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习作教学经验交流 列对提货单开启教习作的第一步
来源:
2021-06-14 04:24:40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写作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场戏”,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瓶颈,虽是语文老师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依然处于老师难教、学生难写的尴尬境地。我很幸运从踏进这个行业,便从一年级起步,还记得 一年级时我们常常对孩子们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鼓励孩子们畅所欲言,从一个简单的词到一个带有修饰词语的短语再到一句完整流畅的话;二年级时我们开始尝试对孩子进行写话训练,让孩子们通过看图和观察,培养孩子们捕捉事物现象的能力,让孩子从一句完整的话过渡到几句完整的话,看着孩子们语言能力的提升,我们心中窃喜。
但到三年级孩子们第一次接触“习作”时,依然有点胆怯。经过一番调查研究我得知孩子们是害怕字数不够,在他们眼中,造句、看图写话都是短小精悍易于完成的作业,而习作需要好多段呢!孩子的一句话,让我一刹那间意识到我在日常训练时,应提前让孩子们过渡到段的训练。三年级的孩子正是思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如果我们培养了孩子们的分析联想能力,那孩子不就有话可说,有文可写了吗?
于是我们开始想当然地给孩子列出一些训练分析联想能力的题目,但效果甚微,原因究竟出现在哪儿?从孩子们练习的习作中,我发现如果让写我的妈妈,大部分孩子能够写出自己眼中独特的妈妈,但一个孩子愁眉苦脸,愣愣地盯着习作纸,只有一个题目“我的妈妈”。课下我带着心中的疑惑与孩子沟通,原来他从来就没见过自己的妈妈,我一边安抚他一边征询他的意见。孩子第二天交上来一篇精彩的习作——“伴我成长的爷爷”。
原来初入习作的孩子之所以犯难,可能是我们的“提货单”出了问题,(孙铁龙老师曾将教师命题的作文比喻为“提货单”学生须照“单”“提”出大脑里的“库存”。)孩子们之所以害怕“提货单”,也许是教师在设定提货单的时候没有从孩子的认知能力出发,孩子对于“提货单”中的“货物”从未谋面,或许只有一面之缘,因此会犯难不知从何写起,时常感觉没啥可写,但为了完成所谓的作业,只好硬着头皮草草了事。当教师看到学生文不达意的习作时,顿然感觉悉心讲解的“作前指导”纯属白费功夫,再接着耐心地进行“作后讲评”。如此“教师命题——作前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阅——作后讲评”反反复复地训练,真像是一场师生之间的较量,这样的“捉迷藏”游戏久而久之只会令双方筋疲力竭。
三年级是习作的启蒙阶段,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第一篇习作就是让孩子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就是鼓励学生把文章写“开”、写“顺”,写出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列对“提货单”,是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与信心,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