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志英杰传刘备传 新三国志英杰传刘备传第三关动画)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新三国志英杰传刘备传,新三国志英杰传刘备传第三关动画)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曹操骂他“卖席织履小儿”,吕布骂他“大耳贼” ,孙权称他“假仁假义”,人道是“双手过膝,双耳垂肩”刘皇叔——汉昭烈帝刘备。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朝不保夕,此时旱灾、蝗灾等天灾又接踵而至,老百姓食不果腹,每天都有很多人饿死。
在巨鹿人张角的号召下,大家揭竿而起,反抗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和这惨无人道的世界。因为他们都头扎黄巾,所以被称作“黄巾军”,这次起义也被称为“黄巾起义”。
在东汉王朝的强力镇压下,“黄巾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冲击了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使东汉名存实亡。
此后,中华大地上涌现了几股势力强大的军阀,各路英雄层出不穷,刘备便是其中势力较大的一位。刘备是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他的来头可不小,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刘备祖上一直在州郡做官,但他命不好,从小就没了爹,与母亲相依为命,靠卖草鞋、织草席勉强谋生。虽说家境贫寒,但年少的刘备却心怀大志,觉得自己一定能在这乱世有一番作为。后来,刘备拜原九江太守卢植为师。
相传刘备身形挺拔,耳朵很大,手长过膝。他性格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但为人豪爽,喜欢结交侠义之士,许多年轻人都愿意和他交往。中山有两个家财万贯的大商人,叫张世平和苏双,他们因为贩马经常路过涿郡,见到刘备觉得他气宇非凡,于是出钱资助他招募兵士。很快刘备便声名远扬,天下英杰慕名而来。在这期间,他还结识了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立誓在这乱世中闯出一番天地来。
黄巾起义爆发后,刘备带着跟随他的众人起兵帮助朝廷镇压起义,并在战争中立有战功。等到起义被镇压后,刘备因功被任命为安喜县尉的小官。刚上任没多久,督邮来安喜县视察了。
督邮是那太守属下专门监察县级官吏的职务,虽然不是正经的大官,但却能决定县尉的前途命运。
因此,刘备对他不敢怠慢,赶紧去求见这位督邮。谁知这位督邮大人却一点都不领情,谎称身体不适闭门不见。刘备吃了闭门羹,心里痛恨朝廷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他越想越气,便带人闯进官府,把督邮大人五花大绑后用鞭子抽了一顿,然后就弃官逃命去了。
离开安喜县后,刘备先是投奔大将军何进,路过下邳的时候顺手剿灭了一伙贼人,因功被封为下密丞、高唐令等。
后来高唐县被贼人攻破,刘备便弃城去投奔昔日同窗-中郎将公孙瓒,被任命为别部司马,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抵御冀州牧袁绍。
刘备有勇有谋,加上手下有关羽、张飞两员大将,很快就因为战功被提拔为平原相。在位期间,刘备对外抵御贼寇,保一方平安,对内乐善好施,深得民心,大家对刘备都十分信服。
公元194年,兵强马壮的曹操派兵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谦知道自已守不住,于是赶紧派人向田楷求援。接到消息后,田楷和刘备一同前往徐州相救。
一行人到达徐州边界后,曹操退兵的消息传来了。田楷知道曹操诡计多端,担心他趁机偷袭青州,于是决定自己带兵回去,让刘备单独去见陶谦,并代他表示慰问。
刘备到达徐州后,陶谦见他一表人才,气宇非凡,这次又是为救援徐州远道而来,对他十分热情,想把他留在徐州。
当时刘备手下只有几千名游兵散将,其中还包括一部分胡人和路上招募的饥民,势单力薄。陶谦得知后便送给了刘备四千丹阳兵,让他务必留在徐州做自己的帮手。刘备感到盛情难却,便离开田楷,归附陶谦做起了豫州刺史。陶谦让刘备率领军队驻扎在小沛,方便与徐州来回接应。
不久,陶谦病危,他在临终前对别驾麋竺说:“只有刘备能安定徐州!”于是,糜竺等人便带人迎请刘备做徐州太守。最初刘备不敢赴任,极力推辞。陈登、孔融等人都劝说刘备赴任,希望他能建功立业、匡扶皇帝、安抚百姓。在众人的劝说下,刘备终于入主徐州。
刘备到死才发现:最可怕的人,其实就藏在身边,刘封是被冤杀了
刘封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义子,其人文武双全,骁勇善战,曾与关羽、张飞共同攻打益州,深得刘备喜爱。但最终却被刘备赐死,下场十分凄惨。
而针对这件事情,有这样一种说法。刘备刺死刘封是被身边人蛊惑,直到临死前刘备才发现,最可怕的人就藏在身边,他是冤枉了刘封,然而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刘备和刘封相识于刘表举办的宴会,他发现一名厨师将肉散落地下,而身旁的将士,不但没有责怪厨师,还不顾上面沾着的泥土,将其吃掉。
出于好奇,刘备询问这位小将士,肉掉落地上为什么不责怪厨师呢?将士答道:“他们忙碌一天很幸苦了,我有什么样的理由去责怪他呢”?
刘备又问:“肉掉落地上,你为什么又捡起吃呢?不嫌弃上面沾着的泥土吗?”将士答道:“天下还有没有食物可以果腹的人呢!我又有什么理由嫌弃它呢?”刘备听后大喜,对这位小将士十分喜爱,不久之后便收其为义子。这便是后来的刘封。
当然,这都是史料的记载,私以为没有这么夸张。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刘封自身胸襟宽广,心系黎民,懂得百姓疾,这点与心怀天下的刘备颇为相似。除此之外,刘封父为罗侯寇氏,母为长沙刘氏,原名寇封,人们猜测刘封有可能是长沙定王刘发的后嗣。
而刘备收义子又与现在不同,古人收义子要入族谱,一旦入了族谱,便承认其为自家血脉,待遇等同亲子,换句话说,就是与亲生子女同样享有继承权。因此,古人在收义子时,血脉也是十分重要的考虑方面。
刘备自称中山王刘胜后裔,定王刘发与其同样留着汉高祖刘邦的血脉,而刘封的性情又深得其喜爱,当时尚无子嗣的刘备,收刘封为义子自然顺理成章。
刘备有心光复汉室,成就霸业,自然少不了南征北战。关羽、张飞两员大将的能力自是不必多说,刘封也是刘备的得力助手。刘封在平定川蜀的相关战役中,表现的十分勇猛,可以说一路西行,战无不克。
这样的表现更是令刘备欣喜万分,在平定川属后刘封被封为副军中郎将,彼时其年仅21岁。此时,父慈子孝,一切看起来都很和谐,但平静的表面早已泛起涟漪。
不久后,刘备的亲子刘禅出生,作为养子的刘封此时地位就变得很尴尬,而刘备本人也十分为难。
一方面,刘备收养刘封为义子时已年逾四十,他虽有几房妻妾却无子嗣,事业也是初见雏形,未有成效。但此时已有所不同,他有亲子刘禅,有国家蜀国,自然不愿意将辛苦打下的江山传位他人。
另一方面,刘封跟随刘备征战多年,战功赫赫,军中有威望,手下有亲兵,头上又顶着义子、长子的头衔,他若造反轻而易举。就算刘封无二心,也难保手下的亲兵不会不甘,唆使他起兵造反,或许刘备想杀他的心,在那时便已存在。
但并未找到正当理由,若贸然行动只怕难以服众,会寒了将士的心。于是,刘备便将刘封远派上庸,令孟达一同镇守,后册立亲子刘禅为太子。刘封得知此事内心极为不满,出于负面的情绪,他对待同为镇守大员的孟达十分不善。
刘封不但抢走孟达的武器兵员,还抢走孟达的乐师,令其为自己演奏,这些都是无伤大雅,但压垮孟达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关羽的败亡及好友法正的去世。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然则却遭遇孙权反水,无奈之下他向镇守上庸的刘封、孟达请求支援。
然而,封达二人因房陵太守邓辅弃城逃跑,而被迫直面曹军。因此,二人的处境也十分艰难,根本无力帮助关羽。腹背受敌加上无法得到有力的支援,关羽很快便败走麦城,最终被孙权所杀,一代英杰就此陨落。
孟达初得消息,顿感不妙,思及刘封平时对自己的态度,又恰逢好友法正离世,再无人庇护,最终决定投降曹营。在得到曹操热情的欢迎后,孟达主动提出,帮助曹操规劝蜀国几元大将降曹,其中就有刘封。
在给刘封的书信中,孟达就目前刘封的境况做了深刻的分析,并劝戒他:身上有战功,军营有威信,家谱有名号,是刘备亲子刘禅即位最大的绊脚石。倘若现在不离开,在未来刘禅登基之时,就是你的死期,况且刘备一定早有杀你之心。
可刘封坚信自己与刘备间的深情厚谊,只当孟达是从中挑唆,并未理会。果不其然,在夏侯尚偷袭上庸,刘封大败逃回成都。不但受到刘备的训斥,还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赐刘封自缢,刘封万般悲痛下自裁身亡。
人们认为刘备宅心仁厚,不会有杀人之心,他会赐死刘封一定是受到诸葛亮的蛊惑,诸葛亮害怕刘备死后,刘封和他争权。或许诸葛亮真的藏有私心,但或许刘备也是真有杀害刘封的心,而诸葛亮正是最好的助力。
而关于晚年刘备认为最可怕的人藏在身边,认为诸葛亮可怕,或许纯属臆想,毕竟刘备曾托孤诸葛亮一人。
若是认为诸葛亮可怕,为何不多设立一人以牵制诸葛亮的势力,而刘封被冤杀或许是刘备对两人二十年父子情的一丝怀念,他是真心疼他,也是真心防他。
公元211年,刘备正在攻打益州,南充城内,孙夫人拉着阿斗刘禅一路狂奔,后面一群山贼正持刀追赶,忽然一名魁梧少年横刀立马,带着十几个衙役,拦腰截住了山贼,护住了阿斗母子。
此人名叫张嶷,益州巴郡人,为人忠信,勇略过人,喜欢结交乡里豪杰,平素行侠仗义,乐善好施,为时人所敬重,少年时便被推举为州郡功曹。
建兴五年,诸葛亮第一次出汉中北伐时,广汉、绵竹地区的山贼张慕趁机作乱,到处抢劫军用物资,骚扰掠夺官吏百姓,后方郡民一时苦不堪言。
张嶷被任命为都尉前往讨伐,当时州郡部队几乎都被抽调北上,张嶷手下只有两三百人,难以对山贼形成围剿之势,如果直接攻击,山贼势必又会四下作散,难以聚歼。
于是张嶷决定“以和代攻”,假意示弱,与张慕称兄道弟,张嶷置办酒席宴请众人,酒过三巡后,见张慕众人已醉,张嶷亲率左右,斩首张慕等五十余人,传首级于山中,旬日之间余贼皆降,就此州郡清泰安宁。
诸葛亮听闻张嶷战功后,认为其智勇双全,又善于跟山贼土匪打交道,升任其为门牙将,跟随马忠讨伐汶山羌族叛匪。
后来张嶷因军功卓著,能力突出,被提拔为“越嶲”太守,前往蜀南平定蛮夷之乱。“越嶲郡”在现在四川凉山州一带,治所就是今天的凉山首府西昌,素来民风彪悍。
诸葛亮南征之后,本地的“叟夷”等少数民族,经常反复作乱,蜀汉朝廷派出去“越雋”太守龚禄、焦潢等,接连被叛军杀害。
“越嶲郡”在当时被称为“太守不敢之郡”,被任命的官员都不敢到西昌就任,只能在八百里外的安定县办公,州郡其实是名存实亡,根本不受朝廷控制。
张嶷到任后,直接带领亲随赴西昌就任,一路上恩威并施,一边发布朝廷恩诏,馈赠厚礼招安各地族长,一边打击刺头,生擒捉马族主帅魏狼,诛杀种落部冬逢、隗渠等,周围部落纷纷来降,不出一年,南方诸郡皆得治,晋封为关内侯。
张嶷在“越嶲”期间,积极帮助各族人民发展生产,恢复当地盐铁产量,深受人民爱戴,期间打通西南边境通往成都的官道,一时千里肃清,朝贡钱粮往来不绝,蜀国经济为之大振。
张嶷不仅文韬武略,其眼光谋识亦非常精达深远,看人测事常能未卜先知。大将军费祎待人和善宽容,常常与魏国过来的俘虏打成一片,身边时常缺乏应有的戒备。
张嶷见此情景,私下曾劝诫费祎:“昔岑彭率师,来歙帐节,咸见害于刺客。今明将军位尊权重,宜鉴前事,少以为警!”
之前汉光武帝时期的将军岑彭,在蜀国被诈降的蜀兵杀死,将军位高权重,应当引以为戒。张嶷话音刚落,没过多久,费祎就在一次宴会上被魏国投降过来的郭修刺杀身亡。
孙权去世以后,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掌握了东吴的军政大权,在东兴大捷之后,诸葛恪想举国兴兵,趁势进一步攻取魏国。
张嶷听闻,敏锐地觉察到了此间的危机,于是写信给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让其想办法劝劝这个堂兄诸葛恪,不要穷兵黩武,操之过急,以免失上下人心。
第二年诸葛恪执意兴兵二十万,强行攻魏,在新城遭遇大败,果然致官兵怨恨,民怨沸腾,不久便被吴主孙亮诛灭三族。
当初刘备率军进攻益州时,把孙夫人和阿斗留在了巴郡南充,张嶷时任南充功曹,县城忽然遭受一伙流寇攻击,县令弃城而逃,唯有张嶷,奋不顾身,冒着刀光剑影,把孙夫人和阿斗带出了险境,后主刘禅因此一直对张嶷推崇备至。
后来张嶷跟随姜维北伐,阵前与魏将徐质交锋,力战而亡。刘禅正在上朝,得闻消息,当场号啕大哭,举国为其哀悼。南方“越嶲郡”百姓听说张嶷身亡,无不悲痛万分,纷纷在郡中为张嶷立庙,四时祭祀,以作垂念。
张嶷出身贫寒,拔于行伍之间,以一己之力兴旺蜀汉西南诸郡,其为人则刚柔并济,为将则忠勇有方,守境则安土乐民,处庙堂则识断明果,一生正直明亮,壮烈慷慨,堪为当世之英杰,千秋之楷模!
当年,曹操派夏侯惇率十万大军杀向新野。诸葛亮调兵遣将,在博望坡设下埋伏,派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用火攻的策略对付曹军。刘备忙与诸葛亮商议破敌大计。
诸葛亮镇定自若,调兵遣将。当夏侯惇统兵来到博望坡前,忽见尘土飞扬,赵云引军与其对阵,没有打几回合赵云就诈败了。
曹操打败了袁绍以后,除了西凉的马腾,北边已经没有其他的势力了。于是曹操打算南征,消灭刘表和孙权的势力,统一全国。
曹操先派出了大将夏侯惇带领十万人马作为先锋,向新野杀来。刘备自从请出诸葛亮后,对他非常尊敬,就像学生对待老师一样。
这让关羽和张飞很不满意,这次曹军进攻新野,关羽、张飞准备好了要看诸葛亮的笑话。
诸葛亮先向刘备借了佩剑和印信,然后召集众将传达命令。传达完命令!
关羽问道:“我们出去迎敌,不知军师做什么事?”
诸葛亮说:“我只坐守县城。
张飞大笑道:“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着,好自在!
诸葛亮说:“佩剑印信在此,违令者斩!”
刘备忙劝道:“二弟不可违背命令。难道你们没有听说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吗?”张飞冷笑而去。
关羽对张飞说:“我们就先看他的计策灵不灵,到时回来再责问他也不迟。
诸葛亮命众将领各自去准备。众将领也都不明白诸葛亮的策略,虽然听令,心中却疑惑不定,刘备也是如此。
曹操向徐庶打听诸葛亮的情况。
徐庶说:“诸葛亮有经天纬地的才能,是当世奇才,不能小看他。”
曹操问:“你跟他比怎么样?”
徐庶说:“我怎么敢和他相比?我是萤火虫的话,诸葛亮就是皓月。”
夏侯惇说:“你:的话严重了。在我看来诸葛亮就和小草一样。我要是月 不能活捉刘备、诸葛亮,愿受军法处置。”
于是,夏侯惇便带着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四员大将和十这万人马,浩浩荡荡杀向新野。
这天,队伍正在行走,前面杀出一路人马来。夏侯惇忽然大笑,对身边的众将说:“都说诸葛亮厉害,谁知竟然派出这样的兵马来和我交战。
我在丞相面前说的活捉刘备、诸葛亮,马上就要成真了。”说完纵马面向前。
赵云出马,夏侯惇挺枪迎战赵云,赵云打了几道 个回合就带领人马退了下去。夏侯惇立刻命令全军追赶。
韩浩见了,赶紧过来提醒夏侯惇别中了敌军的埋伏。夏侯惇说:“这些军容不整的敌军,即使是十面埋伏,我也不怕!”
夏侯惇不听韩浩的话,一直追赶到博望坡。这时,一声炮响,刘备带着一队人马杀了出来。
夏侯惇笑着对韩浩说:“这就是你说的埋伏之兵!我今天晚上不到新野,誓不罢兵!说完就领兵迎战,刘备也是打了几个回合就带着队伍退了下去。
夏侯惇发誓要捉住刘备,所以带着人马拼命追赶。就这样,他的部队很快就进入了博望坡。
于禁、李典看到这里路道狭窄,两边又都是芦苇,便担心刘备他们用火来攻。于禁拍马追上夏侯惇说明情况。
夏侯惇猛然醒悟,忙叫军马停止前进。话音还没落下,就听背后喊杀之声大起,只见身边的树木都着起火来,紧接着四面八方的树木都烧了起来。这时,赵云的队伍也杀了回来。
原来,前面的队伍是诸葛亮安排好的,就是要故意被打败,把敌人引到博望坡用火攻。火势猛烈,急于逃命的曹军,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就这样,夏侯惇大败,兵士们死的死、逃的逃。
打了胜仗之后,关羽、张飞都说:“诸葛先生真是英杰啊!”这时,诸葛亮带着一队人马来到了博望坡。诸葛亮端坐在车上,关羽和张飞赶紧下马叩拜诸葛亮。
不一会儿,刘备、赵云等也都赶了过来,大家一起带着战利品回到了新野。
这是诸葛亮初出茅的话庐以后第一次指挥打仗,此前他只是个闲不能云野鹤一样的隐士,侯现在究竟能不能担得起军师的职责呢?这万个问题,连刘备心里都没底。
徐庶认为诸葛亮的才能远在自己之上,夏侯惇却瞧不起诸葛亮,认为他是不值一提的小人物。等后面吃了大亏,他就知道诸葛亮的本领了。
#历史#
南阳十大历史名人
南阳历史悠久,历史名人灿若群星,诗仙李白曾经赋诗赞叹:“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在2007年举办的“南阳十大历史名人”评选活动中,百里奚、范蠡、张释之、刘秀、张衡、张仲景、诸葛亮、范仲淹、冯友兰、彭雪枫入选。综合来看,至少还有以下人物可以竞争。一是东汉帝后阴丽华,以及“二十八宿”之邓禹、吴汉等,因名额所限,只能由刘秀一人做代表了。二是唐朝边塞大诗人岑参,其名作至今选入中学课文,非常瞩目。考虑到汉代名人入选较多,本人主张以岑参取代张释之,依次简述如下:
一、百里奚(约公元前725—前621年)
百里奚主持秦国国政期间,辅佐秦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崛起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
二、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范蠡帮助勾践兴越灭吴,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成就千古传奇。范蠡被后世尊之为财神、商圣、商祖。
三、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
南阳为其“龙兴之地”,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刘秀在南阳的传奇故事。刘秀可能是历史地位最被低估的皇帝,毛泽东在《后汉书光武帝纪》批注中称刘秀是“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大仗的皇帝”。刘秀还堪称历史上最仁慈,最完美的皇帝,他没有杀功臣的劣迹,而且在战乱结束后,与民生息,造福社会,就连后宫也治理得一片祥和。
四、张衡(78年—139年)
张衡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依据“浑天说”发明了浑天仪。他发明的候风地动仪领先世界约1800年,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奇迹。张衡的机械发明众多,有指南车、计里鼓车等,被誉为“木圣”,现代人将其奉之为“科圣”。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联合国天文组织于1970年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又于1977年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
五、张仲景(约公元150—约公元215)
张仲景的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目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仍是我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该书的影响超出了国界,在世界尤其是东亚地区广为流传。张仲景被后人尊为“医圣”。
六、诸葛亮(181年—234年)
诸葛亮早年躬耕于南阳,经刘备三顾茅庐,筹谋三分天下,演绎三国历史活剧,以卓绝的政治军事才能赢得“智圣”称号。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历史上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其美誉度可谓登峰造极,几乎无人能过之。
七、岑参(约715年-770年)
岑参祖籍南阳,后徙居江陵。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和高适合称“高岑”,在唐诗中占有崇高地位。岑参诗歌至今为人们广泛传诵,作品被选进中学课本,这是所有南阳人的荣耀。
八、范仲淹(989年-1052年)
范仲淹在邓州知州任上,创办了“花洲书院”。庆历六年(1046年)9月,范仲淹在花洲书院写出了名传千古的《岳阳楼记》。范仲淹在地方治政、边疆守边皆成就卓著,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名臣良将,他所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九、冯友兰(1895年~1990年)
冯友兰的代表作《中国哲学史》,是中国首部系统地运用新方法探讨中国传统哲学的专著,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中国哲学思想的传播与升华起到匡正扶危的作用。在国际声誉上,对于很多西方人来说,冯友兰就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就是冯友兰。冯友兰及其著作,成为西方人了解与学习中国哲学的超级入门书。
十、彭雪枫 (1907年~1944年)
共和国三十六名军事家之一。彭雪枫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表现突出,特别是对新四军四师的创建和发展壮大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彭雪枫牺牲后,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对彭雪枫将军的一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新四军军长陈毅称赞他:“吾党匡天下,得君亦俊才。”
南阳历史上这十位名人的含金量极高,最突出的是“一帝四圣”,在中国历史上拥有极高的地位。如果按照影响力排序,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当排第一,刘秀的存在感似乎不是太高,但他的历史功绩即便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比也不遑多让,论德行之完美更是帝王群里所仅见。四圣之中,以实际历史贡献论,张仲景作为医圣,其中医理论和医药方剂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的济世救人作用,当排第二,科圣张衡第三,商圣范蠡第四,智圣诸葛亮虽然美誉度最高,但毕竟最终功亏一篑,未能完成恢复汉室一统天下的伟业,实为历史之遗憾,只能屈居第五。其余诸位英杰,政治家百里奚第六,军事家彭雪枫第七,文学家范仲淹第八,哲学家冯友兰第九,诗人岑参第十。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网友以为然否?敬请点评留言。
#南阳头条#
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孔明,就像对待师长一样,十分尊敬他。两人感情深厚,一起吃饭,一起睡觉,整天讨论天下大事。
刘备的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心里不服,对刘备说:“孔明年幼,有什么才学?兄长太厚待他了!”
刘备说:“我得到孔明,好像鱼儿得到水一样。你们以后不要再这样说了。”
一天,有人送牦牛尾来,刘备亲自结在帽子上。孔明进来看见,很严肃地对他说:“ 您不再有远大的志向,只能做这种事吗?”
刘备赶忙把帽子丢在地上说:“我只是借它来解除我的忧虑。”
孔明说:“您自己考虑与曹操相比如何?”
刘备说:“ 我不如他。”
孔明说:“ 您的兵众不过几千人,万一曹兵来到,用什么去迎击他呢?”
刘备说:“我正在忧愁这件事,还没有一条好计策。”
孔明说:“赶快招募民兵,我亲自教他们操练,可以待敌而战。”
不久,曹操命夏侯惇引兵10万,杀奔新野。张飞听到消息,对关羽说:“现在就让孔明去迎敌吧。”
正说着,刘备召二人。刘备问他们:“夏侯惇引兵到来,如何迎敌?”
张飞说:“哥哥怎么不让‘水’去?”
刘备说:“智谋要靠孔明,争斗必须二位兄弟,怎么可以推诿?”刘备授以孔明剑印,让他发令。孔明一一调派完毕。
关羽问:“ 我们都去迎敌,不知道军师做些什么?”
孔明说:“我只坐守县城。”
张飞一听,大笑说:“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坐在家里,好不自在!”
刘备见状,说:“岂不闻‘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三弟不可违令。”张飞冷笑而去。
众将领也不知孔明的韬略,虽然听令,都怀有疑惑。结果博望坡一战,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孔明收军,关羽、张飞都称赞说:“孔明真是位英杰!”
这也怪不得关张二人一开始轻视诸葛亮,军队向来以实力说话,身居高位,文韬武略总要有一样服众。而诸葛亮是震古烁今的军事谋略家,一出手就让关羽、张飞二人彻底服气了。
“刘备遇孔明一如鱼得水” ,典出《三国演义》。
曹操俘虏陈宫,在处死前还笑着戏弄他:“你死后,你妻子可怎么办哦!”陈宫的回答却令曹操心中暗骂:贼子,吾中计矣!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陈宫曾对曹操有救命之恩,因曹操残杀吕伯奢一家而与他分道扬镳,并没有为曹操出谋划策。
然而,历史上的陈宫与小说中的形象却有很大出入。他不仅并没有救过曹操,而且还在曹操手下任职了很长一段时间。
陈宫,字公台,兖州东郡人,为人刚直壮烈,素有贤名于州郡。公元191年,曹操出任东郡太守,与陈宫结识,并他纳入麾下。次年,青州百万黄巾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刘岱一死,兖州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
陈宫立刻向曹操献策:“兖州如今无主,而汉献帝受困于关西,正是明公一举夺之的天赐良机!明公坐拥兖州后就可逐鹿天下,王霸之业可由此开始!陈宫不才,愿意劝说各州郡迎立明公为州牧!”
见陈宫这般大包大揽,心动不已的曹操就让他姑且一试。没想到,陈宫巧舌如簧,竟然真的成功说服济北相鲍信、陈留太守张邈等人。于是,曹操摇身一变成了兖州牧,即兖州八郡名义上的主人。
随后,曹操率领众人连破青州黄巾,收编百万人口,有了争霸的资本。曹操因此对陈宫青睐有加,将东郡之地悉数托付给陈宫管理。
公元194年,曹操倾巢而出,东征陶谦,将自己的大后方托付给了陈宫和自己的好哥们张邈。陈宫等曹操与陶谦刘备大战之时,却上窜下跳地连络兖州当地士族,谋叛曹操,迎立吕布。
兖州士人早就不满曹操族灭兖州名士边让,还重用颍川人士和曹氏宗亲,因而全都赞同此事。陈宫担心张邈心念旧情,找来从事中郎许汜、王楷以及张邈之弟张超一同劝说:
“如今群雄并起,天下分崩。将军在此坐拥数万之众、千里之地,即便据城自守,也是一代人豪!曹操本是将军的下属,如今却骑在将军头上!将军岂可受制于人,为天下人耻笑呢!
现在曹操率军东征,兖州空虚,而吕布乃当世英杰,善战无前。将军不如将他迎接过来,一同管理兖州,坐观天下形势,寻机而动,亦可纵横一时啊!”
陈宫的这番话可谓是说到张邈心坎里了。曹操曾是他的小弟,现在成了上司,张邈多少不是滋味。虽然曹操曾在死敌袁绍面前斡旋维护,又以家人相托,但张邈还是担心曹操会为了袁绍而加害自己。
经过一番思虑,张邈终究是同意了陈宫的方案。陈宫和张邈一同迎接吕布占据濮阳,出任兖州牧。一时间,兖州各郡县纷纷响应,背曹投吕,仅剩鄄城等三县未丢。
曹操闻讯大惊。他万万没想到亲信谋士与生死兄弟会背刺自己,八郡之地的大本营仅存三县在苦苦支撑。他连忙回师救援,却险些丧命于吕布手中。好在经过2年的斗争,曹操逐步夺回了兖州。
吕布和陈宫向东投奔刘备,留下张超据守雍丘,又让张邈向南求援袁术。只是曹操很快就攻破雍丘,并将张氏兄弟一家满门抄斩,行至半路的张邈也在半路被手下斩杀。
2年后,陈宫和吕布还是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当两人被带到曹操面前时,曹操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与他们畅聊人生。
吕布以为曹操会放过自己,开口求饶。陈宫看着吕布觉得甚是可笑,他知道曹操是在戏耍众人,就好似猫咪捉住耗子后将其折磨至死的把戏。
曹军素有围城后投降者一律不纳的军令,更何况他们偷袭兖州差点令曹操陷入万劫不复的险境!曹操必定对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恨之入骨,张氏兄弟全族被杀就是铁证!
陈宫自知难逃一死,现在所需考虑的就是如何不重蹈张邈的覆辙,让家人活下来!
曹操戏谑询问:“公台常以智计有余自夸吗,怎么会落得如此地步!”
陈宫回复:“陈宫为臣不忠,为子不孝,死了活该!”这是在向曹操表示自己的背叛的确是死有余辜。
曹操又笑问:“你死了,你的母亲和妻子怎么办?”
陈宫回复:“我听说‘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於天下者不绝人之祀’。我的母亲及妻子能否存活,全在明公一念之差!”
曹操本来是要将陈家如同张家一样灭族的,但陈宫当着众人的面搬出仁孝这两顶大帽子,打得他措手不及,半晌说不出话来。
陈宫见此计奏效,又添了一把火:“陈宫现在就引颈就戮,为曹公明正军法!”言讫便头也不回地奔赴刑场,士兵们阻拦不住。
陈宫这副慷慨赴死的烈士做派令曹操愤恨不已,曹操明知是计,却不得不在陈氏一族与仁孝名声之间做出抉择。
好在曹操不愧为一代枭雄,转瞬之间就放弃灭族泄愤,以收获仁孝美名。趁着陈宫还未走远,曹操挤出几滴眼泪,哀嚎着:“公台一路走好!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
听到此话的陈宫心下大定:吾计成矣!更加昂首阔步地赴死,令众人钦佩不已。
曹操戏弄陈宫不成,反被戏弄,自然对他们恨得牙痒痒。在将陈宫、高顺、吕布缢杀后,曹操还特地下令枭首,并将首级送至许都悬挂示众。
至于陈宫的家人,曹操则履行承诺,为陈宫母亲养老送终,为陈宫之女置办嫁妆。
陈宫背叛曹操,致其险些丧命,却还能以死前“遗计”逼迫曹操厚待其家人,真不愧是令曹操又爱又恨的谋士!#三国#
曹操的孤独
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就冲这八个字,三国第一人只能是曹操。
哪怕是最大的高级黑罗贯中,笔下的曹公也是一代雄主。
曹操的功绩,其实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假使天下无有孤,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说白了,就汉末那堆烂摊子,除了曹老板,没一个人镇得住。
挟天子而令诸侯,这是在野党的说法,官方的口径是奉天子而令不臣。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没有人能理解曹操,年少时许绍一句乱世之奸雄,操大笑而出,笑的是许书生浅薄,自古雄主便是不被时代所束缚,所谓包藏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志。
那一年的梅子酒,沉醉了整个春秋。
那个时代最精彩的故事,都跟他有关。
青梅煮酒,他看穿了刘备的演技,刘备是英雄,这人拉着两个混黑道的就敢造反,而且知道扯虎皮拉大旗,发动舆论优势,比那发小袁本初有头脑的多,可惜刘备一心创业,没法招来工作,就这样,他还是没杀刘备。
关羽来辞行的那天,骑的是追风赤兔马,关羽这人别看长得粗旷,其实人挺精细,给他钱不要,给他名也不要,偏偏赤兔他骑走了,过五关斩六将,望着那一骑绝尘的烽烟,试问没有曹公默许,一个单身大汉怎样可能带着两个女人长途奔波?
长坡板,赵子龙七进七出,成就一世美名,关键全在不得放箭,不然哪怕你赵云勇冠吕布,也难逃万箭穿身。
3
历史是公平的,文学史干脆把他为首的那一个时代划出来,叫做建安文学。
什么叫建安风骨——气魄雄浑,慷慨悲歌
曹植算惊才绝艳,但终究气质不足,建安的文学,最好的是曹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种风流后来还出现过一次,那是一个爱喝酒的年轻人,喝大了高呼:主人为何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这人叫李白,他还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们同样有着超时代的孤独,并只能与自我和解。
其实曹操不欠汉室,曹参跟他没什么关系,所谓的世受汉禄根本谈不上,反而是袁绍这个五世三公挑头当军阀头子,搞分裂割据。
官渡一战北方大定,赤壁一战无力南征,中间涌现出多少壮志激昂?多少少年英杰?在曹操的时代,涌现的净是关羽,典韦,庞德这样的人物,背信弃义吕奉先,直接拉出去砍了。
4
曹公之后的天下,有什么可看的?张郃,最后一个百战名将还死于内部斗争,司马懿培养出一堆反骨仔,心腹学生钟会灭蜀后居然跑去姜维密谋造反,司马懿更不是好东西,指洛水为誓出尔反尔,贵族信义荡然无存,天下从此开始纯斗智斗力,不注德行,毫无修养。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只有真英雄才能识别另一个真英雄,曹操看中刘备,一生敬重关羽,关羽是什么人?在那个分崩离析的时代坚守道义的人,这样的人,是匡扶风气,拨乱反正的神器,江东这群草根暴发户不识货,亲手断了一种高贵的精神。
倾颓的汉室本就风雨飘摇,刘邦当年斩白马盟誓,非刘姓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其实为了防他老婆,这种霸王条款四百年过去,早该结束了,一个朝代的开启是一种意识和风度的诞生。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只有大英雄,才能识别另一个大英雄,千百年后,亦是如此。
殿上,一鼎油锅架在火上,里面热油翻滚。大殿外,上千名威风凛凛的武士持刀而立,一直排列到殿前。邓芝叹了口气,“大王不相信我说的,我就死在大王面前吧。”说着就要跳进油锅,孙权大喊,“快拦住他!”
公元219年,关羽大意失荆州后,败走麦城,最终被吴将斩杀。
两年后,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发兵讨伐东吴。结果出师不利,被陆逊大败,在白帝城病危。
弥留之际,刘备将诸葛亮召到白帝城,将儿子刘禅托付给给他。
这一次伐吴,不但让刘备丢了性命,还把孙、刘两家的联盟击垮。
不久,曹丕在司马懿建议下,准备出兵,邀孙权共同讨伐西蜀。
敌众我寡,诸葛亮想与东吴重归于好,继续联合抗魏。
但对于派谁前去游说孙权,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思来想去他选中了户部尚书邓芝。
两人对于目前形势的分析以及联合东吴的主张都是一致的。
于是邓芝就临危受命,出使东吴。
孙权听说蜀国派人来求和,就召集大臣们商议如何应对。
谋士张昭说,“难道他们想学郦食其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们就给他来个下马威。”
郦食其为人张狂倨傲,是刘邦的谋士。
曾经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齐王投降刘邦,但是韩信害怕功劳全被郦食其独吞,执意继续用兵攻打齐国。
齐王就以为是郦食其与韩信合谋欺骗自己,将郦食其给烹杀了。
孙权同意了张昭的意见,于是就命人在大殿之上架起一鼎沸腾的油锅。
然后让文武官员各列两侧,庄严肃穆,威风凛凛。
又挑选了一千名身体强壮的武士,各执刀枪从宫门一直排列到殿前,就等着邓芝上门。
不久,邓芝来到殿外。他看到大殿内外的情景,并不为所动。
邓芝整了整衣冠,昂然走进殿中,朝着孙权长揖却不跪拜。
左右的武士呵斥他怎么如此大胆,敢不跪拜孙权。
邓芝坦然说:“我是上国之使,不拜小邦之主。”
孙权一听大怒,呵斥道:“你不要自不量力,居然想效仿郦食其游说齐王投靠汉室,可惜你还不是三寸不烂之舌。”
说着,孙权就要让人把邓芝扔进油锅里炸了。
邓芝大笑:“人们都说东吴多才俊,没想到却怕我一介书生!”
孙权忍不住说道:“我东吴当然人才济济,怎么会怕你?”
“您阵列众多武士在此,而且我连话还没说,您就要动手杀我,这还不是怕吗?”
在邓芝来东吴之前,诸葛亮曾提示他,要说服孙权这个人,可尝试激将法。
果然,被邓芝这么一说,孙权只好缓和一下气氛。
孙权说,你们国小民弱,刘禅即位不久,如今曹魏来攻,你们自身难保啊。
邓芝于是展开分析,陈说利弊。
他说,西蜀可凭借山川之险,少主有诸葛亮这样的杰出人才辅佐,而东吴依靠三江之固,有大王你这样的英杰领导,两国联手就可以与魏鼎足而立。如今如果任由曹魏消灭了西蜀,那接下来曹魏必然要求东吴北面称臣,这样对东吴有什么好处呢?
说完之后,邓芝一声叹息,“我来东吴,实在是为了我们两国共同的利益。如果大王不同意我的说法,那么我就死在大王面前吧。”
说完,邓芝就要跳进油锅。
孙权见状,赶紧让人拦住了邓芝,抱歉地说,“先生不要见怪,请到后殿,我们继续聊吧。”
于是,孙权将邓芝请入后殿,重新用接待上宾的礼仪接待他。
接下来一切就顺理成章,吴蜀两国又重新携手,共同抗魏。邓芝不辱使命,完成了使命, 西蜀危机暂时缓解。
邓芝是东汉名将邓禹的后人,老家在河南新野,后来为了躲避战乱,就来到了益州。
他在郫县找了个看管仓库的工作,原本就打算这样安稳度过余生的。
后来刘备取得了益州,在郫县视察工作的时候就听到了邓芝的工作汇报,刘备不禁感叹,这是个人才啊,怎么能屈居在这里呢。
而邓芝也确实德才兼备,一路就从郫县令升到了广汉太守,直至尚书。
后来,诸葛亮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使者去东吴劝说孙权结盟,正好邓芝面见诸葛亮,提出了联合东吴的主张,诸葛亮随即就派邓芝出使。
邓芝不负使命,而且得到了孙权的赏识,孙权在给诸葛亮的信中曾说过:“能和合两国的人,只有邓芝。”
@帆布盒
作为外交官的邓芝,勇敢、谋略、机智,缺一不可,你觉得呢?
#历史上的赵云是怎么样的#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一样是横勇无敌的一员猛将,姿颜雄伟,孔武至极。
西蜀虽无五虎上将之说,但史家将关张马黄赵一并入传,其显赫仅次于诸葛武侯,压盖其他蜀汉众臣,就说明当时的蜀汉确实依仗这五位才不世出的盖世英杰,实为昭烈帝麾下忠勇彪悍、义薄云天的开国保障。
赵云不似关羽、张飞那般屡有征杀战伐的机会,但子龙将军每回都把握住了少有的出场机会。
先主曾大加赞曰:子龙一身皆是胆也!
三国中唯一的空城计,其发明者,就是子龙将军,而非鞠躬尽瘁的诸葛丞相。
赵云曾于长坂坡一役出生入死,救回了后主与主母。刘禅在赵云的旌表中,说他忠肝义胆,义贯金石。
可惜的是,赵云一生终不得屡征疆场,故而功绩较之关张等人少一些,获封亦不如关张诸将威赫,但其职责却是刘备特为仰仗和信赖的,无人可以取代。
裴松之将赵云、黄忠比之绛灌之属,也算功有德昭了。
曹操拿下荆州,士人多归顺,河东裴潜,是个人才,曹操问他:“你在荆州这么多年,经常和刘备在一起,说说看,他是怎样一个人?”裴潜说:“如果刘备在中原,是个出事的源头,但治理地方不够好。如果他有机会拒险守阻,占据一角,完全可以成为一方霸主。”
曹操阵营中,有不少人原来和刘备交好。
刘备是涿郡人,靠近乌丸鲜卑,北方豪杰田豫,年轻时和刘备很好,刘备任豫州牧,田豫因母老跟不去,洒泪而别,刘备说:“可惜不能与君共成大业。”田豫后来是曹魏护乌丸校尉,专门负责胡人工作,威震北疆。
另一个大人物牵招,也任过护乌丸、护鲜卑校尉,曹魏对北方的战争外交,牵招都是重量级的存在。他和刘备是发小,过命的交情,只是后来人生路长,越走越远了。
曹操大将臧霸,深受曹操信任,吕布袭兖州之战,曹操手下毛晖、徐翕二人叛变,曹军胜利,毛、徐二人投奔臧霸,曹操派人去那儿要人头,去的人就是刘备。
臧霸表示:我立身于世,不会做这种事。请将军替我辞去这个命令。
刘备代话同一来,曹操妥协,饶了那二人,表面上看是臧霸有立场,骨子里刘备会做人。
刘备在那乱世,没有一点根基,却人人以为是英雄。因为他结交的都是豪杰志士,能让玄德看上眼的,绝非凡俗之辈。
曹操阵营中郭嘉、程昱等智士都认刘备为英雄,许多大人物,也对玄德是钦佩有加。
真英杰自然有大气场,特别吸引好汉的目光。
为了帮助学历史的同学,增强对中国历史各朝代、帝王、建都名称的记忆,我总结了一首巜中国朝代帝王建都歌诀》,有需要的小伙伴赶紧收藏哦!
华夏文明始五帝,
相传黄帝和颛顼。
还有帝喾尧和舜,
皆为部落联盟集。
禹王阳城首建夏,
商汤亳州举王旗。
武王伐纣立西周,
东周平王迁洛邑。
从此马乱又兵慌,
春秋五霸割据忙。
齐桓公,宋襄公,
文公穆公楚庄王。
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七雄无相让。
秦灭六国大一统,
赢政咸阳称始皇。
以此马乱又兵慌,
春秋五霸割据忙。
齐桓公,宋襄公,
文公穆公楚庄王。
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七雄无相让。
秦灭六国大一统,
赢政咸阳称始皇。
长安立都换汉代,
汉朝高祖是刘邦。
王莾夺汉建新朝,
改制换代短命亡。
东汉刘秀光武帝,
称帝建都在洛阳。
三国鼎立魏蜀吴,
乱世英杰逞豪强。
曹丕洛阳称魏帝,
孙权建业为吴王。
刘备成都称汉帝,
从此华夏分三疆。
司马炎代魏建西晋,
登基定都在洛阳。
东晋皇帝司马睿,
南下迁都在建康。
宋齐梁陈为南朝,
北朝纷杂难陈详。
北魏道武拓跋珪,
平城定都灭北凉。
东魏孝静元善见,
北齐文宣名高洋。
西魏皇帝元宝炬,
北周孝闵亦为皇。
杨坚就是隋文帝,
定都长安平四方。
唐高祖本名是李渊,
建唐称帝在长安。
契丹国耶律阿保机,
上京建辽抗中原。
后周大将赵匡胤,
陈桥驿站发兵变。
开封改做东京都,
陆续结束乱局面。
西夏皇帝名元昊,
建都兴庆与宋战。
女真完颜阿骨达,
会宁称帝金国建。
南宋皇帝名赵构,
登基定都在临安。
元世祖即是忽必烈,
定都大都国号元。
朱元璋应天移皇帝,
建立明朝强君权。
努尔哈赤建后金,
定都沈阳声名显。
皇太极称帝国号清,
迁都北京固皇权。
推翻帝制建共和,
中华民国孙中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
由衰转兴到今天。
东吴四英杰
孙吴之所以拥用江东,抗衡于中国,根本是因为孙策、孙权的雄才大略。当时东吴的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个人,是当时的(东吴)的所谓社稷心膂,)都是能与国家共存亡的大臣。但是因为自古将帅,大都认为自己是贤能之人,害怕有胜过自己的。但是上面这些贤能的人则不是这样。孙权刚接执掌政权,鲁肃(北方人)欲去江北(投靠曹操),瑜止之,而向孙权推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给孙权写信推荐:“鲁肃忠烈,临事不茍,如果能用他来代替我,我死不后悔!”肃遂代瑜治军。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你现在的才略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因为吕蒙已学习了大量的知识)。”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吕蒙后来也代替了鲁肃执掌军权。吕蒙在陆口,因有病辞职,权问:“谁可代你?”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曾被他们打败。虽然他们互相推荐引见,而孙权又能委心听之,东吴之所以为吴,并非是偶然的。
【原 文】
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孙权初掌事,肃欲北还,瑜止之,而荐之于权曰。“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后瑜临终与权笺曰:“鲁肃忠烈,临事不茍,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肃遂代瑜典兵。吕蒙为寻阳令,肃见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蒙遂亦代肃。蒙在陆口,称疾还,权问:“谁可代者?”蒙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无复是过也。”逊遂代蒙。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所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陈群检举郭嘉又调 戏良 家,曹操夸奖陈群秉公执法,转头却对郭嘉使眼色:奉孝,你小子可以呀!这种好事竟然没带上我!
曹操手下的谋士一大堆,荀彧、荀攸、贾诩、程昱、刘晔、司马懿等,一双手都数不过来。然而,在众多谋士之中,曹操对其他人更多的是“敬”,而偏偏对郭嘉更多的是“爱”。主要的原因就是,郭嘉和曹操是同一类人,聪慧而放荡,不愿被世俗所拘束。
曹操少年时就和袁绍厮混,曾在别人结婚时,一起稍稍潜入人家的园子里,准备偷新娘子。被人发现后,曹操持刀捉住新娘子,和袁绍逃了出去。
在回家路上,袁绍迷路掉进荆棘丛里,曹操很不仗义地大喊:“小偷就在这里!”这吓得袁绍直接跳了起来,两人这才逃脱。
长大后的曹操作为一方诸侯,浪荡的性子有所收敛,但在个人作风问题上还是刹不住车,尤其是在面对年轻的已婚女性时,很容易把持不住。
比如:何进的儿媳尹氏、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前妻杜氏均被曹操笑纳,曹操在宛城强纳张绣的婶婶邹氏成为了张绣反叛的导火线,曹操也曾想对袁绍的儿媳甄宓下手,只是被曹丕捷足先登了。
所以曹操对于放荡不羁的郭嘉和曹植很是欣赏,因为他在两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郭嘉出身于颍川郭氏,为没落的东虢豪门。
郭嘉眼光出众,早早预见汉末天下将乱,便隐居家乡,结交英杰。他不在乎世俗成见,与荀彧等人相交莫逆。
董卓祸乱朝纲时,颍川诸多英才跑到冀州避难,投奔冀州牧韩馥(颍川韩氏)。但韩馥被袁绍所迫,将冀州拱手相让,颍川诸人既有投入袁绍帐下的(如辛评、郭图、荀谌),也有守节观望的。袁绍多次征召,荀彧和郭嘉均不愿屈身。
后来,荀彧南下投奔曹操,得到曹操的重用。郭嘉认为袁绍虽然效仿周公礼贤下士,但却不懂得善用人才,必不能成就大业。于是郭嘉向辛评、郭图告别,回到故乡继续隐居。
6年时光过去,曹操的谋主戏志才去世,曹操苦于无人与之商量,哀求荀彧再荐贤才。荀彧便将赋闲在家、终日饮酒晃荡的二流子郭嘉给拉了出来。
曹操与郭嘉谈论天下大事,郭嘉大大咧咧、侃侃而谈,却句句击中曹操的心。曹操对郭嘉喜爱不已,大赞:“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而郭嘉也对曹操“惺惺相惜”、“臭味相投”,立刻投桃报李,来了波商业互吹:“真吾主也!”
曹操让郭嘉任命为军师祭酒,事事与他相商。郭嘉善于把握曹操的心理,总能在适当的时刻向曹操说出他想听到的话,为他加油打气、出谋划策。虽然大多数时候,郭嘉只能给出预测,未能给出具体操作方式与战术手段,但这并不妨碍曹操喜欢他。
比如曹操被张绣击败时,袁绍写信来羞辱曹操。曹操顿时信心大减,认为自己斗不过这个“损友”,而郭嘉适时提出了“十胜十败论”,将袁绍贬得一无是处,又把曹操吹成了世间少有的明主。这瞬间给曹操打了鸡血,恐惧害怕一扫而空,再次成为信心满满、睥睨天下的枭雄。
当然预见袁绍比不上曹操的,不只郭嘉。曹操刚收到袁绍的信件时,荀彧便已提出了“四胜四败论”。
只是郭嘉更能扯,将这四个优势扩展为十个,正好拍对了马屁。在后来的官渡之战中,郭嘉随军出征,却是再未进献一言一策。反而是“曹魏五大谋士”的其他四个大放异彩。
荀彧和郭嘉都在袁绍地盘里待过一段时间,与袁军上下都打过交道,因而两人料定曹操胜过袁绍并不稀奇。
但荀彧强在准确地预言袁绍军中主要文官武将的性格及下场:“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荀彧留守大后方,在曹操想退兵时,写信鼓励支持,又举荐钟繇镇守关中,稳住了马腾等西凉军阀。荀攸为曹操献上了斩颜良诛文丑、偷袭运粮队、力劝曹操袭击乌巢和接受张郃投降的计策,是官渡主战场的头号功臣;贾诩也提出“四胜四败论”,劝曹操出兵偷袭;程昱仅以700士兵守卫鄄城,还不愿曹操增兵。可以说郭嘉在官渡之战的表现根本比不上其他人。
又比如在处理刘备的问题上,程昱等人的看法都是立刻斩草除根,将刘备扼杀于摇篮之中。但郭嘉却劝曹操不能杀掉刘备,这会影响到曹操的名望。
郭嘉当然知道刘备的潜在危害,所以后来又劝曹操要分化刘关张,将刘备软禁。但为何他一开始却劝曹操不要动手呢?
这是因为曹操本就不愿动手。当时曹操刚刚因为杀害兖州名士边让,引发张邈、陈宫等兖州世族勾结吕布叛乱,差点连命都丢了。
此时的曹操对于擅杀名士是有所畏惧的,郭嘉敏锐地洞察了这一心理,因而“违心”地劝曹操不要动手。曹操有台阶可下,自然而然地优待刘备。结果郭嘉与程昱不在时,曹操放虎归山,再未能抓住刘备。
当然郭嘉本身还有不少神机妙算的事迹,比如预言孙策被刺杀、预言袁绍的两个儿子自相残杀、进言“兵贵神速”奔袭乌桓、遗言辽东斩杀袁熙袁尚等。
只是郭嘉英年早逝,年仅38岁便去世了。这个甚合曹操的脾性的谋士便成他心中永远的白月光。。。#三国#
#姜维北伐真的是徒劳无功,空耗国力吗# 英雄自有英雄的作为。诸葛亮死后,姜维便成了蜀汉的顶梁柱。他九伐中原,虽终未成功,却尽展英维风采,可歌可泣,名扬华夏。
有人认为姜维北伐是徒劳无功,空耗国力。这种看法是有欠正确的。
首先,大形势决定了北伐的必要性。魏蜀不能并立,蜀不伐魏,魏必伐蜀。魏的实力数倍于蜀,又占有关中,对蜀有泰山压顶之势。蜀不象吴,有长江天堑,可以取守势。姜维不北伐,魏随时可以发兵伐蜀,深入蜀地,则小小蜀汉绝不能支持长久,必出现国土日削,生民塗炭的现象。姜维力主北伐,把战场引入魏国境内,不断给对方以冲击,打乱对方步署,使之不能组织伐蜀行动,虽损耗了一些国力,却在长时期内确保了蜀汉国内的安全,保护了人民的生活。
其次,对国家和老师诸葛亮的忠心,也决定了姜维一定会北伐。姜维如果不遇到诸葛亮,他很可能会埋没于历史的尘埃中而默默无闻。是诸葛亮这个伯乐发现了姜维这匹千里马,使之脱群而出,而姜维也不负诸葛亮的栽培和期望,在诸葛亮死后,他忠心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勇担重责,奋鬣扬蹄,纵横驰骋于关垅大地,谱写了一曲千里马报答伯乐之歌。姜维在与魏军的角逐中有胜有负,但无论胜负,他都矢志不移,奋力拼争,尤其是在成都沦陷,刘禅投降之后,姜维仍不屈挠,设奇计欲回复蜀汉之天。虽然失败,但其忠心赤胆,烈烈豪情,真可惊天地而泣鬼神。
最后,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姜维北伐,也是势在必行,深有意义的。蜀汉的命运,在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时就已经基本确定了。此后,蜀汉一直处于明显的劣势。诸葛亮和姜维都清楚这一点,但他们都坚持北伐而不疑,因为他们都是当世英杰,积极进取奋争以保国安民是他们的坚定信念,他们绝不肯因困难而畏缩不前,坐以待毙。他们膺历史责任,以生命谱写了雄浑壮丽的北伐历史。至于荣辱毁誉,只能任由后人评说了。
他多谋善断,被历史评价为“奇士”,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卓越功勋,更是精准地预测了孙策之死,令曹军的阵营得以稳定,还分析出袁氏两兄弟的内部矛盾,从而轻松取胜,他就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郭嘉。
郭嘉自奉孝,颍川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他年少时已有远志,弱冠之年变秘密结交英杰,因不与世俗交往,故不为众人所知。后郭嘉北行见袁绍,发现袁绍不懂得使用人才,做事优柔寡断、多谋不断,无法成就霸业,变果断离去。
六年后,一直赋闲在家的郭嘉终于等到出世的机会。曹操最为器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让荀彧推荐一位可以接替的谋士,荀彧便将郭嘉推荐给曹操。二人共论天下大事后,便肯定彼此,郭嘉被曹操封为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公元198年,吕布击败刘备,穷途末路只能投奔曹操,谋士程昱认为应该将其除掉,以绝后患,而郭嘉认为曹操曾诚恳地向天下公告,招揽才杰,如今素有英雄之名的刘备前来投靠,却要将其杀害,以后的名士绝不会投奔曹操。可刘备又有关羽和张飞的追随,不可能身居人下,所以建议将其软禁。曹操曾因为杀掉名士边让而引起过张邈和陈宫等人的集体造反,因此听郭嘉所言,没有杀掉刘备。但他却没有软禁刘备,而是对其更加亲近,准备收服刘备,但事与愿违。
公元199年,袁术兵败北投袁绍,刘备便向曹操请战,准备借机远遁。郭嘉认为刘备乃“英雄”也,不可轻易放走。可曹操执意同意刘备出击迎战袁术。然而刘备一走,便将下邳夺取,从而举兵对抗曹操。
公元200年,为避免将来与袁绍作战时腹背受敌,曹操准备向没有站稳脚跟的刘备发起进攻,可诸将袁绍会在曹军共攻击刘备时进攻许都,劝曹操不要对刘备用兵。而郭嘉则说:“袁绍优柔寡断、多忧多虑,当他下定决心攻打我们的时候,刘备早已经被我们打败。”而结果正如郭嘉所料一样。
在随后的战役中,郭嘉不断为曹操出谋划策,而有一策更是为他的神机妙算增添了一笔。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之时,江东孙策突然发兵准备偷袭许都。得到消息的曹操非常不安,因为他全部的兵力都已投入官渡战场,无法分兵守卫许都,如果被孙策占领,后果将不堪设想。而郭嘉却认为:“孙策在吞并江东时杀了很多英雄豪杰,必然会有人为此不满,即使拥兵百万,也如同孤家寡人。再加上孙策平时轻于防备,如果遇到刺客,他必定被杀”。结果被郭嘉言中,孙策还未过江,就被刺客所杀。而后,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专心应对袁绍,而得以取胜。
公元202年,袁绍病逝,曹军诸将准备彻底攻破袁绍的两个儿子。郭嘉则认为:“袁谭和袁尚素来相互不服,加之谋臣互相争锋,袁氏兄弟必定反目相争,不如静观其变,先假装刘表,伺机再攻”。在郭嘉的建议下,曹操开始假装攻击刘表。此时袁氏内部生变,曹操北上追击袁氏兄弟,二人一死一逃,曹操轻松取胜。
在纷繁争乱的汉末,曹操之所以经常获胜,其关键在于郭嘉对敌人心理状态的判断和对战争局势的预测。可是天妒英才,郭嘉在之前长达200余里的行军过程中操劳过度,最后于38岁时因病去世。#历史##我要上条##三国风云录#
本文新三国志英杰传刘备传,新三国志英杰传刘备传第三关动画)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