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优秀获奖论文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时机
新课程倡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现在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新课程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记录、传递和编辑教学信息上具有智能化功能,可以大幅度地增加教学信息密度,扩大教学信息量,使教学省时、高效,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以为有先进的网络支持,就让海量化的教学信息代替教学内容,让学生放任自流,从原来低效的“人灌”变成高效的“机灌”,这就失去了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的真正意义。所以,运用中要以教学内容为主,信息技术为辅,教学中要保证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与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真实需求相匹配,选准时机、适度运用才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独特作用,有效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结合几年来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实践,我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需要选准以下时机:
一、营造学习氛围时机
有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有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所限而缺少感性认识会显得枯燥。当这些教学内容运用一般教学传媒难以作直观展现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教学内容通过模拟、演示等形式形象化地再现,帮助学生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信息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例如我在讲授“函数的单调性”时,首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一个人爬上山坡又走下山坡的动画,通过观察动画,学生不难发现爬坡时随着人往前进,人的高度在上升,下坡时随着人往前进,人的高度在下降。然后引导学生把人看成点,把山坡抽象为二次函数图象,让学生观察图象,当x逐渐增大时,y的变化趋势如何?此时,计算机用不同色彩的光点(表示x值)及线段(表示y值)。把x逐渐增大时,y增大(或减小)的情景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此时告诉学生,这个特性即是“函数的单调性”。这里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营造有趣的学习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学信息从抽象变得具体、由静态变成动态,从而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了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又如在讲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时,只用干巴巴的语言叙述,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线面垂直的位置关系,充分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然后又利用flash演示阳光下直立于地面的旗杆在地面的影子随时间的变化而移动的过程,借助学生已有的直观经验,概括出线面垂直的定义。这样借助多媒体把地面上看不见的直线生动具体地显现出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易于理解,避免学生机械记忆。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机
成功的数学课必须是重点内容突出,难点问题巧妙突破,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满堂灌。我在讲授“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节时,导入新课后提问:y=sinx的图象形状如何,谁能画出草图?大多数学生都能利用特殊三角函数值,列表、找点。但是两点之间连成什么样的曲线呢?产生了疑问,于是同学们尽量多的列表找点。但是手工描点,大量的重复没有实际意义的过程浪费时间,耽误了课程的进度,而且学生描点画出的图像由于所用工具和人为等原因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严重的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这时借助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显示y=sinx的描点、连图的整个过程,既生动又直观,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了正弦曲线。此时用光标显示〔0, 2л〕上确定图象的关键五点,告诉学生,在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只须作出这“五点”,图象就基本确定了。由于多媒体验证了学生们对正弦函数图象的猜想,情绪都很高,对图象印象深刻。“正弦函数图象”这个重点就得以突出。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正弦曲线,讨论函数y=sinx的性质。此时充分利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如探求值域时,用两条平行线y=±1,说明-1≤sinx≤1,讨论单调递增(减)区间及奇偶性时,用闪动形式“粗”描部分图象,“动”出这些图象的共同特性,把它们之间的必然结果集中地、强烈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在直观观察,联想思维中自行归纳总结出函数性质。但怎样理解周期性这个难点问题呢?可用几何画板进行探索:作出函数y=sinx和y=sin(x+Φ)的图象,通过改变Φ的值,观察两个函数图象的位置关系,看Φ取哪些值时两个函数的图象重合,并分析Φ的这些取值有何关系。这样,重点突出,难点也自然突破了。
又如“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节的难点是判定定理的探究。课本是通过折纸实验得出判定定理的。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通过实验很容易看出当折痕与底边垂直时,折痕就与桌面垂直,但很难看出定理中“两条相交直线”这一关键条件。这时我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利用flash动画演示折纸的翻折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随着所折纸片张角的变化,CD在桌面上的位置在变化,但AD与BD、CD的垂直关系始终保持不变,从而结合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确认判定定理,突破难点。这里借助多媒体揭示定理的本质,增强了几何直观性,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定理的内容,体会知识产生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拓展探究学习时机
在学生新学了一定的教学内容而需要进一步拓展所学内容,探究解决更多学习问题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学习,既可以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感悟,又可以丰富所学内容相关联的教学信息。例如学习了柱体、椎体与台体的体积公式后,可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分割几何体探究三个公式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手操作,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四、反馈训练时机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主宰,学生是配角,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练习作业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入这个过程。而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题组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点几位学生(或自愿)到黑板上演板,完毕后教师再讲评强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输快捷和互动性强的特点,人机交互则会出现一片新天地。用Authorware制成题组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你答对了,真了不起!”答错了则给出提示或鼓励,让学生再继续思考,如果三次尝试失败,则显示解题步骤,让学生找到知识的薄弱点,加以巩固强化。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进入相应层次,当然还有机会进入更高一级层次。这样的分层教学,有效地避免了教学盲点,通过独立操作获取知识,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教师也能从服务器上迅速查出学生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还有,传统教学中难以实现的实验模拟,也可以通过可操作的交互界面,把学生带进“数学实验室”,既像是做有趣的理化生实验,又像是在玩游戏,这种交互性所提供的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得出了许多新的发现和猜想,体验到数学发现的快乐,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课堂结尾时机
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精妙的结尾应具有耐人寻味、课断思不断,音虽尽而意无穷的作用。如我在讲完“抛物线的图象和性质”后,用课件把抛物线在国防、科技、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生动地显示出来,既渗透了科技知识又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并且能消除学生疲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除以上几个环节外,在学生急于展示成果、学习认知等环节也可适当应用。总之,教师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地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技能,随信息化发展而发展,在教学中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综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来选准运用时机。就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我们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像,来代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因此,现代信息技术是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辅助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来相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性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让课堂教学更高效、学生学习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