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真心喜欢这本书,韩春梅老师的《构建小语好课堂》。朴实的文字,明晰的条理,没有那么多繁琐空洞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与课堂,与教学密切相关、扎实实用的教学方法,这,正是每一个“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教育跋涉者,“蓦然回首”时最有效的精神食粮。

在本书中,韩老师贡献了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阅读教学模式和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操作方法,即“三读三段”阅读教学模式,并随之应用于自己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及反思,让我们看到教师真正做到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由课外贯穿至课内,充分体现了自主的学习,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保证了能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有所悟,有所思。反思我自己的教学,在给予学生自学的时间还不够充足,甚至有时目的性不是很强,学生不知怎样进行学习。

   在教学中,韩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充分让学生谈理解、谈感受,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自读自悟、对比感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体会文本的内涵, 从而激发学生心中的美好的情感。正像韩老师所说的,“读好了就什么都有了”。

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却收效较低,远比不上数学成绩,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掩卷深思,收获良多。

  一、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

把文外资源引入课堂,让阅读成为课堂的分内之事,但仅靠课堂显然是杯水车薪。课后的自主阅读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利途径。这就要求老师提高自身素养,将阅读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从而结合本班学生特点,为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但这种拓展并不是随意为之,放任自流,而应设计“导读”作业,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积累,用合适的方式呈现自主阅读成果,并应及时提供一个交流与分享的平台,如班级读书会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激发学生“读下去”的愿望,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感谢韩老师无私的分享,有了这位先行者,我们在语文教学之路上的脚步才更加明晰,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