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合理科学的运用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湖北省石首市新厂镇小学 覃章兰
[摘要]: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它能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动态反映概念及过程,有效地突破难点、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并能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理解能力创新意识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以多媒体为主的教育技术逐渐普及到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环境中,成了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别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与师生的教学息息相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新课程理的基本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教学的方法多样灵活,教学的模式不断的变化,数学课堂告别了枯燥乏味,变的生机勃勃。我的实践过程是
一、正确运用,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如动画、音乐、视频等,以各种形式如:小故事、动画、图片、谜语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巧妙设计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激趣方式,引出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体验学习的欲望,从而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于探索中,为下一环节作好铺垫,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在创设情境时,我利用了学生爱看的动画片《西游记》中的片段:唐僧师徒去取经,路过桃林时,八戒要吃桃,唐僧要他先学习数学知识,分桃子。唐僧说:“我有四个桃,要平均的分给你和悟空,一人几个?如果我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个人,每人又能分几个?如果只有一个桃子,又该怎么分呢?第三个问题难住了八戒。看到他憨态可鞠、抓耳挠腮的样子,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起来。我及时抛出了问题:这可把八戒难住了,你能帮帮八戒吗?”喜闻乐见的动画片,活泼明朗的音乐,轻松简单的问题,一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角色。所有学生的小手都举的高高的,就连班内很难投入学习的学困生也加入了其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的效果,用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再如我在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上课开始,教师将屏幕打开播放“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情景,唐僧师徒四人出现在一荒草丛的大路上,被太阳晒得口干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来到师傅面前说:“师傅,口太喝了,我去找点解渴的东西来!”并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师傅。不一会儿悟空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回来了。悟空道:“师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听瞪起眼睛,很不高兴地说:“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却分给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语音刚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呆子、呆子、呆子……”到此,我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悟空为什么叫八戒呆子?”由于小学生特别喜欢《西游记》,课一开始,同学们便被生动的画面、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每个情节历历在目,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争着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我紧接着追问:“八戒为什么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不能,我趁疑而入,因势利导,揭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新颖有趣的引入课题,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学习新的知识铺设了一条平坦的大道。
二、科学运用, 增加理解效能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图形虽然不是语言,但它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而动画又比图形更高级地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因此,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无疑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无论是学生得到的知识信息,还是老师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都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增大了课堂的容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和思维。
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一课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做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再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的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又如:在“9加几”教学中,教材虽然提倡算法多样,但对学生有序的思维训练也必不可少。当进行到上一步出示题“9+3=?”时,引导学生看画面,这时一个皮球被放入了空格内,这种“化静为动”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使学生的头脑中初步有了“凑十”的概念,再让那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讲一讲“凑十”的过程,同时出现算式:“9 + 3 =12”,学生就能基本理解“凑十法”,(先把3分成1和2,用9加1等于10,再加上2等于12)接下来的“9+5”、“9+2”就能让学生摆小棒,自己动手,完成“凑十”过程。到了最后练习有这样一题:9+2=( ),9+3=( ),9+4=(),9+5=( ),9+6=( ),9+7=( ),9+8=( ),9+9=()。题目的要求是依次说出得数,我利用多媒体又设计了如下画面,同时提问:(1)学生回答后显示全部得数(2)将每个算式的第二个加数2~9闪烁3次变为蓝色(3)将每个算式得数的个位1~8也闪烁3次变为红色(4)要求学生观察并回答“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加数变大,和也变大,还有更主要的是得数个位上比加上的数都少了1,1到哪里去了?和前面的9凑成了10,所以,得数十位上都是1,就是凑出的那个10。“凑十法”这一教学难点,再也不需教师反复讲解了,学生一步步主动探求,自己掌握了方法。通过这种动态显示,把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了正确、清晰的概念。
形象生动的图是获取知识的跳板。在小学教学中,大量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插图是静止的插图借助多媒体,创设动态情境,以鲜明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把活动过程全面展现出来,那么既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促进思维发展。“相遇问题”历来就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相当难度的一类应用题,在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类应用题既要学生掌握相遇、同时、相向的特点,又要理解路程、相遇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会应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题。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较好的理解,以往的教学中尽管教师作了很大的努力,或用语言形象描述,或用画图讲解;或用滑轮实物与幻灯投影演示;或根据题目与速度、时间的关系等诸多手段进行教学。但由于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和教学知识本身难度的阻碍,学生掌握起来总是很困难、很勉强。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运用多媒体动态为学生创设视听情境,产生一种化静为动的效果。其做法是:开机,屏幕上出现了两个卡通人物分别在两地(指示灯在两地连闪两下,强调两地),接着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同时相向而行),最后显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强调同时相向而行),最后通过一分钟一分钟或一小时一小时行程的演示,一直走到两人碰到一起(强调相遇)。多媒体的动态演示,图像准确科学、简洁明了、真实可信,使学生正确、科学地理解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了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学生在新鲜、好奇、有趣的情境中,产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学生在图、文、声、像的直观生动的变化过程中,了解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伴随着图像的闪动、变化,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又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过程及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