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优秀论文利用多媒体推导公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来源:
2021-06-11 13:41:01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优秀论文利用多媒体推导公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摘要:恰当使用多媒体是高效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需要。多媒体在直观教学中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丰富而鲜明的感性材料,它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它可以帮助推导公式理解算理,激发学生想象力;它可以生动地再现书中的主题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它可以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增加知识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主体意识;它可以及时点拨学生思维的困惑,再现知识发展过程。
关键词:恰当使用;多媒体;直观教学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使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选择和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会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不能盲目滥用多媒体,要选取多媒体的最佳作用点,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为依据,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在多年的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在下面几方面适时应用多媒体能提高课堂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推导公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标》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其中“空间与图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而几何图形公式的推导的关键是理解算理,是学生能否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解决问题的保证,因此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公式的由来特别重要。但是,由于小学生缺乏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较弱,单纯靠教具和教师的说教学生难以展开正确、合理的想象,从而影响空间观念的形成。如果这时能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借助于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的大量感性材料,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充分地利用已学过的基础知识,着眼于图形内在联系进行转化,使学生自己推导各种公式,寻根问底,探究规律,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例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将书中的圆形,由静态变为动态,用微机先出示一个圆,以其中一条直径为标准,将它分成红蓝色各一半,然后把它平均分成8份,展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把它平均分成分16份、32份、64份……继续拼成一个新图形。借助微机动态的演示,随着等分份数的增加,就把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过程动态呈现,从而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知材料,为大胆合理的想象提供了充实的基础。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并且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圆的面积公式。这种用微机作为辅助手段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知道圆的面积公式的由来,而且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困难,思维也受到阻碍。小学阶段由于刚刚接触立体图形,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这时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充分挖掘教材,有利于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发思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突破思维障碍。《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这一课,平移距离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会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教学时我充分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交流的空间,然后利用多媒体特有的动画效果,从点到线再到形,让学生在边看边数的过程中进行平移验证,轻松地解决了教学的难点。最后指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学生轻而易举就完成了。同样,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后的图形也是学生在测验卷经常失分的地方,我利用多媒体动画的效果,在教师的解说中通过 “闪烁”、“变色” 把旋转的轨迹表现出来,个别学生还有疑惑时,我把过程再现,使学生动手操作不再困难。既解决了学生的思维困惑,又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多媒体课件使用的过程中,采用动态演示与讲解,观察与操作融为一体,做到了把知识化难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感知,扫清了学习的障碍,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三、利用多媒体再现书中的主题图,培养学生的思维力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在这种愉快的情绪下,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让难点逐层剥离,使学生突破掌握。
高年级在应用题教学中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及内在规律的掌握是比较困难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基础与关键。现代化媒体能形象地模拟思维世界,再现思维过程,促使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散思维过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可视图形——线段图,并创设按题配置的活动物景,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和问题、单位“1”与几分之几的量的相互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
四、利用多媒体及时点拨学生思维的困惑,再现知识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利用多媒体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伴以“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及时纠正解题方法,使之印象非常深刻。
又如,在六年级总复习时,有一道判断题“直径是所在圆的对称轴”,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为这道题是正确的,当我告诉他们这道题是错误的时,很多孩子都很意外,执意认为是对的,不知道错在哪里。我明白这是孩子们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对“对称轴”这个概念没理解透彻的缘故。这时我适时调整,利用多媒体演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多种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并通过“闪烁”“变色”与“圆的直径”对比,使学生顿时明白错误之处:对称轴是一条直线,而圆的直径是一条线段。
五、利用多媒体获取知识,增加知识容量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只有精心安排一些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特别是六年级下册,大部分都是复习课,以练习为主,如果单一的依靠小黑板、卷子、书本等传统的呆板的练习形式,时间长了学生会感到乏味,表现出厌倦。而《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维目标的培养,正需要形式多样的练习。这时如能利用多媒体练习课件安排大容量的、形式多变的练习,不仅省去了板书和擦试的时间,而且课件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发挥其作用,在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既省时,又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让学生在练题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不再让孩子们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反而使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在玩中学的有趣的事。既达到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提高了练习的效率的目的。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