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闻: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分享 通过预习学案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
2021-07-21 23:08:07
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预习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时必备的教学环节,预习是学习中重要的一环,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四个环节相辅相成,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我们的课堂教学 常常是引学生入瓮,进入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内,课堂看似活跃,但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却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无法得到培养。为了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应该更加重视预习在学习环节中的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但在现实中,学生的预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预习,也懒于预习,就连朗读课文也敷衍了事,有的甚至一遍都不读,至于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更是少而又少,这必然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费时、费劲、效率低下的状况,预习环节没有落实大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学生为什么不能认真预习呢?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呢?同行认为,以前没注重预习,加上缺少指导,造成学生预习能力较差,预习习惯也没有养成。另外,教师也怕预习作业布置多了,会增加学生负担。
专家指出,预习是一种铺垫,其实质在于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之上,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从而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为高质量的教和学打好基础。因此,预习既不能是“浮光掠影”的,也不必都要求“水落石出”。适度是其关键。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一切,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不够,也是导致学生预习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预习”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途径;改变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设计“预习学案”,就是在课前教师根据教材与课标要求,以教师设置问题的、学生根据要求完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自主参与学习新课文,对课文进行第一次个性、创造性解读。现在以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为例,谈谈如何设计预习学案以及通过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来说明预习学案是提高学习能力、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 如何设计预习学案
预习学案的设计要依据课标要求(教学参考书),同时紧扣教材中的单元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所设计的问题要由浅入深,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快慢差异、学习能力差异,尤其对学困生要降低要求,可让他们任由选取1到2项或2到3项进行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都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年级课本第七单元的单元要求中提到:“初步体会课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新课标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建议中提到:“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趣味和景物的独有韵味,边读边想象,感受景物的动态变化,熟读成诵,积累表达”。
根据以上要求,我设置了以下的问题:1、画出你认为特别优美的句子;2、默读课文五遍,解决生字词,并利用好词佳句写片断。3、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4、画出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句子;5、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6、学习课文,完成课后思考题。7、提出自学课文时的疑惑。8、联系实际,说说读文后的感受。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自由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问题来完成预习。
二、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积极性
1.提高认识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预习是一种自练,给自己提供了阅读和独立思维的机会。
通过预习,可以“测量”出自己知识的深浅,认识到课文难点之所在,从而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超市型预习本”菜单的选择,不求选择多少,但求选后认真去做,凭自己能力做得“称心如意”,这样能很好地促使学生养成认真思考、做事专心的良好习惯。
2.加强指导
使用“预习学案”开展预习,有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预习指导课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步骤,如在课文中圈、画、注的方法。要多创设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尝试去自读自悟。学生练多了,学法自然会结合,预习能力也随着会逐步提高。
3.注重交流
把预习内容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这才是预习的兴趣之源。课堂上的交流是有限的,教师还应组织好课外的展示与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了别人的肯定。
4.讲究激励
学生懂得了如何预习,还不等于就有了预习的习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长期的练习,更离不开检查、督促和激励。因此,我非常注重激励。
(1)随机激励。“你连这个都知道,我真佩服!”“动情的朗读,真令人陶醉!”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随机评价,往往使学生如沐春雨,欣喜不已。
(2)集体激励。发动集体对学生预习的效果作出恰当的评价,效果远比老师的检查好,因为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次预习评比时,评委总是流动的,上一课获得称号的就是下一课的评委。评价以鼓励为原则。评出的预习能手及进步者,纳人小组的每周评比中。称号也各色各样:学生发言积极者评为“小律师”,想象力丰富的评为“想象之星”,找资料出色的评为“小博士”,朗读有感情的评为“金嗓子”……
(3)激励的层次性。预习作为一种自练,让学生独立阅读,这对一部分“弱势群体”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特别关心、激励他们,在课堂上多给他们展示机会,评比上也要有所倾斜,让他们也能迎头赶上。
预习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一定会加深学生对语言材料内容的理解,激发探求知识的欲望,在课堂上就一定会更加积极主动地结合老师的讲解去获取答案,从而加强课堂学习的效果。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是他们语文学习必要的一步。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