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小语听课随笔 小学中段说明文如何上出语文味
来源:
2021-06-10 02:51:27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一、基于师情,确立教研思路我们三年级语文教师是一支年轻的队伍,由于初涉教坛,教学技能和知识底蕴的不足,导致我们常常被课堂中的“意外”问题所困扰,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尤其是对说明文的讲解更是困惑。因此,我们更关注小组教研,渴望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我们的困惑,提高课堂实效。教研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交流前阅读的广度与思考的深度,只有在阅读、思考基础上进行的教研,才能真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基于以上考虑,本学期我们以希望杯为契机,展开了教研活动,并确定了以“阅读、思考、深研、共进”为核心词的教研原则。
二、交流教学困惑,确立教研主题
在小组教研中,老师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其中对阅读中词语的教学困惑最大,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说明文的讲解未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语文味较淡。
2、对于体会说明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作用的能力有待提高。
3、对“初步感知说明方法”这个概念较模糊。
4、不知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说明文中的形象和语言。
根据这些困惑,我们进行了分析、提炼确定了本次的教研主题:小学中段说明文如何上出语文味
三、基于师情,建立教研模式
我们银河路小学三年级语文组均为青年教师,朝气蓬勃,干劲十足,但教学经验不足。为使教研活动扎实有效,我们根据组内的实际情况,以《恐龙》为课例,探讨中段说明文如何上出语文味,并初步确定了确定了“四研三磨”的教研方式,四研——研究教学问题,提升教师素养;三磨——打磨课例,优化课堂教学。
四、深入研讨,逐步提升
第一次教研:确定课例,共同寻招
确定课例:小组教师在深入研读了本册教材之后,一致认为《恐龙》这一课在本册书中的说明性较强,具有代表性。我们在之前对说明文的关注较少,不知说明文的讲解从何下手。而《恐龙》这篇课文在中段的课文中结构清晰,有各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学生兴趣较浓厚。所以我们最终确定了《恐龙》为本次校本教研的课例。本推举本组较有经验的魏文慧老师为本次课例主讲人。
共同寻招:本组教师在认真研读了课标和课文之后,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教学经验:
1、根据文本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精心为学生挑选图片,借助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感知说明的对象。
3、通过对说明文的讲解,可引导学生试着介绍说明简单的事物,学以致用。
第一次磨课:小组反思 发现问题
经过魏老师的精心备课之后,我们进行了第一次磨课。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魏老师对文本的把握不够,对课标的把握较欠缺,整节的重点都放在了认识说明方法上,从雷龙的讲授一直到鱼龙翼龙的自学,教师始终将说明方法贯穿始终。在课堂上,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失去了对文本探究的兴趣。语文味儿的体现少之又少。
第二次研讨:解决问题 集体备课
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小组成员进行激烈的讨论,各抒己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1、明确课文重难点,以此为契机进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恐龙的种类及外形特点,教师应以“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为中心展开,引导学生去理解恐龙的“千奇百怪”,引导学生抓住恐龙的特点,为下一步的写作打下基础。
2、为学生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恐龙的特点。三年级正处于低段向中断的过渡阶段,部分学生对恐龙了解较少,可借助图片帮助学生去理解。
3、第二课时要体现文本的完整性。可将复习导入的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恐龙有了哪些了解”调整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恐龙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让学生对恐龙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也为后面的板书做好准备。
第二次磨课:精心修改 学以致用
魏老师结合小组教师提出的建议,精心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第二次讲课。在本节课中,第一次讲课中出现的反复讲说明方法这个问题有了解决。并出现了很多亮点。
1、对文本有了一个阶梯式的设计,确立了“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学生自学”这样的学习步骤。
2、更加关注文本的整体性。为了学生理解的整体性,魏老师从回忆文本入手,让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板书设计更加有新意。用简笔画画出恐龙的模型,将形态、特点写在恐龙的身体上。
但二次试讲仍然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1、对说明方法避而不谈。一讲中魏老师过多讲解说明方法,而这一次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避而不谈。未能达成“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的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这一目标。
2、对于“雷龙的学习”蜻蜓点水。其实对于雷龙的学习很关键,它要给学生已学习方法的指导,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在课堂上,魏老师确实找到了学习雷龙的关键词语“庞然大物、比六头大象还要重、雷鸣一般”,但由于备学生不够充分,导致内容讲解不够深刻。反思后,我们觉得可以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并说出句子好在哪儿,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说明方法。
3、小组合作问题不够明确。教师出示的小组合作要求是:A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此类恐龙的语句。B用一两个词语说出此类恐龙的特点。C 说说这种恐龙让你印象深刻的原因。当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时,场面较混乱。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如“自由读课文”这一问题的提出,跟小组合作的要求相矛盾。还有C问题的设置,学生更是不知所措。由于问题的不明确,学生小组合作的效率不高,几乎是一边问要求一边合作。所以教研后,经过反思我们组决定将小组合作的要求改为:要求:
A选一选——在梁龙、剑龙、三角龙中选择一种你们最感兴趣的恐龙。
B画一画——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此类恐龙的句子。
C说一说——用一个或两个词语说说此类恐龙的特点。
D找一找——找一找描写恐龙特点的关键性词语。
第三次教研:抓住难点 各个突破
在第二次试讲之后,我们发现我们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小组合作问题的设置及对雷龙的学习引导上。经过教研我们进行了如下的修改
1、小组合作时,问题再一次简单化,清晰化。我们将小组合作的要求设置为:
A在小组长的主持下,选择一种你们最感兴趣的恐龙进行自主学习。
B用一个词语说出此类恐龙的特点。
C找出描写此类恐龙的关键词语。
2、对于雷龙的引导,我们又集体研读了教材,确定了雷龙的特点就是“大”,以免教师在讲解中偷换概念;其次魏老师应该多一些预设,以此来逐渐提升自己的教育机智;在雷龙的讲解上,教师应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认识雷龙,初步感知说明方法。
第四次磨课:抓住细节 聚焦重点
在第三次教研的基础上,我着重在雷龙的引导及小组合作上下功夫。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不是很理想。问题依然是小组合作问题的设置上,二是在说明方法的讲解上只是点了一下,初次出现的名词未给学生做任何的讲解。
四、归纳共识 智慧共享
在一次次痛并收获着的尝试后,我们觉得小组合作问题的设置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一目了然,包括雷龙的讲解都可以在表格中进行。
五、赛课归来 提升总结
经过一系列的研讨、磨课,我们对中段说明文的语文味儿有了自己的认识。
1、说明文的段与段之间联系紧密。说明文的段与段之间是紧密相连的。我将恐龙的六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分别为:
一、大约两亿年以前,恐龙足迹遍及整个世界。
二、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三、鱼龙和翼龙是恐龙的亲戚。
四、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
五、恐龙是卵生的。
六、大约6500万年以前,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了。
概括完毕,如果把这些句子组织在一起,也能成为一篇文章。把这些概括的句子加以具体描写,展开来写,就成了一篇完整的、生动的说明恐龙的文章了。我们平时的写作,就是把概括(提纲)展开来写的过程。
接着我发现,这几个自然段无论怎么换,都不合适,因为段与段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当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时,并不是茫然地,随便地进行的,而是要把他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有机”就叫做“内在联系”。
这就是说明文谋篇布局的特点。
2、在说明介绍事物时,学生可从多方面着手,这是对说明文语文味儿的最好诠释。对于中段的学生,课标中指出“初步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对于中段学生,我们只需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些说明方法即可。我们可转换思路,从谋篇布局上来考虑。三年级上册习作五中让孩子为动物设计动物名片,很多孩子都是从单一的角度来介绍动物。基于这样的实情,我们在说明文的讲解中可加强对写作方法的渗透。
3、说明文也可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感知词语的表达作用。说明文不同于记叙文,它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对于中段的学生,可以借鉴学习其它体裁的文章,通过抓关键词语的方法来理解事物的特点。
4、说明文的学习要注重方法的引导。说明文中会反复出现一些说明发放,对于中段学生,可分层次、阶梯性的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次我们确立了“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学生自学”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5、说明文的学习要注重朗读的指导。我们可根据说明文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升华自己的认识。
结束语:
在大家的共同的努力下,呈现出了魏老师所讲的这一课。魏老师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本组教师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为本次教研工作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同时,大家也得到了成长和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研活动当中,我们将会一如既往,不断开拓,不断提升教研水平,优化课堂教学。
三语组 魏文慧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