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在罕见的超新星爆炸中发现了先前未知的星尘来源
研究小组在爆炸后的前三年对其进行了监测,声称这颗超新星位于距我们约3亿光年的螺旋星系中,是有史以来产生尘埃最多的超新星之一。
他们的发现揭示了宇宙物质微小颗粒的全新来源,这些微小颗粒被认为是星子、最终岩石行星甚至整个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
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一直将寻找这些所谓的尘埃工厂的重点放在II型超新星上,这些大质量恒星在其短暂生命结束时会通过称为核心塌缩的过程而爆炸。
这项发表在《自然天文学》上的新研究重点关注Ia型超新星SN2018evt。
比II型更常见的是,它们通常起源于至少含有一颗白矮星的双星系统——白矮星是一颗类太阳恒星的小而热的核心残余物,其大小与地球大致相同。
卡迪夫大学物理与天文学学院院长、该研究的合著者之一海莉·戈麦斯教授说:“天文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什么类型的恒星会形成尘埃?我们以为我们对此有了一个很好的答案,直到欧洲航天局的赫歇尔太空天文台在大约十年前暗示存在一些令人费解的椭圆星系。
该团队使用天基望远镜(包括NASA的Spitzer和NEOWISE任务)和地面设施(如拉斯昆布雷斯天文台的全球望远镜网络)以及中国、南美和澳大利亚的其他设施,对SN2018evt进行了三年的监测。
结合这些仪器的数据意味着该团队能够证明,从超新星爆炸的早期到1000天后,尘埃发出的红外“光芒”变得越来越亮。灰尘形成的另一个明显迹象是SN2018evt发出的可见光变暗,因为新鲜出炉的灰尘开始充当烟幕弹。
他们发现,在白矮星爆炸之前,超新星的热核冲击波撞击双星系统中一颗或两颗恒星释放的物质,从而形成了全新的尘埃。
戈麦斯教授补充道:“我们的研究并没有强调我们对Ia型超新星的理解存在疏忽,而是表明,来自Ia的爆炸性物质需要与伴星相互作用,在本例中是红超巨星,才能产生大量尘埃。””。
为了确定灰尘是由SN2018evt产生的,团队还需要爆炸期间发出的电磁辐射的数据。
该论文的另一位合著者、卡迪夫大学物理与天文学学院的CosimoInserra博士说:“我们使用一种称为光谱学的技术来检查化学特征,这些化学特征就像超新星爆炸时的DNA。
该团队认为,他们的计算可能无法解释SN2018evt产生的所有尘埃,因为它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继续增长,并希望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近红外和中红外仪器的观测能够检测到更多的尘埃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