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造成肝损害的表现是什么 抗结核药物造成肝损害的表现是什么转氨酶)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抗结核药物造成肝损害的表现是什么,抗结核药物造成肝损害的表现是什么转氨酶)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肺结核并不少,必须予以抗结核化疗。化疗时最怕什么呢?多数医生并不怕没有效果,因为耐药结核并不占多数,怕的却是药物不良反应。
#生命摆渡人# #健康明星计划#
[蜡烛]在所有抗菌药物中,抗结核药的安全性不是最高的,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不良反应,其中以肝损伤最为多见,危害性最大,称之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
[蜡烛]ATB-DILI是我国药物性肝损伤常见原因之一,轻者表现为一过性转氨酶升高,重者可致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不得不中止抗结核治疗,从而影响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蜡烛]ATB-DILI可以是抗结核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伤,也可以是肝脏对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变态反应。可以表现为无症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也可呈急性肝炎表现,甚至发生暴发性肝细胞坏死,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慢性肝炎。血清生化检测结果:ALT≥3倍正常值上限(ULN)和(或)总胆红素≥2倍ULN;或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同时升高,且至少l项≥2倍ULN。
[蜡烛]ATB-DILI的发生率所统计约为2.0%~28.0%,各家报道的数据不一,与其诊断标准不同有关。
[蜡烛]什么样的人容易发生这种药物性肝损伤呢?
[蜡烛]老年人、酗酒、肝炎病毒感染或合并其他急慢性肝病、营养不良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等是本病的危险因素。
[蜡烛]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宿主因素、环境因素和药物因素等。
[左上]宿主,也就是服药者(结核病人),其身体的遗传因素决定了其对药物的具体代谢方式或途径。这其中的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体、免疫反应的进程都决定了药物是否会引起肝损伤及其程度。
宿主的非遗传因素就有年龄,越大的越容易受损。有各种病毒性肝炎,比如常见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患病率很高,如同时罹患结核,就较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合并其他急慢性肝病者,如酒精性肝病患者在服用抗结核药时也容易肝受损。营养不良者或低白蛋白血症很容易引起药物性肝损害;而严重的结核病,又容易继发营养不良,两者互相影响。
[左上]药物因素,不同的药物引起肝损害的机率不同。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利福布汀和利福喷丁等发生DILI的频率较高,氟喹诺酮类药物、乙胺丁醇、氯法齐明、贝达喹啉、德拉马尼、克拉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发生DILl的频率较低,氨基糖苷类、卷曲霉素、环丝氨酸和利奈唑胺等发生频率极低。
[左上]酗酒也是引起肝损害的原因之一。
[蜡烛]ATB-DILI可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炎,肝细胞型、黄疸型或混合型均可出现,严重者可因肝衰竭而致命。
[蜡烛]治疗的难点在于是否停用或换用抗结核药。
[左上]一般认为,应根据患者的肝损伤程度、有无肝损伤相关危险因素和结核病严重程度等进行综合判断。
[左上]对于仅表现为单纯ALT升高的肝损伤患者,待ALT降至<3倍ULN时,可加用链霉素或阿米卡星、异烟肼和乙胺丁醇,每周复查肝功能,若肝功能进一步恢复则加用利福平或利福喷丁,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视其基础肝脏情况等考虑是否加用吡嗪酰胺。
[左上]对于ALT升高伴有总胆红素升高或黄疸等症状的患者,待ALT降至<3倍ULN及总胆红素<2倍ULN时,可加用链霉素或阿米卡星、乙胺丁醇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若肝功能进一步恢复则加用异烟肼,待肝功能恢复正常后,视其结核病严重程度及基础肝脏情况等考虑是否加用利福喷丁或吡嗪酰胺。
[左上]对于肝损伤合并过敏反应(同时有发热、皮疹等)的患者,待机体过敏反应全部消退后再逐个试用抗结核药物,试药原则:可先试用未曾用过的药物,此后按照药物致敏可能性由小到大逐步试药。如考虑为利福平引起的超敏反应,不建议再次试用。
本文抗结核药物造成肝损害的表现是什么,抗结核药物造成肝损害的表现是什么转氨酶)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