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闻:小学语文老师教研小论文 如何指导小学生预习
来源:
2021-07-22 15:56:18
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预习是阅读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首先,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变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给“干粮”,不给“猎枪”的不协调现状。其次,预习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领,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三,预习强化阅读动机,增强课堂听课目的,为听课做好准备。提出问题,课堂带着期望而来,“有疑则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一般是在课外进行,但不少学生,特别是中年级小学生,开始不会预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把预习拿到课堂上,上几次预习指导课。教师可用一篇课文作例子,选取一个知识点或一个专题做例子,带着学生一起预习,具体教给学生怎样利用字典解词识字,怎样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或寻找解题思路,怎样思考提出问题,从而掌握预习的方法和步骤,解决预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例如,指导学生细读课文,所谓细读,一般分三遍。第一遍读,初步了解课文大意,随手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划出来。第二遍读之前,先使用工具书把字的音、形、义搞清楚,认识新词的基本意义。要求看懂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而且能划出逻辑段并能概括出段意。第三遍读,要求对通篇文章有个基本理解,同时粗略地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二、提出预习要求
预习,是让学生独立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但预习的要求不能过高。内容不宜过多。对此,教师应提出明确而可行的具体要求。由于不同年级儿童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的不同,预习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同时由于基本功训练重点和课文的不同类型,预习的内容也不相同。只有确定了具体的预习要求,解决预习什么,并进行预习的定向指导,才能使学生预习起来有所遵从,有所收益。如通读课文几遍,自学哪些字词,并写下来,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说出全篇大意等。高年级还要了解作者和课文有关的时代背景。在教材内容的预习的同时,还要传授读、划、查、思、写、议等阅读技能,体会阅读的过程。
三、养成预习习惯
学生预习,教师必须给予具体指导,检查预习笔记及在书上作的批注;进行提问,让学生试读的实际情生文的词句或自然段,接受学生质疑,根据学的指导。对认真预习情况随时给予评价、指导,特别注意对后进生的鼓励,时间长了,学生就自觉地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