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参赛论文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苏翠萍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第一小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心的教学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构建和谐课堂、在生活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情景中学数学、在预设和生成的统一中教学等五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思考
在新课改理论指导下,要全面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全面贯彻教育“三为主”原则,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全面落实课堂三维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实现课堂高效,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一、构建和谐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和谐的课堂就是一个和谐的小社会,它充满着爱,涌动着追求,喷发着灵性与生机、宽松与自信。只有这样的课堂环境,才是真正落实“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一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基本条件。我认为,要营造出这样的课堂氛围,前提是民主,关键是教师的角色转变。2003年以来,我逐渐探究出“相互了解,换位理解、平等尊重,关爱宽容”的和谐课堂构建策略,使主宰与臣服的师生关系逐渐被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所取代,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了和谐的小社会。
记得一次外出学习后归来,孩子的拥进办公室,一张张乖巧的小嘴流淌着甜甜的思念:“想死你了,苏老师!”“苏老师,你真狠,几天都不见我们了!”“你走了,一看到课表上的数学,我们就失望。”“说实话,你哪天不给我们上课,那一天我们就象没上学一样。”拉手、牵袖、抓衣襟,将我簇拥到教室,浓浓的爱意,延伸到课堂。这样的课堂,象家庭的团聚,朋友的聚会。没有专制,没有歧视,没有拘束和压抑。那样的热情,那样的投入,那样的开放,那样的民主,正是我们师生共同构建的和谐课堂。
二、在生活中学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一年级学生数数时,我就组织他们数一数班上有多少同学,教室里有几扇窗子,有多少桌凳。数一数自己有几本书,多少作业本……让学生从小就深切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当数学走进学生生活世界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发现数学概念,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又能促进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运用有关的数学经验去思考、去解决。使学生真正学到有意义的数学。并能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以及学习数学的目的性、趣味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着力于研究学生的生活背景,致力于捕捉生活背景与学习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主动寻求新知识的生活原型,为新知识的构建和应用找到生长点。
三、在活动中学数学
课程目标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课程设计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让学生摸一摸、量一量、折一折、摆一摆、比一比,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具体情景中去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给学生准备了大量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让他们做变形游戏。在活动中他们深刻地体验到唯有三角形不能变形而具有稳定性,并很快发现了加固桌椅的方法。实践证明,学生参与活动越充分,越主动,所获得的体验也就越深刻,越丰富,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四、在情景中学数学
一个好的学习情景能促进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有效地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如教学“商不变规律”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小白兔在买烧饼的路上被狐狸五兄弟的烧饼广告弄糊涂了,狐老大的广告上写着“24元可买8个烧饼”,狐老二是48元买16个,狐老三是36元买12个,狐老四是60元买20个,狐老五是12元买6个。小白兔不明白买哪家的烧饼最便宜,小朋友们能不能帮它算一算?当学生列出算式后,老师再及时引导他们通过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不仅使学生学得轻松,而且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又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我组织大家做“锤子、剪刀、布”游戏。要求学生在下发的统计表中统计出自己输、赢、平的次数,并计算出各占百分之几,通过游戏,师生互动,活学活用,现场统计,营造了和谐、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又恰当的渗透了统计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五、在预设和生成的统一中教学
预设,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经验对课堂活动的构思和设计。而课堂教学是人与人的互动过程,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内容,往往突破了老师的预想,这就是“生成”。预设和生成的统一,揭示了课堂教学的确定性中存在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中存在着确定性,从而为师生提供了创造和发展的空间。
比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探究中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两条边是不是一样长?”随即,学生还发表了两个观点:“角的边一定是直直的”,“角可以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有价值的问题和两个有价值的观点就是有价值的生成。
课堂教学中,我们面对着几十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思维方法,有些情况并非我们可以主观臆测的。因此,随时都可能出现始料未及的生成。有的生成很有价值,闪烁着孩子们创造的火花,这正是课堂教学的精彩之处,也正是我们的愿望和期待。教师决不能因为这些生成打乱了自己的计划而置之不理,恰恰相反,我们应随时捕捉这样的动态生成,不囿于课前预设的流程,即时调整我们的计划,灵活抓住生成的新情况组织教学,实现预设和生成的统一。这既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对我们自己基本功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