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来源:
2021-06-10 00:06:23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缠山小学杨华山
【摘要】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体验参与,操作实践和多元交流,才会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思考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它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实现有效学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探索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品质,是时代精神的反应,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尽管有很多的优点,在各科教学中使用频率也很高,但是如果不假思索,每课必用就会走入教学误区:一味认为新课改就是让课堂热闹,课桌围成了圆形会议桌,学生上课围在一起,你说我说大家说,气氛不可谓不热闹。热热闹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背后,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低效现象:小组成员常常仅靠分数高低予以搭配,没有明确分工,没有具体任务,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小组考核办法,无激励措施,学生唯讨论而讨论,甚至有的讨论成了学生新闻故事交流会,家常会。代表小组发言的总是那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困生成了新的看客和歧视对象。于是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借助小组讨论之际便开始挑起事端,以扰乱正常教学秩序为快。学困生在小组中遭受冷遇,促使其坠落为“问题生”。于是课堂管理成本大增,课堂效率大打折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头痛的问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借助计算机技术所创建的进行信息交流表现的虚拟环境,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流合作,以达到对学习内容比较深刻理解和掌握的学习过程。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充满了乐趣,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发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学生学起来也就有了信心,很多基础弱的学生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上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说响应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面向一切学生,使得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一、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实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我们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与小学数学拓展型课题的整合,会使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变的更加主动。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激起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内容相结合,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提供可能,会有效改善学习方式,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西游记》片断,片断的内容是唐僧给徒弟们分桃子,并引出数学问题:有4个桃子,如果平均分给悟空和八戒,每人分几个?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悟空和八戒,每人分几个?有 1个桃子平均分给悟空和八戒,每人分几个?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分数,直接说出二分之一有困难。通过课件演示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的过程,学生很容易就有了对 “一半”的认识,为学习分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让学生身临其境,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当然,我们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信息实现控制,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的渠道,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通过体验参与信息技术的魅力,实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当代教育改革十分关注的问题。传统教学手段在这方面总显得资源不足,信息处理效率低下。现在有了计算机网络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广阔的互联网资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给学生布置他们能主动参与的获取、处理信息的学习任务,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网址或在局域网上为他们准备充足的学习资源。通过互联网或局域网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处于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一方面可以落实具体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在教学《常用的计量单位》复习课时,利用网络教室,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是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有完整、又有特色。如果学生在纸上整理数据,教师将很难了解到学生的整理数据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因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量信息上传下载功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把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可见,基于网络技术的课件所传递的信息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灵活性、动态性和全员可控性的特点,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良环境,从而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发展的可能。
此外,利用互联网或局域网还能实现学生的合作学习。例如: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上网查询资料,获取有关知识,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交流学习成果,也可利用网络教室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甚至可以利用网络使学生的学习成果资源共享,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可以将认知负担分布到各个成员身上,完成了单个学生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此外,利用网络进行合作学习,有利于减轻教育情境中不必要的竞争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操作实践和多元交流,实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把“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进行操作实践和多元交流,引领学生探究式学习,具有使学生学会思考合理性、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的明显优势,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有裨益。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们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利用信息技术平台的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同学们情绪高涨,思路各异,有的小组竟然用了五、六种画圆的方法。应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把探究式学习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高效课堂的构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