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获奖论文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数学练习的有效性
来源:
2021-06-11 04:13:49
导读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
当下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因为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获奖论文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数学练习的有效性广西河池天峨县实验小学 杨芳强
【内容摘要】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有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习题好比磨刀,使学生的思维越磨越锋利。”学生通过练习,促进学生思考,达到巩固、深化教学内容的目的。但是学生在做数学习题时往往觉得枯燥无味,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练习效果不好,有效性低。因此,把信息技术引进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加大课堂信息量的传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习题练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 提高数学练习有效性
练习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数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需要通过练习巩固;运算技能、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形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离不开练习这一基本途径。通过练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通过练习中所涉及的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还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因此,在数学课堂练习过程中若能适当引入信息技术,则会更加有利于提高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等,老师精心设计,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有步骤地组织,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中多一些数学思考,多一些真实的情感体验,多一点学习的乐趣,使不同层次的全体学生通过练习,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可以增强练习的有效性。
一、创设真实情境,凸显练习的趣味性
恰当的教学情景能够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他们的情感作用,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使学习更为有效。教师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使学生以最简捷有效的方法获得数学知识,学会创造、构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多媒体的运用能融图、文、声一体,在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它可以使静态变为动态,抽象变为形象,恰当地展示教学情景,学生在特定的情景感染下,会兴趣盎然的进行思考、讨论、总结、归纳,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一位教师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练习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多媒体动画出示一个魔盒,学生主要输入一个数,这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便是另一个数。如输入9,出来的是19,输入34,出来的是44……
学生跃跃欲试,经过几次尝试后,发现奥秘: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来加工数的。于是输入“20”,出来“20 10”,输入“87”,出来“87 10”,输入“b”,便出来“b 10”,输入“m”,便出来“m 10”……
这里,通过魔盒,创设输入“b”“m”出来“b 10”“m 10”这一情境,从而让学生深切体会出来的“b 10”“m 10”就是结果,而在输入的数与输出的数的不断变化中却又存在着不变:出来的数总是进入的数加10,魔盒是按“b 10”的关系式进行加工的,即“b 10”又表示一种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情绪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建构的效果。“魔盒”的情境创设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呈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势。“魔盒”这一“道具”,帮助学生解决了认知的难点:“b 10”“m 10”既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关系式。他们不仅没有新知识难以接受的感觉,而且从接受到掌握到再运用这些知识的全过程都是在自发之中进行的,对知识本身的学习更有持久的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变静态为动态,增强练习的形象性
实践证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计算机多媒体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粉笔、课本、黑板、挂图,再加之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难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多媒体教学克服了这一缺陷,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可以像动画一样移动,可以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象,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等。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分一分》练习时,首先通过自制的动画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图形,不同样的颜色、形状等一系列的直观形象的东西,然后让学生在屏幕上产生对物体最直观的视觉认识,从而在自己心中有一个初步的分类方法:长的、短的、高的、矮的;黄色的、绿色的、蓝色的、红色的;吃的、玩的、看的……让学生在这些生活情境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知识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问:“现在有这么多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图形,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高涨,各抒己见。生1:把这些东西摆整齐。生2: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生3:把好吃的放在一起。生4: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最后教师在按学生们自己从教学情境中感悟出来的分一分的方法总结归纳出来:可以按形状分;可以按颜色分;可以按用途分……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运用信息技术巧妙地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充实了课堂容量。
三、提供自主空间,体现练习的层次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有效的课堂练习,不但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在分层教学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在制作课件时,我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为学生准备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拓宽学习领域,引导学生深入浅出,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每个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后,我给A层学生设计一些已绘制了统计图的一部分,让学生补充完成另一部分;B层学生先要做部分A层作业,然后再根据提供的原始数据,自主绘制条形统计图;C层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做A、B层作业,同时要求他们调查自己所关心的社会或生活问题,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先制成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意识、创新能力,也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