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新闻:小学作文教学最新论文 “三变”──有效落实中年段习作教学目标
来源:
2021-07-29 08:12:47
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文章欣赏 “三变”──有效落实中年段习作教学目标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中心小学 吴敏娥
摘要:本文针对中年段习作的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指出当前中年段习作教学存在的“忽略知识迁移,导致只会抄写,不会运用”“忽略已有生活体验,导致千人一文”“忽略生活积累,导致只讲方法,没有效果”的3大弊端,进而提出“三变”策略,落实中年段习作教学的目标:(1)变单纯抄写“优美句段”为赏读“优美句段”构成方法;(2)变生硬“教师范例”为尊重“学生个性”;(3)变单一“个人日记”为互动“轮流日记”。通过实践学生在不断积累中学习到习作的方法,懂得运用积累的语言有个性地表达,使得写出来的文章具有真情实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年段;习作目标;轮流日记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中年段习作提出了三个明确的要求“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1]”从中年段的三个要求中很容易看出习作的积累、运用、表达的要求。积累,就是要通过观察周围的世界,来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出来。运用,就是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进行表达出来。表达,就是敢于把自己的习作与别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本文从一次中年级的习作指导课中发现当前小学语文中年段习作教学的普遍现状,并结合自己的班级,思考相应的策略,以提高中年段习作的教学效果。
一、缘起:从一节习作指导课发现中年级习作的普遍现状
在某小学听过一位教师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课“介绍我自己”。课堂基本环节是这样的:先创设一个“喜洋洋”的卡通人物的情景,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特点,再出示两段写人物外貌的片段来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照镜子”来描述自己的外貌,让学生当堂展示自己的外貌时,每个学生的外貌都没有明显不同,近似乎一个“饼模”印出来。最后以例文《胆小鬼》引领学生怎么写自己的特点,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说自己的特点时,都是以写“胆小的我”为题目,出现了千人一脸的“怪象”。一节课下来,学生知道了要从外貌描写自己的特点,都知道要把写具体,但是,学生却从来没有用上自己抄写到的优美段句写在文章中,写出来的具体情节都是自己胆小的一面,却没有什么个人差异的特点。
二、寻因:当前小学中年段习作教学的三大弊端
上述的这节习作指导课,尽管教师以范例引领,想学生明白写人习作的方法,但学生习作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节课让我感到很失落,也引起我的深思。为什么班里60%的学生都写“胆小的我”,本想通过这一节课的“举一”,得到更多的“反三”,但结果并不理想。老师本想“猜一猜”“照镜子”这些情景解决对自己外貌的描述,结果反而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关闭了他们抒写自己多彩、灵动的一面。像上述这节习作课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主要有下面三个方面:
(一)忽略知识迁移,导致只会抄写,不会运用
许多老师在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时,只是重视学生抄抄写写一些优美的词句,背诵一些优美的句段,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他们很少让积累的优美的词句重现在习作中,由此可见,学生只是抄抄写写的“机器”。
(二)忽略已有生活体验,导致千人一文
在现实的习作指导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有“揠苗助长”的心态,不满足中年段的习作目标,不顾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于是便出现了“高估”“要求过高”的现象。很多老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在学生还没有真正认识自己或事物时,便“越位”灌输自己的习作方法,用很多的例文引导学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结果,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感受,更谈不上真情实感了。这样的习作,是忽略了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使习作形成千人一面的重要表现。
(三)忽略生活积累,导致只讲方法,没有效果
每个教师都知道要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通过积累素材,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使习作能做到真情实感。但是在现实的习作指导中,教师都是笼统地说:“要把文章写具体。”“把文章写详细一点。”课堂上,只教学生一些审题、构思、表达的僵硬方法,却很少在教学的文章里去实践。课后,教师让学生写日记,却很少关注日记的质量和学生究竟写了什么,最终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还是干巴巴,日记的积累变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导致学生做了等于没有做,写了等于没有写,应付了事,最终收不到预期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