首先,由教师示范圈到学生模仿圈,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很多学生课前对“倍”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概念模糊,认识不够深刻,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3倍的,再对原生态的经验进行加工,即蓝花有2朵,圈起来看作一份,红花有这样的几份,学生经历先思考,再模仿圈,使原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经验有效对接,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其次,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发现8朵红花里面有几个2朵,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当学生直观地发现蓝花有2朵,红花增加到8朵时,认识到红花里面有4个2朵,所以红花的朵数是兰花的4倍。教师并未满足学生这一直观层次的认识,而是让学生思考、探究:“怎样就能让人一眼看出红花里面有4个2朵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从而经历了圈、分、连等活动,积累“有几个2朵就是几倍”的认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类比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生发现虽然大家采用的方法不一样,但结果都是发现了8朵红花里面有4个2朵,所以一(2)班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

再次,在纠错中操作提升对倍概念的本质认识。让学生在思考辨析的基础上动手、动脑、动口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使操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获得的体验才会深刻、牢固,从而积累有效的操作经验。

最后,加强与算理的联系,形成倍的算法。教师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充分认识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学生对“倍”的含义的正确理解,为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搭建了脚手架。教学时注意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体验”到“抽象思维”的顺畅过渡,凸显“倍”的本质,引领学生“精致”地完成“倍”的概念的建构过程。

三、变式比较,凸显概念的本质

学生初步理解倍的概念以后,教师通过例题的多层变式,凸显“倍”概念的内在本质。

变式一:改变几倍数。2朵蓝花不变,增加红花的朵数,使几倍数发生变化,让学生感知红花有几个2朵,红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正确建构倍的概念。比较一:通过比较让学生感知红花的朵数是几个2朵,红花就是蓝花的几倍,提高对“倍”的认识的清晰度。

变式二:改变一倍数。6朵红花不变,改变蓝花的朵数,即“一倍数”发生变化,那么红花与蓝花之间的倍数关系也会相应改变。这里为了突出“一份数”,教师巧妙地创设纠错情境,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强化要根据一份数来确定红花应该几朵一份地分,在困惑中感受一份数的重要性与关键性,从而进一步把握“倍”的本质,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对“倍”的认识更加深刻。比较二:通过再次比较,提升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白蓝花有2朵,就看6里面有几个2;如果蓝花有3朵,就看6里面有几个3。

变式三:随着“花开花落”的情境,教师又通过变式引导学生理解“蓝花3朵,红花3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1倍”,“蓝花1朵,红花3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这两个特例,通过情境的过渡,改变“几倍数”和“一倍数”这两次变式,学生在变化的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倍”的表象,深化“倍”的认识。

教学片段与解读

一、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积累

师(出示一(2)班的花坛:2朵蓝花、8朵红花)你发现了什么?

生蓝花有2朵,红花有8朵。

师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

生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红花里面有4个2朵。

师你有什么办法能让人一眼看出红花里面有4个2朵吗?先想一想,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在练习纸上试一试。

学生操作。指名汇报。

师谁来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是圈的,通过圈我知道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

生我是连的,2朵红花一连,连了4个2朵,所以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

生我是2朵2朵地分的,红花里面有4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

教师相机评价。

师我们通过圈、连、分都可以看出8里面有4个2,所以我们就说一(2)班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

数学活动经验是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学生通过观察、模仿直观得出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可是,教师并没有满足结果,而是启发学生:“你有什么办法能让人一眼看出红花里面有4个2朵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练习纸上试一试。真正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操作中积累数学经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二、在纠错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

师孩子们看,这时一(1)班花坛里又开了一朵蓝花,现在红花的朵数还是蓝花的3倍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这里明明是3个2朵呀?

生蓝花又开了一朵有3朵了,红花也要3朵一圈。

师那现在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把你的想法用雪花片摆一摆、想一想,怎样摆就能让人一眼看出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

学生操作,指名上台摆。

师你是怎么摆的?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是3朵3朵地摆的。蓝花有3朵,红花有2个3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2倍。

师是的,蓝花有3朵,我们就要看6里面有几个3。(课件演示)

教师没有直接安排简单的操作活动,而是创设纠错情境,让学生在比较思辨中突出“倍”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红花不是随意圈的,要根据蓝花的朵数即一倍数来圈,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使操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从而加深对“倍”的本质的理解。

三、巧用情境,有效降低理解难度

师(出示3朵蓝花、3朵红花)日子一天天过去,花坛里的花开始凋谢了,现在你能说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吗?

生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1倍。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蓝花有3朵,红花也有1个3朵,所以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1倍。

师你思维很清晰,表达真准确。是的,当红花与蓝花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1倍。

师(出示1朵蓝花、3朵红花)也有2朵蓝花凋谢了,现在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呢?

生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因为蓝花有1朵,红花也有3个1朵,所以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倍的认识”中的“1倍”和“1份数是1”的特例,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教学中,教师巧妙创设“花开花谢”的情境,由“蓝花3朵,红花6朵→蓝花3朵,红花3朵→蓝花1朵,红花3朵”,为学生的思维搭建脚手架,有效降低理解的难度。并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更完整、更丰满。

教学反思

这节课围绕“倍”的概念,采用“立体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协调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从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操作活动时的兴趣盎然,展开想象时的静谧安宁,发现特征时的兴奋喜悦,巩固练习时的欢呼雀跃,整个课堂都紧紧扣住了孩子的心。在活动中,教师不断引领学生开展思维,积累活动经验。
作者:句容市崇明小学 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