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出处介绍】“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语,常被用来告诫人们要珍惜资源、保持节俭,避免因奢侈浪费而招致失败。这句话虽常见于现代文章和演讲中,但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尤其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密切相关。
该句最早并非完整出现,而是从李商隐的《咏史》诗中提炼而来。诗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两句,深刻揭示了历史兴衰的普遍规律,强调了勤俭节约对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成由勤俭败由奢”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咏史》一诗。原句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此句表达了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指出国家和个人的兴盛往往源于勤俭,而衰败则多因奢侈浪费。这一思想在后世广泛传播,成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道德训诫之一。
出处介绍表格:
项目 | 内容说明 |
原文出处 | 李商隐《咏史》 |
原文诗句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
作者 |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 |
诗作背景 | 《咏史》是李商隐借古讽今的一组诗,通过回顾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
核心含义 | 国家和个人的兴衰与是否勤俭节约密切相关,勤俭是成功之本,奢侈是失败之源。 |
现代引用 | 广泛用于教育、演讲、文章等场合,作为劝人节俭、反对浪费的格言。 |
通过了解这句名言的出处和内涵,我们更能体会到古人对治国理家的深刻思考,也提醒我们在当今社会中应继续保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