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范日旭(范旭东图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不能因为他现在出事了,就墙倒众人推,简单...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范日旭(范旭东图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不能因为他现在出事了,就墙倒众人推,简单地把他(范日旭)作为一个罪犯。”当记者与范日旭曾经的合作伙伴王世渝聊起范日旭,他的言语中充满了感慨。

当初,两人曾携手在海南创造出羡煞旁人的辉煌。此后,王世渝先后加盟万通、德隆,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银行家。而范日旭却在波诡云谲的潮流异变中触礁沦陷,让人不胜唏嘘。

在范日旭的商海生涯里,南下海南是一切事业的开端,也是对其人生影响最为重大的决定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范日旭的家乡吉林依然是暮气沉沉、铁板一块的老工业基地,范日旭的一切天赋就只能施展在集资开小饭馆和小录像厅之上。倘若不是1988年海南设省的开发热潮,范日旭恐怕还得花上更多的时间去寻觅那片挥洒天赋的土地。

初到海南的范日旭没有什么钱,他的第一桶金来自于一笔“无本买卖”:租下6间平房但是不支付租金,六年后归还24间平房。范日旭履行协议的办法并不复杂:在平房上面加盖三层,房子变成24间,六年收了80万元租金。创业之初,他将这种特殊而又超前的商业模式不断复制,并在其日后的商业生涯中一以贯之。

让范日旭真正崛起的“成名之战”——建立出租车公司就烙印鲜明地延续了这一商业运作思路。当时,他发现海南出租车交通体系几乎为零,而当年的地方政府也不比如今有着“土地财政”的支撑。他于是向地方政府提出,我免费为你建设出租车系统,只要地方政府出一个批文就行。

急需投资的地方政府自然非常乐意接受范日旭的建议,而范日旭则拿着批文找到了北方一家产品滞销的国有汽车厂,拿到了大量的汽车和优厚的账期。财经作家陈宁远评论说,范日旭这招“空手套白狼”和牟其中轻工产品换俄罗斯飞机的运作很相似,殊不知,这一运作的灵感其实从范日旭起家之日就一直延续。

在拥有了最初的积累之后,范日旭敏锐地抓住了资本市场这一巨大商机。在绝大多数中国人乃至企业管理者尚未对股市拥有直观印象的1990年,范日旭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涉足资本市场。

当年年初,他回到吉林,瞄准了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单位——长春缝纫机厂,后来终将其植入吉林轻工并在1993年成功将后者运作上市。也正是从这段时间开始,一直研究资本市场的王世渝成为了范日旭的合作伙伴,从而让我们能对如今身在囚牢的范日旭的往事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范日旭给我的最大印象是聪明,极其聪明。”在王世渝看来,若不是极度的聪明和极强的悟性,中学都没有毕业的范日旭不可能在海南万千的淘金者中脱颖而出。范日旭的所有商业智慧和成功都是从市场的摸爬滚打中摔打出来的,这让他的商业逻辑简洁、有效,但也烙下了那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善于钻营、善于钻空子,对于市场的一切空白都怀着“不禁即可为”的心态。这种心态成就了范日旭的成功,也在后来市场的风云变幻中让范日旭付出了代价。—— 2010年11月30日 《商界》杂志#商业文明##TMT##成功人士的第一桶金都是怎么赚的#

从1998年10月14日至2001年4月间,范日旭利用白山航空为发债主体,由泛亚信托代理发行,共分五次发行了2.5亿元的企业债券。值得注意的是,除首次发行的6000万元债券之外,其余1.9亿元债券被法院认定为欺诈发行。

对于欺诈发行债券的罪名,范日旭觉得很冤。尽管他在供词中承认“事实上是推着干,到期还不上时就考虑再发一笔,老百姓要求还,就找钱还点,老百姓同意延期就先延期。”但他不忘强调,当时吉林省计委多位主要领导均跟他谈过“发新还旧”的问题,而“借名发债”也同属政府安排。他更不能忘怀的是那3块“20年禁止开发”的土地,在他的盘算中,倘若长春市政府能够及时履约,他所有的窟窿都能填上。

事实上,土地问题一直是范日旭和长春市政府利益博弈的焦点。一位亲近范日旭的知情人一再强调,在早期的合作中,“范日旭坚信政府一定会给他土地”,并把这个作为当初大量商业运作的前提,从而导致了后来很大的被动。一位当年的员工回忆说,每到过年都“很难过”,因为过年得追债,而追债,“就得找政府”。

然而,即使是在最受煎熬的关头,范日旭依然没有放弃拯救他的帝国的努力。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信托投资公司重新登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信托公司重新登记注册,“重新登记的信托投资公司不能有不良资产,注册资本不少于3亿元人民币”,整顿当时乱象横生的信托业。

在这场影响空前的行业大洗牌中,天津国投、福建国投等老牌信托均未能幸免,但范日旭的泛亚信托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据称,为了防止泛亚信托倒闭引发兑付风潮,吉林省政府曾七次进京协调,而更多的人则将泛亚信托这个唯一保存下来的民营信托公司,看作是范日旭“巨大能量”的例证。

在泛亚信托重新注册之后,由于无法继续“发新还旧”,范日旭开始尝试其他各种“自救”手段:包括擅自推销一个年收益率5.1%的信托计划、尝试整合中兴信托和焦作信托设立银通证券等,然而,此时的金融环境和监管力度已今非昔比,这两个计划不仅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范日旭面临的难题,甚至还成为了他后来获罪的引子。用王世渝的话说:“做生意的方式变了,范日旭可能已经习惯了过去的商业模式,却没能适应时代的变迁。”

2005年,当银通证券的组建工作彻底宣告流产之后,范日旭已经失去了他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当时,他已经意识到外界的舆论对他十分不利,适逢在美国的母亲病危,他前往美国探望母亲,“范日旭携款潜逃”的传言随即甚嚣尘上。2006年2月23日,泛亚信托被“工作组”全面接管,范日旭一手打造的“泛亚系”陷入瘫痪,而此前发行的公司债券,此刻也即将迎来兑付之期……

曾几何时,范日旭的“泛亚系”资本帝国因他低调的作风和隐秘的操作手法而不为人知。而当潜伏的“泛亚系”逐渐浮出水面,不到半年时间,这个曾经辉煌的王国和那个曾经骄傲的“国王”,就已经迎来了崩盘的时刻。

五宗罪

人们很难了解出国后的范日旭究竟是何打算,但我们知道,在2006年12月,曾有记者在北京见到了正被吉林警方通缉的范日旭。当时,范日旭吐露了他曾经的野心和如今的无奈,甚至希望记者为他出一本书,当这个要求被拒绝之后,范日旭神情落寞,一时无语。

在海外期间,范日旭一再要求对“泛亚系”进行全面审计。他认为自己没有挪用资金,相信自己没有犯罪行为,更认为倘若不是因为长春市政府未能履行协议,不是因为“泛亚工作组”全面接管导致企业瘫痪,“泛亚系”不会遭遇崩盘的厄运。

我们不知道范日旭全面审计的要求得到了怎样的满足,但一个清楚的事实是,2007年10月,认为“问题已经清楚”,回来“解决问题”的范日旭在北京被捕。在被捕前,他依然自认“已摆平相关事宜”,依旧是那个极度自信的范日旭。

背负着合同诈骗、欺诈发行债券等五项罪名,历尽商海沧桑的范日旭还在期待上诉能够改变他未来的命运。回想起当年范日旭在浦东“指点”困境中的唐万新时的豪情,谁又能想到而今他们的命运会如此相似。——2010年11月30日 《商界》杂志#商业文明##管理#

本文范日旭(范旭东图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