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汪精卫简介,汪精卫简介,子女)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王一博无名大年初一上映# 关于...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汪精卫简介,汪精卫简介,子女)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王一博无名大年初一上映#

关于无名中叶先生的背景介绍,看完之后更期待了![奋斗][送心]

1、电影《无名》王一博叶秘的原型是汪锦元。汪锦元是汪精卫的秘书,出生在苏州,母亲是日本人,后来回国后就加入了汪精卫的队伍。

2、汪锦元对外是纨绔子弟形象,吃喝玩乐样样精通,但他真实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

3、汪锦元利用身份,刻意结交汪伪政权上层人物,他自由出入各机关,获得大量有价值的机密情报,从1940年9月到1942年7月,2年时间,他出生入死,为党工作,建立功勋。

4、1942年7月29日,由于受到 “佐尔格国际间谍案”的牵连,汪锦元被逮捕,后被押赴到日本受审。汪锦元被判处死刑,关押进鸭巢监狱等待执行。

1943年4月1日,汪锦元一行人被引渡回国,7月汪锦元被判处无期徒刑,关押进日本宪兵监狱。

1945年5月30日,经过组织的多方努力,被捕近三年的汪锦元才被营救出来。

5、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汪锦元喜极而泣,欢呼雀跃,热烈庆祝。他向领导自己战胜凶恶敌人的所有上级和患难与共的战友,从内心致以最崇高的敬意。9月的一天,扬帆指令汪锦元前往国民党刚刚接管的上海做地下工作。临行前,华东局书记、新四军政委饶漱石特地接见了汪锦元、陈一峰等人,对他们在抗战期间的工作给予表彰,并要求做好日后的工作。这是华东地区最高领导人的接见,规格之高非同一般。

6、打入汪精卫公馆“卧底”近两年,绝密情报受到周恩来表扬。

汪锦元能够打入到汪精卫身边当日文翻译兼秘书,和他在上海的经历大有关系。

7、76号,实际上是一个地名,就是上海极司菲尔德路76号。抗战期间,汪伪政权建立了一个特务组织,总部就设在上海极司菲尔德路76号。后来,人们就把76号当作汉奸特务机关的代名词。

76号的头目叫李士群,李士群在中国的特工界非常出名,高手中的高手。

所以,在1938年,就是日本占据上海(各租界除外),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开始了长达四年多的孤岛时期。

政治:此时国内外各方势力混杂,互相角力,形成了历史上独特的一个时期。

大汉奸汪精卫原名汪兆铭,早年间也是一位意气风发的革命党人,因为其年轻时一表人才、风流倜傥,所以一生艳福不断。在与富商之女陈璧君结婚后,汪精卫还有过两段鲜为人知的恋情。

1907年,汪精卫为了筹集经费,前往南洋各国宣传革命。在马来西亚槟榔屿演讲时,当地的富商陈璧君为其风采所倾倒,顿时心生爱意,不但到处追随捧场,还让家里为其捐了一笔巨款,使汪精卫万分感激。为了能够更多地接近汪精卫,不久后,陈璧君又随汪精卫来到了日本,并参加了革命组织。

1910年2月1日,汪精卫因密谋刺杀清廷摄政王载沣一事败露,而被关入狱中。在汪精卫被清廷关押期间,他身边的朋友们都不敢去探望,只有陈璧君不离不弃,她不惜动用重金买通狱卒,只为能给汪精卫送衣送饭。长此以往,面对陈璧君的苦苦追求,汪精卫也逐渐被其打动,他感叹道:“唯有璧君最真情!”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陈璧君向汪精卫提出了正式结婚的要求。汪精卫心中感激陈璧君多年来的默默付出,于是在征得兄长王兆镛的同意后,于1912年初在上海与陈璧君举行了婚礼。

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汪精卫与陈璧君结婚之前,1907年,有次因为工作需要,汪精卫去找方声洞商量公事。在方声洞家,汪精卫见到了方声洞的姐姐方君瑛,没想到豆蔻年华、明艳照人的方君瑛对汪精卫一见钟情。

1921年,汪精卫与陈璧君在广州创立了一所纪念朱执信的“执信中学”,意在培养革命人士。为了管理学校,陈璧君请来了曾醒和方君瑛执教。结果没想到,这一下子让汪精卫与方君瑛来了个旧情复燃。陈璧君因为从小娇生惯养,脾气非常不好,汪精卫一直苦于自己婚姻不幸,此时再见方君瑛,压抑多年的情绪终于爆发,而方君瑛也情不自禁地投入了汪精卫的怀抱。此时,恰好陈璧君不在国内,因此,汪精卫与方君瑛二人常常出双入对,甚至不避外人,俨然正常夫妻一般。

脾气火爆的陈璧君得知此事后,匆忙赶回国内大闹一番,并跑到学校向方君瑛发难。汪精卫虽然对陈璧君的所作所为极为不满,但他却无法摆脱困境。方君瑛思前想后,为了顾全汪精卫,也为了自己的尊严,1923年6月14日,方君瑛自杀身亡。方君瑛之死,使汪精卫与陈璧君二人之间的关系再也无法挽回。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因为思念方君瑛,汪精卫经常找曾醒聊天,一天,汪精卫突然在曾醒处发现一名女子长得很像方君瑛。据人介绍,这名女子名叫施旦,是曾醒兄长一个凌姓下属的姨太太,不但貌美如花,而且才华出众。于是,汪精卫立即对她展开了追求,很快二人便坠入爱河。

1935年11月,汪精卫被人行刺受重伤,医生断言,他只有10余年的寿命。得知此事的汪精卫心乱如麻,经常对陈璧君恶语相向。考虑到汪精卫的身体,陈璧君也不敢多言,只能借故出游,以此来缓解他们夫妻间的关系。而这也给了汪精卫与施旦接近的机会,在陈璧君不在汪精卫身边的时候,施旦便频频往来于汪精卫的官邸,成为了汪精卫身边的一名重要人物。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施旦与丈夫离婚,心甘情愿地跟在汪精卫身边做一个情人,而汪精卫则顺势安排施旦做自己的私人秘书。尽管陈璧君对此不满,但想到汪精卫的身体,也只能沉默接受。施旦自此开始身兼多职:情人、秘书和管家。

1944年1月,汪精卫病情恶化,决定前往日本医治。因为此去只能有陈璧君陪同,所以在临行前,汪精卫对施旦说:“如果我能康复生还,当然和你重聚。否则,等我棺木运回,你即可离京,隐姓埋名。”

11月10日,汪精卫在日本病逝,终年61岁。施旦得知汪精卫去世的消息后,自知罪孽深重,悲痛之余,她躲到了香港,从此隐姓埋名,吃斋念佛。

汪精卫对身边的人,按照亲疏远近,有“五种”不同的称呼:

最普通的关系,则称呼为:姓氏+先生。

进一步的关系,则称呼为:字+先生。

再进一步的关系,则称呼为:姓氏+同志。

如果已被引为知己,则称呼为:字+兄。

如果已被引为心腹,则称呼为:字+弟。

 

金雄白,字英述,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资深媒体人,1939年投靠汪伪政府,历任法制、财经方面多项伪职,并曾任伪《中报》总编辑。

 

汪精卫第一次见到金雄白,称呼他为:金先生。

 

谈了一会话,得知金雄白与自己的秘书曾仲鸣,是很好的朋友,便立即改口称呼他为:英述先生。

 

又谈了一会话,看到金雄白对自己发表的多篇文章,都能够信手拈来,引用自如,遂马上又改口称呼他为:金同志。

 

正说着,秘书曾仲鸣进来了,他向汪精卫介绍说:

汪主席,这位金先生,就是当年,桂系在上海,想秘密逮捕我们,是他打探到了这个绝密消息,提前告诉了我,我又汇报给您,我们才得以出洋躲避的......

 

汪精卫听后,立即站了身来,伸出手来,握住金雄白的手,对他说:喔,英述兄的大名,我刚才就觉得耳熟的很呀,总觉得您与我的一件什么事情曾有过关联,不想就是当年救我们的那件事呀,多谢多谢,英述兄,请坐请坐!

第二天,汪的副官来到金雄白家中,送来一样东西:

一张宪政实施委员会委员的任命状,

然后,副官出示了汪精卫的便条,其上写着:

英述弟:昨日会晤,心中甚为感念,现敬送薄礼些许,请务必笑纳……

唉,看来,汪精卫已把金雄白引为自己的心腹了!

@六福雅士 评曰:

多年后,李敖也看到了这段故事,不禁哑然失笑,还活学活用。

当他见到凤凰电视主席刘长乐时,

马上这样称呼:长乐主席吾兄老弟。

寥寥八个字,就把“名号、官职、敬语、友谊”四大要素,全部表达出来,无一漏项,既正式庄重,又风趣幽默。

-END-

@六福雅士 风趣幽默,谈史论道。

三船敏郎出生在青岛,后来随家人迁至大连,并在那里完成的学业。 以前许多媒体都把三船敏郎的这幅照片介绍成年轻时的汪精卫或年轻时的蒋纬国。大错特错。[捂脸]

郑国柱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三船敏郎(1920年—1997年)是日本的著名演员。他曾主演过《罗生门》《人证》《山本五十六》《吟公主》等影片,因主演《罗生门》而获得第十二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被人们称为“世界的三船”。三船敏郎走上影坛,完全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第二次大战之后,三船敏郎从中国回到日本。这时,他父母双亡,他要自己闯荡人生。他写信给一位在东宝电影公司当摄影师的同学,要求他帮助自己谋个摄影师的职务。他的同学也愿意帮忙,向公司介绍了他。但由于负责人事的人的疏忽,把他的简历放错了,他意外地接到一份招考演员的通知。明明是考摄影师,却让他去考演员,当然是希望不大了。但他还是去应考了,心里没有抱什么希望。在口试和表演小品时,他表现得既随便又傲慢。考官让他表演笑一笑,他却不客气地说:“你们把笑看得太简单了,突然要我笑,能笑得出来吗?”考官又说:“你的酒量有多大?”三船敏郎夸口说:“喝一升也不醉。”三船敏郎流里流气的神态,引起了在一边观察的名导演山本嘉次郎的注意,他看出这是一块演员的坯子,要让他演流氓无赖,保准比真的还像。结果事情完全出乎三船敏郎的意料,他被录取了,成为4000名应考者中有幸被录取的16名男演员之一。三船敏郎走上影坛,先是担任配角演员。1948年,他的才能被著名导演黑泽明发现,让他在《泥醉的天使》中担任主角,他演的流氓青年非常逼真,比那些生活中的流氓毫不逊色。他获得了成功,并一举成名。【点评】三船敏郎因偶然的机会走上影坛,但他的演技才华和勤奋努力,却是他成为“世界的三船”的关键所在。

在伪法庭上,法官问黄逸光:“汪主席待你恩德高厚,你为何恩将仇报要暗杀他?”黄逸光回答道:“私谊岂可有害公理?”墨西哥归国华侨黄逸光,潜伏在汪伪组织,积极准备刺杀汪精卫,后因军统被捕人员的出卖于1940年11月19日被捕。1941年12月17日,黄逸光英勇就义。

临死前,他大书“可爱的中华,我要为你歌唱,我要为你而死”。其爱国之浩气令人感动。

黄逸光,1935年因发起徒步环球旅行,走到法国时与在此休养的汪精卫结识,受到汪精卫的赏识。

抗战爆发后,黄逸光终止行程回国,在武汉时曾在汪精卫家留住,并由汪精卫介绍到昆明航校受训,后以身体不适合飞行改做地勤。

汪精卫投日后,其妻弟陈耀祖劝黄逸光在空军中响应汪精卫的“和平运动”,黄逸光将此事向处长王叔铭汇报,王把他介绍给了军统。

黄逸光在接受短期特训后赴宁,潜伏在汪伪组织,并担任伪职。但可惜的是,刺杀汪的计划没能成功,反而被捕牺牲。

像黄逸光这样的爱国青年,当时还有很多。江苏吴县人陈三才,留美回国后创办北极电冰箱公司,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工程师学会,是一个爱国知识青年。

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就曾协助军队抗日。上海沦陷后,他结识了戴笠,并以朋友身份协助军统局在沪的工作。出于爱国激愤,他决心投入除汪行动,因无法接近汪精卫,故在暗中寻人找关系,想以重金买通汪的左右行动。

不幸遇见一个自称能杀汪精卫的白俄,被骗了钱后又被出卖给76号,于是被捕入狱,曾受到汪精卫亲自审讯,陈三才拒绝反悔。囚禁三个月后,于1941年10月2日被押赴南京雨花台枪杀。

陈三才被捕后,戴笠曾令上海区尽一切可能营救,未能成功。陈三才被害后,军统局呈请蒋介石为他题字,并以清华大学同学会的名义为陈三才举行了隆重追悼会,还有意把他列入军统局上海区行动员的名单。

邵明贤,毕业于浙江警官学校,抗战前曾任南京江宁县警察局局长,为时任县长的梅思平所器重。抗战开始后,邵明贤在贵州办理警官训练班,接到已投汪的梅思平来函邀他去宁,于是向戴笠报告,愿借此机会去南京除汪,被批准。

1939年,邵明贤出任伪浙江省党部书记长,次年调南京为伪警察厅督察处长,后不慎失密被捕,于1941年12月17日被杀。

除此而外,还有军统南京区副区长上尚振声,于1939年被捕,奉戴笠之命投汪,出任伪独七旅参谋长,他曾集合手下,准备攻入汪宅而杀之。事发被捕,关在上海后,后于1942年1月8日被杀。

像黄逸光、陈三才、邵明贤、尚振声等爱国青年,原非军统,他们谋刺敌酋,舍身取义,将永垂民族史册,让我们铭记他们的名字吧!#历史# #人物#

(图一为黄逸光;图二为陈三才;图三为邵明贤)

1944年11月10日,在日本名古屋帝国大学医院,地下室里没有暖气,汪精卫发烧高达40度,吃力地说出遗言:“我要回国……”

汪精卫咽气前两天,11月8日,美军对名古屋进行了大规模空袭,在爆炸的隆隆声中,日本大势已去。

61岁的汪精卫死后,妻子陈璧君将他的遗体带回了中国,安葬在南京中山陵附近。

面对这样一个大汉奸,民众更多的是唾弃和骂声,蒋介石下令将他的墓炸开,尸体重新火化,骨灰不知所终。

得知汪精卫死讯后,国人都只觉痛快,但当时的大师胡适却大动怜悯之心,在日记里写道:“汪精卫死在日本病院里,可怜。精卫一生吃亏在他以‘烈士’出名,终身不免有‘烈士’情结,他总觉得‘我性命尚不顾,你们还不能相信我吗?'”

要知道,胡适和汪精卫之间关系紧密,感情颇深,说出这样的话也不意外。

汪精卫当权的时候,胡适曾经找汪精卫办过不少公私事情,其中有一件事是请汪精卫出面释放陈独秀,“为国家保存种子”,而汪精卫也办到了,四天之后,便将陈独秀放了出来。

胡适和汪精卫私交甚好,当汪精卫做了大汉奸之后,他对汪精卫的卖国行为也一直保持沉默。

他们很早就认识了,曾和徐志摩等人一起在杭州、海宁游玩,胡适在日记里曾写道:“我同精卫回旅馆,谈政治甚久。”

而作为同行者的徐志摩,也在自己到底日记里记录过胡适和汪精卫的相处细节:“叔永介绍了汪精卫。1918年在南京船里曾经见过他一面,他真是个美男子,可爱!适之说他若是女人一定死心塌地地爱他,他是男子……他也爱他!”

胡适和汪精卫之间走动也很勤,除了书信往来之外,当1935年11月1日,汪精卫被人行刺,连中三枪后,胡适还亲自登宅慰问,关心备至。

后来汪精卫因为投敌变得名声很臭之后,胡适和汪精卫渐行渐远。

#打卡挑战局#

[微风]蒋介石是继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一号领导人,他本人也常以“总理唯一接班人”自居,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据记载,孙中山临终时呼唤了宋庆龄,呼唤了汪精卫,却唯独没有呼唤蒋介石。那么,蒋介石到底如何发迹并走上权力巅峰的?

[微风]蒋介石作为国民党代表领导人之一,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在为孙中山工作的时候,深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甚至被孙中山定为“唯一的接班人”加以重用和培养。

但事实却和他所说得大相径庭,孙中山先生在1925年3月11日病重,12日凌晨1点就已经处在神志昏迷的状态中,4点30分喊了妻子,6点30分叫了汪精卫的名字,直到上午9:30去世之前,再也没有开口说一句话。

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不仅在生前没有在公开场合表明要让蒋介石接受自己的位置,弥留之际也没有对自己的身后事进行妥善安排,蒋介石所说的临终托孤和定下接班人的话语根本不成立。

孙中山先生在工作的过程中,一直倚仗的是黄兴,陈其美,朱执信,陈炯明等人,不仅政治上的事情交给他们处理,在军事上也多有倚仗,将这几人当成自己的左右手一般对待。

当时的蒋介石还没有资格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心腹,更别提因为优秀的表现而受到特殊栽培。

1905年,陈其美将蒋介石介绍给孙中山先生后,二人并未有太多交集,此时孙中山先生忙于政务,蒋介石并没有机会展现自己,反而是陈炯明和蒋介石之间来往密切。

1922年4月陈炯明叛变,蒋介石得知消息是事实后,立刻公开声明,断绝和陈炯明之间的友人关系,1924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北上之前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党军秘书,自此之后二人没有任何政治上的直接建议。

根据时间线可以判断得出,孙中山从未对蒋介石委以重任,二人私交一般,但蒋介石最后依旧登上了权力高峰,他的贵人鲍罗廷在其中“功不可没”。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国民党中央党部被刺杀,这个消息震惊了国民政府委员会,立即联合军事委员会召开了紧急会议。

孙中山先生去世后,鲍罗廷接替了孙中山所掌握的核心权力,国民党中央下达的一切任务和指令都需要鲍罗廷首肯,整个广州几乎成了他的一言堂。

廖仲恺死后,鲍罗廷第一时间安排汪精卫,许崇智,蒋介石三个人分别掌管政治,军事和警察方面,这个决定成为了蒋介石人生的转折点,也是他在国民党内部真正意义上的被重用。

蒋介石掌权之后仔细分析了利弊,目前为止对自己继续向上爬能够造成威胁的只有汪精卫和许崇智,还有提拔他的鲍罗廷。

于是他第一时间对许崇智下手,以怀疑许崇智刺杀廖仲恺来对其发难,许崇智为了保命,不得不逃到上海。

[微风]1926年3月,蒋介石软禁了苏联顾问,同时逼迫共产党退出国民党中央和第一军,蒋介石用这样的方法将自己的有力竞争对手“逐一击破”。

好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我党就意识到了国民党内部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变化,再也不是一心一意为了百姓考虑的组织了,蒋介石逼迫我党退出也是在另外一种层面上成全了我党的后续发展。

鲍罗廷虽然对蒋介石有提拔之恩,但是蒋介石是不会允许他一直居于自己目前的位置之上的,中山舰事件就是蒋介石野心的体现。

他在“二大”时通过对中央执行委员的竞选来探测了自己目前拥有的支持率,很快就反应过来鲍罗廷已经不是自己的对手了。

于是针对鲍罗廷制定出来的“整理党务案”就出现了,鲍罗廷也如蒋介石所愿那般被架空手中所有权力,蒋介石表面上对他依旧非常尊敬,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对他当年的提携和重用之人表达感谢,但实际上却将鲍罗廷的势力全部吞并。

汪精卫终于意识到蒋介石的狼子野心有多可怕,但是一切都晚了,他已经没有和蒋介石继续争斗的实力,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选择了退出。

1926年4月,汪精卫从广州离开,前往马赛躲避蒋介石的迫害。

此后,蒋介石彻底成为了国民党内部的一把手,再加上宋美龄这个“贤内助”的支持,疯狂吞并周边势力,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蒋介石很快就发现,当时被他用奸计逼迫退出国民党的我党已经发展壮大,于是他开始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和我党作对上。

参考文献

《党史天地》#历史#

1919年,我国爆发了旨在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期间,有一位学生领袖参与起草了著名的《五四宣言》,他就是许德珩。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很多受“五四运动”影响的革命人士继承并发扬了“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召开了九三座谈会,1946年,九三座谈会正式更名为九三学社。作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许德珩自然也成为九三学社的创始人。那么,许德珩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后来他又过得怎么样呢?

许德珩出生于1890年,江西九江人,从小就天资聪颖,不仅接受了传统国学的熏陶,也接受了新式思想的教育。稍微长大后,许德珩离开家乡进城求学,因为条件困难,没钱在城里吃饭,他每天步行四十里路赶回家,第二天再到学校。两年时间风雨无阻,不仅锻炼了强健的体魄,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1909年,许德珩经过老师的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开始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许德珩弃笔从戎,参加了宪兵队,之后陆续参加了二次革命等反对袁世凯的军事行动,后来回到家乡继续求学。

1915年,许德珩考入北京大学,在北京读书期间,他结识了李大钊等人,受他们影响开始参加新文化运动。1919年,著名的五四运动爆发,许德珩是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并且参与起草了著名的《五四宣言》,一时之间成为人尽皆知的名人。

1920年,许德珩赴法勤工俭学,在法国期间,他与蔡元培等人一起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时国内也处于剧烈变革阶段,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之后,国内的形势发动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两党第一次合作开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正式爆发。受国内革命浪潮鼓舞,1927年,许德珩回国,到达武汉,加入国民革命军,担任了总政治部秘书长以及黄埔军校政治教官等职务。

也是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陆续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许德珩也离开了武汉,前往上海从事翻译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许德珩担任了江西抗敌后援会主任委员,在自己的家乡宣传抗日救国,为抗战的取胜做了很多工作。抗战胜利后,许德珩发起成立了著名的九三学社,并担任了九三学社第一任理事长。

建国后,许德珩先后担任了政务院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水产部部长等职务,此后他陆续担任了第四届、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以及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为新中国的副国级干部。当时许德珩虽然属于九三学社,但一直全力支持我党的政策,并且渴望加入我党,不过,直到1979年,许德珩的这个愿望才实现,他也在89岁这一年成为我党的正式党员。晚年的许德珩主要生活在北京,于1990年因病去世,享年100岁。

值得一提的是,许德珩的女儿名叫许鹿希,许鹿希的丈夫就是我国的“两弹一星”元勋、中科院院士、核物理学家邓稼先。1951年,邓稼先也加入了九三学社,1956年,邓稼先正式加入我党,此后他带领科研人员参与了“两弹一星”工程,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民国有一神算子,他13岁上北大,17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会议员,不料,他却给自己算出短命的结局,为了改命,他移居香港,可依旧没能逃脱死神的魔爪……

 

此人名叫林庚白,是民国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自幼天资聪颖,才华横溢,4岁能作文,7岁能写诗,被街坊邻居们视为“神童”。

 

在13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京师大学堂(后来的北京大学)。在校期间,他在先进思想的洗礼下,愈发厌恶腐朽的清王朝。

 

1910年,林庚白经汪精卫介绍加入同盟会,从此跟着孙中山闹革命。此时的他只有14岁,是同盟会中年纪最小的会员,但是却对革命事业有着强烈的热情。

 

1913年,林庚白被推举为国会议员并兼任宪法起草委员会秘书长。与此同时,他还在北京大学找到了一份兼职——俄文系教授。

 

就这样,17岁的林庚白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会议员和大学教授。除此之外,林庚白还有一个长处,那就是还精通并笃信命理之学,简称“算命”。

 

林庚白算命奇准,其中最知名的一件事情就是他预言到了,复辟后的袁世凯会命不久矣。一开始人们还不信,只认为他是在诅咒袁世凯。然而事实确实如此,让人不得不信。

 

林庚白一开始也只是觉得有趣,但随着卦象的应验,他愈发相信自己有推测人命运休咎的能力。一天,他怀着忐忑的心情给自己算了一卦,卦象显示:短寿。

 

据林庚白猜测,他极有可能有活不过50岁。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时,每天有人丧失生命,活不到50岁的大有人在。但林庚白在预知了自己的命理后,整天过得提心吊胆,时时刻刻都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

 

1937年,南京陷落,林庚白携妻子辗转于迁武汉、重庆等地,期间,二人经历过日军的多次空袭,这让林庚白更加认定了自己短寿的预言。

 

最终,林庚白从自己八字里发现了一线“生机”,那就是如果他去一个没有战争的地方,或许能逃过一劫。

 

于是在1941年12月1日,林庚白携妻子来到相对安定香港避难,然而世事难料,一周后,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也沦落到日军手中。

 

作为三民主义的继承者,国民党的国会议员,林庚白也有着强烈的报国热情,当蒋介石宣布“不抵抗”政策时,他与其他国民党左派站在了一起,坚决主张抗日。

 

日军侵占香港后不久就发现了林庚白的身份,他们将林当成了国民党中央委员,遂对他进行搜捕。

 

12月19日下午,林庚白正悄悄地走在香港的街道上,他这次出来是因为家里实在没有多余的食物了。但刚离开家门没多久,他就看到了路口正在排查人员的日本宪兵。

 

这些宪兵看到林庚白后,立即将他叫住了,并让他过来接受检查。林庚白顿时心生恐惧,身体下意识地掉头逃跑,日军当即朝其后背开枪,林庚白当场毙命,年仅45岁。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巧合,如果碰到得多了,那就会有一种命中注定的感觉。既然知事之不可逆,当顺势而为;既然命由天定,那又何必算。人终有一死,有何惧怕?与其使自己处于万千恐惧之中,还不如好好活在当下,不负韶华。

1942年冬,潘汉年从新四军军部来到上海,与华克之商量一件要事。此事与周佛海有关。

周佛海原是国民党要员,深受蒋介石的器重,然而,1938年周佛海却随汪精卫投靠日本人,成为汪伪第三号人物,出任“伪行政院副院长”、“伪上海市市长”等要职,拥有大权。

潘汉年分析:“战争已打了四五年,但蒋介石从来没有放弃与日本谈判的打算,而日本为破坏持久抗战,也必然要与蒋介石联系。周佛海曾是蒋介石的亲信,自然将成为沟通日蒋关系的最佳人选。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有自己人打入敌方内部,加强了解蒋介石、周佛海和日本之间的关系。现在正好有一个机会,国民党某战区司令长官想物色一个驻沪代表,与日汪周旋,以保全他私人在上海的一大笔财富。”

分析到此,潘汉年注视着华克之:“我想起用任庵去充当中介人,你觉得可行吗?”

华克之思索片刻,马上回答:“让任庵去,再合适不过了。”

任庵是周佛海与那位司令长官都早就认识且双方都信得过的人物。这样他便具备充当中介人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任庵是华克之的知交,华克之熟知其人品与才干,有他去,华克之放心。而党组织及潘汉年也非常欣赏任庵。

计议已定,任庵正式出马,既获取了那位司令长官的信任,而且成为周佛海的座上客。地下党也由此渐渐打入汪、蒋的心脏。后来,任庵离开上海时,特地将华克之介绍给周佛海,称其为生死之交,完全可以信任。这样,华克之也大模大样地成为周佛海的贵宾,不断获取机密情报。任庵与华克之甚至获取了蒋介石“特任周佛海为京沪保安副总司令”的绝密情报,使得及时公开了揭露蒋、日、汪的勾结阴谋,令蒋方大为震惊。

1945年秋,党组织出于种种考虑,打算把华克之转到解放区工作。这是华克之梦寐以求的事。但在去解放区之前,他决心先送一份厚礼。

当时,日本投降不久,国民党的接收大员们正忙着发“胜利财”,“劫收”房子、车子、金子……还顾不上军火武器。而日本人和汪伪汉奸则惶惶不可终日,想找后路而难以得逞。这种混乱的局面,正是华克之可以一展身手的好机会。他扮演成一位国民党中将,与能言善辩的正义商人郑德合作,巧妙地套住了日本军官冈田少将,经过几次心理战,使冈田“主动”为新四军提供了整整五辆卡车、多达540板箱的炸药。

确信炸药成功运出后,华克之再接再厉,与郑德一起,又一次成功地完成了游说工作,促使冈田将私藏的194挺机枪也交了出来。很快,这一批机枪也在华克之等人的安排下,由带篷卡车顺利地转送到新四军军部。华克之再立功勋。

解放战争期间,华克之仍然战斗在隐蔽战线,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

1946年的一天,华克之突然接到潘汉年传达的一条命令,让他迅速前往上海狄思威路麦加里1号刘善本家,与其家属联系。刘善本原是国民党空军飞行中队长,因对国民党内部的腐败不满,于是驾机起义飞往延安。此举自然引起国民党当局的痛恨。军统特务被派往刘家,日夜监视。而华克之此行的任务,就是要在特务眼皮底下见到刘善本的家人,当面传达刘善本安抵延安、情况良好的消息,并转达党组织对他们的亲切慰问,还要与他们一起研究如何脱离险境、平安出沪。

这样的任务一听就令人咋舌,那不是羊投虎口、自找死路吗?可是,这又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潘汉年经过郑重考虑后,最终将任务交给了他所信任的华克之。华克之则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一重担。他乘坐自己人开的汽车直接闯到刘家,以上海《时事新报》驻苏州特派记者“张庭坚”的化名进行“采访”。一进门,正好在楼梯口碰到刘善本的夫人。

华克之见左右无人,知道机会难得,马上将上级电报中要传达的话低声告诉了刘夫人。刚刚说完,一群人已匆匆赶到,将华克之团团包围。他们自称是刘善本的家属,但华克之一看便知其为保密局特务。华克之镇定自若地亮出了孔祥熙的牌子(孔是上海《时事新报》的后台),并把事先做好的名片递给特务看。

特务们见华克之来头不小,不敢贸然得罪,气氛缓和下来。华克之乘机变被动为主动,一本正经地“采访”起特务们。特务们自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反而耍花招,要华克之到空军司令部去了解,而且派一小特务“陪同”前往。华克之不动声色地进入汽车。司机则早已准备好随时开车。看见小特务也要上车,华克之说:“我自己认识路,你就不用去了。”

小特务哪能答应,一侧身便坐入车内。司机非常机灵,对小特务吼道:“先生要你下去,你就下去!”说着,猛地用力将特务推出车外,接着迅速开动汽车,离开险地。

与此类似的危险任务,华克之何止接手过一项两项。他曾窃取到蒋介石下令严密保管的二万五千分之一的军用地图,将其送到香港,然后由潘汉年转交华南分局;他还在保密局特务的层层监视下,将给宋庆龄的亲笔信送至手中,并将宋庆龄的回信安全地取出。

由于隐蔽战线的特殊性和保密性,华克之究竟完成多少重大任务,除了少数几人外,恐怕很难有外人可以得知。

本文汪精卫简介,汪精卫简介,子女)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