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

分享一篇关于教育都是每个家庭中非常重要一个环节,很多家庭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煞会苦心,但是不一定会获得效果这才是真正愁的地方,孩子出门的言行举止就能看到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样,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课外教育也很重要,那么现在小编就为小伙伴们收集到了一些课外知识,希望大家看了有所帮助。

坚持以生为本构建有效课堂引入多媒体激活语文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 竹溪县城关镇烧田小学滕萍

[内容摘要]: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引入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当前教学课堂改革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生本教育 多媒体运用 有效课堂实践与探索
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乐学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引入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教学课堂改革的重要内容。
“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关爱学生本身,关注学生教学环境。坚持生本教学,构建有效课堂,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教益与启迪,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一、精心备课
坚持以生为本,构建有效课堂,最基本的就是要抓好备课这一环节。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心中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以学生的原有水平、年龄特点为出发点。
在备课中,我经常通过学情分析,去系统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备课环节,我由原有的单纯备教案,加了一项制作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技术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特点,可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易懂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多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课堂长期存在的“一人一书一支笔”的教学模式,为小学教育教学加入了现代科技元素,增添了课堂的吸引力。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特别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它越来越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多媒体技术在乡村小学语文教学担任的角色更是举足轻重,它是我们追赶城镇教育的一项强有力的教育技术,它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优化课堂
追求生本课堂,教师必须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努力做到 “三贴近”、“三关注”,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课堂,关注学生的兴趣特点、感悟能力、认知水平,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
首先,要贴近学生,关注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可以孜孜不倦地学习,兴趣更浓者,能达到废寝忘食的境界。因此教师可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教学情境,从最佳的角度切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整堂课的教学设下很好的铺垫。
比如《草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但学生对草原非常陌生,对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了解得就更少了。如何让课堂上得生动有趣,激发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呢?我是这样做的:上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谈谈对草原的印象,然后出示一幅草原风光图,同时播放了跟草原相关的歌曲。图画、音乐以及师生生动的描述,一下子就把大家吸引了,学生们都陶醉在美好的想象当中……这时,我充满激情地问道“:草原这么美,你们想到草原去看看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想!”学生已经完全被引入课堂的情境当中,在无意中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积极参与学习。
由此可见,运用多媒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营造宽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诱发学习热情,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其次,要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感悟能力。儿童的心智发展水平、认识规律和成人的不一样。老师蹲下来看学生,就是认真地观察了解学生的世界,努力在打通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上动脑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面对的是6至12岁的儿童,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孩子或牵引着他们向前。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八册教材《尊严》时,制作课件图片加音乐的情境引领学生感受“逃难”时的凄苦,并且在图片的展示中,让学生去体会“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等重点词语的意境,从中感受哈默的与众不同之处和那可贵的尊严。在多种感官的调动下,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其实,给学生一架梯子,他们就摘到了最甜的果实。我想:这就是教学的精彩,更是生本课堂的初衷。
第三,贴近课堂,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布鲁纳指出:“世上不存在惟一的最优化教学程序,只能从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出发,设计与之相称的理想化程序。” 例如,五年级下册《白杨》一文重点段写得含蓄凝炼深刻,教学我时化难为易,采用了多种教法,“通过语言文字,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①比较法:把“从来”,一词去掉和原句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正直高大”是白杨的本性。②情境教学法:用幻灯再现白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画面,加以教师的语言描绘,让学生充分感知形象,进入情境,激发对白杨的崇敬的感情。③朗读教学法:在学生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和作者的感情发生共鸣。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突破了教学难点,活跃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思维。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了解学情,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我们的教学;只有了解学情,才能成功驾驭我们的课堂;只有了解学情,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只有了解学情,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更快乐地学习,更健康地成长!
三、拓展能力
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花有花的香,树有树的美,晴有晴的丽,雨有雨的趣。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它当作一种资源去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既要考虑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兼顾两头——冒尖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前者能“吃饱”,后者能“吃好”。
首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练习,能让后进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让优生有更好发展。在课堂教学时,我采取了预设分层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习时都有自己的“位置”,有不同的发展,各得其所,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课堂中分层作业的设计,预设中根据问题的难易进行指向性的“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的个别辅导,等等。再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画家与牧童》时,在布置作业这一环节我进行了星级作业分层设计:A读读背背描写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或句子。B用积累到的词语写一句或几句话。C搜集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等画家的资料。通过关注学生个体,实行弹性处理的举措,有效达到了“允许落后,鼓励冒尖”的教学实际。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生本课堂的精神追求。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教材《慈母情深》时,我围绕“慈母情、儿女心”这一明一暗的线索展开教学,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品析人物的言行,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辛劳、善良、慈祥及对儿女希望的坚守,同时也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尊敬之情。在解读母爱的过程中,我不仅引领学生去关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增强相关的语文意识,而且还预设了多处精彩得当的语言,通过评价、过渡、小结等渠道,在潜移默化中美化、净化学生的心灵。最后,在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中向天下所有的母亲倾诉了一份“爱”的情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得到的是一份深深的感动和厚厚的财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的是自己精神生活的完满和幸福。
总之,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充满智慧的学科。面对语文课堂中多面的 “学生”, 尝试生本教育,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有效课堂,让小小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独特的神奇魔力!
结束语:整合教育教学资源,用好用活科教手段,秉持以生为本理念,践行教育教学改革,既是新时期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更是每一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追求。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语文老师,我在认真梳理日常教学实践经验和分析总结心得体会的基础上,精心组织撰写形成了这篇粗浅的论文。回顾论文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其中的每个过程、每个环节,甚至每个细节,都有诸多可亲可敬的领导、同事和朋友给予了我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①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朱开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③缪亮.《Flash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用教程(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